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食品安全

中山日报 2019-06-06 01:09

(一)辣条“同品不同标”被处罚?

事件回顾:2018年8月,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管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多款“辣条”产品被检出违规使用“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防腐剂。而卫龙食品称,辣条合法合规。此次产生分歧的原因是生产方一直执行现行有效的地方标准,而相关国家标准尚在征求意见阶段。

专家解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说,辣条“同品不同标”问题并不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从营养健康角度而言,辣条属于高油、高盐食品,含有较高的脂肪。辣条本身没有标准,执法部门引用的标准中有部分不一致之处,进而使执法依据产生了分歧,这就使企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认知混乱。

(二)江苏消保委揭“打酱油”真相引发争议?

事件回顾:江苏省消保委发布《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结果显示120个检测样品中,29个样品存在不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的情况。引发了中国酱油类产品的“信任危机”。

专家解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凯解释,此报告所涉及的实验设计、结果判定以及结果发布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并建议:一是社会监督遵循科学,慎重发布结果;二是企业应合法生产经营,加强行业自律;三是大众媒体应客观报道,拒绝蓄意炒作。

(三)咖啡真的“致癌”吗?

事件回顾:2018年3月,美国洛杉矶法院做出裁决:星巴克和其他几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消息一出,星巴克公司的股票呈断崖式下跌,不少咖啡爱好者纷纷发出质疑:咖啡能致癌?

专家解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说,咖啡豆通常在160~250℃下进行烘焙,因同时具备美拉德反应所需要的两种物质,故经过烘焙的咖啡豆中会含有丙烯酰胺。目前,尚无法提供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限量标准的科学证据,因此缺乏足够的证据表明咖啡与人类患癌的相关性。2017年国际癌症研究基金会发布的报告当中指出,当前并没有证据显示喝咖啡会使人致癌。

(四)非洲猪瘟蔓延,猪肉还能吃吗?

事件回顾:2018年8月,沈阳市发生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共有21个省发生79起家猪疫情、2起野猪疫情,累计扑杀生猪63.1万头。非洲猪瘟蔓延,那猪肉还能吃吗?

专家解读: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说,猪是非洲猪瘟唯一的自然宿主,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例其他哺乳类动物感染该病毒的情况发生。非洲猪瘟病毒对高温较为敏感,60℃持续加热20分钟即可灭活。消费者应从正规渠道购买猪肉食用。

(五)益生菌成了“无益菌”?

事件回顾:一些媒体在援引两篇研究文章时指出:“益生菌不仅无益,还有害健康”。满屏的“益生菌无益论”轮番上演,益生菌成了“无益菌”。

专家解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教育部公共卫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厉曙光说,益生菌的安全性已经得到科研成果的证实及权威机构的认可,益生菌功效的发挥具有菌株和人群特异性。媒体报道应该以科学事实为依据,全面解析,正确引导舆论,避免偏颇。

(六)当心米酵菌酸!

事件回顾:细读2018年11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的紧急通知,发生在东莞和河源造成3人死亡的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均食用过惠州市惠城区新惠达食品厂生产的河粉,可能为米酵菌酸中毒。

专家解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说,椰毒假单胞菌来源于土壤,可能会随加工原料而污染食品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米酵菌酸,导致食用者中毒。特别提示,消费者不要食用已变质的木耳。此外,建议食品在储存时注意保持环境干燥、清洁,家庭制作或水发谷类及其制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在食用前应观察食物有无产生异味等变化。

(七)部分食用植物油企业被曝 “造假”?

事件回顾:2018年4月,央视财经频道的报道称,某些不同品牌的橄榄油调和油,产品的标签标识声称与实际成分含量不一致。报道播出后,大量媒体进行转载,部分食用调和油生产企业的“造假现象”将食用植物油行业推向了食品安全舆情的风口浪尖。

专家解读: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说,无论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制取的油脂,只要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其产品都是安全可靠的,消费者都可以放心食用。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应自觉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标准,对产品名称、配料等进行规范标识。

(八)警惕来自野生蘑菇的食品安全风险!

事件回顾:2019年云南省加强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通报,2018年,云南省共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20起,中毒人数达112人,15人因食用菌中毒死亡。野生蘑菇食用风险真的很高?

风险提示: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方微博称,目前尚无简易科学的方法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仅依靠民间流传下来的“经验”并不能保证误采有毒蘑菇。同时,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特别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更不要轻易食用。

(九)美国频发环孢子虫感染事件?

事件回顾:2018年8月,《每日邮报》发布消息称,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有关部门在沙拉中检测出含有环孢子虫病毒,近年来,因环孢子虫而引发的寄生虫感染事件在美国层出不穷。

专家解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刘秀梅解释,环孢子虫病主要来源于被污染的食物和水。由于对干燥非常敏感,所以很难直接通过人传人这一途径进行传播。相关部门和机构需通过对全国性大数据的积累、分析,掌握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包括环孢子虫病流行的高危地区、高危食品及高危人群。

(十)“职业打假”列入扫黑除恶名单?

事件回顾:2018年8月,深圳市捣毁了以敲诈勒索来谋取不当利益的“职业索赔人”团伙。以“职业打假被列扫黑除恶名单”为题的报道持续发酵,事件引起饱受职业打假人袭扰的食品行业及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专家解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罗云波说,《食品安全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作出赔偿处罚的规定,其立法目的在于保障人民食品安全,维护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知假买假”恶意破坏市场环境,偏离立法初衷,不能有效提升食品行业的生产经营水平。

新闻推荐

罗阳观背村每周都有科普活动 市、惠城区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举行

3D打印、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安全用电智能系统……昨日上午,惠州市、惠城区庆祝2019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科技志愿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