革命老区博罗陂头神村的致富经 “打捞”老区记忆 开发红色旅游
今年4月,陂头神村成了央视“打卡”的美丽乡村。
陂头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子廷(右)与村干部商量工作。
位于陂头神村的博东县人民政府旧址。
■开栏语
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场伟大的战役中,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的引领者、带头人。
2018年,广东省委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让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更具组织力和战斗力。
近年来,惠州选拔了一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等优秀党员、“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他们在广阔的农村大地谋篇布局、倾洒汗水,用自己的情怀、能力书写着一篇又一篇紧扣时代脉搏的乡村振兴故事。
南方日报记者深入惠州农村的田间地头,寻找这些“头雁”,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南方日报·惠州观察》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进入五六月,雨下了一场又一场,在惠州市博罗县公庄镇陂头神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子廷花了超过一年时间打造的“田园课堂”,由于接连遭到暴雨侵袭,至今没能开出第一堂课。
在这个地处广东博罗、龙门、河源三地交界地带的“美丽乡村”,“田园课堂”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村民洗脚上田的重要平台。然而,这种依托农业的乡村旅游,却始终没能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今年4月,陂头神村成了央视“打卡”的美丽乡村。声名鹊起之时,很多人并不了解的是,陂头神村还是革命老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曾是博东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涌现了一批积极参与革命的热血青年,投身于国家的解放和建设事业。
如何继承红色文化,并将其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作为乡村振兴的“头雁”,带领陂头神村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多年后,王子廷找到了转机。从人居环境整治开始,他开始筹谋焕发红色革命历史文化的动能,用红色旅游加快推进陂头神村的产业多元化发展。“要把革命精神真正传承下去,也要让村民更富起来。”王子廷说。
统筹:叶石界廖钰娴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
村企合作走上致富路
走在陂头神村宽敞整洁的村道,两侧是成排的绿树,这番场景让人一时有种置身城市的错觉。
把时间倒回十多年前,陂头神村还是个经济薄弱的问题村,村道全是坑洼的泥土路,两边杂草丛生,村民在家门口、村口乱倒垃圾,家家户户屋里屋外都堆满了农具等杂物,红砖或水泥墙上贴满了各类“牛皮癣”式的广告……
下辖4个村民小组的陂头神村,常住人口有3065人,加上1000多的流动人口,接近5000人的人口总量聚集在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这片土地上,又邻近圩镇,卫生问题压力重重。
在王子廷2008年担任陂头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之初,落后的村容村貌成为摆在他面前迫在眉睫的待解难题。“要让村容村貌改善,就得让村民的钱包同步鼓起来”,在外经商多年的王子廷首先想到,要把经商经验用到陂头神村的管理上。
很快,王子廷召集村“两委”成员开了个会。“发家致富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别人家的经验。我们急,但不能无头苍蝇似的干着急。我带头,大家一起上,先一户一户走访,摸摸底子,看看我们村里到底缺点啥,然后我们再合计合计,怎么找准这个路子。”
在走访过程中,王子廷发现,陂头神村里有不少闲置的土地,“很多年轻人都出去了,很多户人家的耕地白白抛荒,我得想办法盘活起来。”王子廷开始通过以往生意场上积累的人脉,联系起了招商引资事宜。
村里出资源,企业出资金,村企合作成为陂头神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合作模式。在王子廷的多番沟通下,村里一块4000多平方米的土地被重新盘活,一间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厂房在荒地上拔地而起,采用村企合作的模式,先后引进了制衣厂和木制品加工厂,3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一次性得到了解决。
工厂进来了,村里也添了更多的外来人口,怎么满足这些工厂的住房需求?思量再三,王子廷决定把村中旧厂房、村委会旧办公楼等重新装修,出租给工厂作为宿舍。
不仅如此,王子廷还以村企合作的方式承包了桔子市场经营管理权,先后创办陂头神乡村旅游有限公司和陂头神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等,由陂头神村注册成立,交由职业团队承包经营管理。在村企合作中,陂头神村采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合作模式,即旅游公司除了要支付土地流转租金以外,每年还要拿出20%利润分给村民。
数据的变化是可观的——2008年以前,陂头神村每年的集体收入仅3万余元,而在这些创收的举措下,村集体收入逐年提升,如今,陂头神村的村集体固定收入达50万元左右,村集体资产2182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就有740万元。而村民收入更是显著提升,2018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
正是因为这些成绩,2015年,王子廷获得由原国家旅游局颁发的“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称号。“今年田园庄园及茶叶仓库建成投产后,预计村集体年收入还将翻一倍。”谈到陂头神村今年的经济发展规划,王子廷笑着说。
整治环境为产业铺路
乡村振兴路上,生态宜居是关键。
眼看经济慢慢发展起来了,农民的钱包“鼓”了,王子廷开始思考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然而,村企合作的推进最初并不顺利。“我们从2009年开始就想发展乡村旅游,也找过一些大企业来看环境,希望他们能在这里投资,但人家看了村里有点破乱的面貌就没兴趣了。”多次铩羽而归的遗憾,让王子廷痛下决心整治村里的人居环境。
“要致富,先修路”,从2015年开始,陂头神村先后投入超过1000万元,将村道从3.5米拓宽至5米,水泥路一直铺到村民家门口,村道两侧安装了路灯,并规划建设了村委办公楼、村小组文化室、村文化广场等系列工程。
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难免涉及到征地问题,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陂头神村并没有出现过村民阻挠征拆的现象。“村民们都很配合,有的还主动提出不要补偿。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真心为群众做事,他们总是能感受到的。”王子廷说。
在王子廷的带领下,陂头神村一边清理“三旧”,一边进行村居环境改造——以环境整治、乡村绿化美化为重点,对鱼塘、水沟进行清水治污,对村道进行绿化、亮化,对村道两旁的围墙进行彩绘美化。这些年来,陂头神村的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在王子廷看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仅有村“两委”成员参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工夫再多,不可能直接去管村民家里的卫生,这就需要唤起他们的自觉”。
为此,2018年,陂头神村委给每一位村民写了一封信,提出了实施处理村级生活垃圾管理工作计划的五大要点,“村委会倡议全村上下群众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人人参与共建,把村里的垃圾分类管理好”。
收到这封信后,村民积极响应起来了。如今,陂头神村4个小组各安排2名保洁员,负责每天收集各小组垃圾。平日里,村民每天把自家的垃圾分类回收好,并在每天早上9时前放在家门口,保洁员进行收集后放在村口集收点,每天有运输车辆进各小组收集垃圾。村里乱丢垃圾的现象逐渐得到了改善。
解决了垃圾的问题,王子廷开始探索村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2018年8月,博罗县被选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从2018年以来,陂头神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小组长和社区志愿者共100人,每人负责6户村民,包宣传、包发动、包整洁,并在每月15至16日进行全村清洁大行动。
人居环境的整治为陂头神村的产业发展铺平了路。2017年,陂头神村被评为“博罗县十大最美乡村”,有了这一称号的加持,乡村旅游正在加速发展。2015年,陂头神村以村委会旁一块闲置土地经营权入股,加之村旅游公司出资500万元,建成了集餐饮、住宿、休闲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
从2017年以来,陂头神村还盘活了500亩农田,用于种植石榴、李子、枇杷、水稻、花生等水果和农作物,并利用河滩、竹林等资源,开发出包含徒手捉鱼、飞跃丛林、真人版打地鼠、真人CS等活动项目的原生态大型户外拓展基地,打造了乡村旅游“田园课堂”。如今,陂头神村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超过5万人。
红色资源+春秋文物助力老区振兴
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没有遮掩住陂头神村的红色革命底色。绕着村里长达5公里的环形绿道行走,你会先后途经八甲神纪念广场、博东县政府旧址、黄大铭下马石纪念碑、大沥小组编钟公园及黄大铭廉政广场等多个历史文化遗址。即便只从现当代史讲起,也至少有两个事件值得被记上一笔。
在陂头神村下罗小组的办公室左侧,一块写着“博东县人民政府旧址”的石碑矗立着。石碑旁边有一座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老屋,即是博东县人民政府旧址。
下罗小组原组长吴悦生告诉记者,这座古朴的老屋原是一位吴姓乡贤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建造的,直至1949年7月1日,博东县人民政府在公庄镇陂头神村成立,辖博罗、龙门、河源三地20个乡,老屋就成了博东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地,开展支前、抢修公路桥梁、筹粮等工作。1949年10月,博罗全境解放,博东县人民政府迁往博罗县城,改称博罗县人民政府。
“当时整个博东县的行政事务都在这里办理,每天都有人来这里办理登记结婚之类的事项。”和陂头神村的很多村民一样,吴悦生对这段历史耳熟能详。这些年来,他一直希望能“打捞”这段红色历史,“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去做,以后房子塌了,我们的孩子就可能渐渐忘记了这段重要的村史。”
于是,在2014年,吴悦生和王子廷一同向陂头神村乡贤发起募捐,总共募集了大约165万元,用于修缮博东县人民政府旧址等历史文化遗迹。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件事:青铜编钟的出土。1984年,陂头神村大沥村小组一位村民因为修建房屋,在江夏第附近竹林里挖土,无意中挖到硬物,随后,经过考古人员的现场挖掘,7件完好的青铜编钟重现在世人面前。当时,文化部音乐研究所的专家经鉴定认为,编钟属于春秋时期的产物,且极有可能是缚娄古国帝王宫廷用品,成为《吕氏春秋》记载的先秦时代神秘缚娄古国存在的又一证据。出土后,青铜编钟被博罗县博物馆收藏至今,已成为镇馆之宝。
有了革命历史,再加上出土文物,要讲好老区振兴故事,陂头神村还差了哪些篇章?王子廷一边行动一边寻找着答案。
利用编钟出土之地和博东县人民政府旧址的优势,王子廷正带领陂头神村打造乡村红色旅游品牌。近年来,陂头神村已完成对古迹的修缮,并打造了一条以下马石纪念碑、博东县人民政府旧址、八甲神广场、大沥小组编钟公园、梧桐盛客家民宅等为主要景点的红色旅游线路。
陂头神村打造的红色旅游品牌向外传播以后,开始吸引了一些游客前来。然而,即便在博罗县范围内,陂头神村的历史故事知晓度依然较低。
“一方面和我们开发红色旅游资源起步比较晚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各方面规划先行没有到位。”在王子廷看来,要打造陂头神村的红色旅游品牌,还需要从头开始系统梳理历史文化资源。
为此,近来王子廷开始与专业团队洽谈合作,他打算从规划起步,突出本土历史文化特色,让红色文化真正成为陂头神村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拐点”,“要把革命精神真正传承下去,也要让村民更富起来。”王子廷说。
新闻推荐
计划打造世界级养生旅游公园县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惠州日报讯(记者李燕文朱丽婷通讯员陈金定)日前,博罗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终期评审会召开。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