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茶”香游人柴火粽富乡亲 高潭红色旅游激活特色产品,革命老区焕发生机
张娘海的家人在忙着包粽子。
戴木贵平均每天要做4大盆“红军茶”。
深夜,无风,炎热,高潭河汕路旁一家不起眼的小百货店的厨房里,店主张娘海一家围坐在一起,双手不停上下翻动。由于天气炎热,张娘海不停地擦着汗。他们正在制作的是一种时令食品——粽子。如今的高潭,随着游客量大增,给当地商户带来了很大的商机,这种手工做的粽子,给张娘海一家带来不错的收入。
61岁的张娘海是高潭本地人,在高潭生活的大半辈子里,他经历了高潭遭遇百年不遇的山洪,也见证了高潭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高潭重新焕发生机。“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高潭可以变得这么好。”张娘海笑着说。
游客大增居民生活越来越好
“我们买点明姜回去吃吧。”“这个粽子挺好吃的,我们买点。”……周末的高潭马克思街,游客众多,马克思街和列宁街是最具高潭特色的旅游点,也是整个高潭旅游购物的两条主要街道。张娘海家就住在一街之隔的河汕路,他原来是村干部,也在镇农科所工作过,目前已退休,主要经营家里的小百货店。
“以前在星光(村)做了很多年文书,每次来镇上都要走很远的路。现在好了,路好走,环境又漂亮。”张娘海从小生活在高潭。在接受采访时,张娘海不停地在店面和后厨来回忙活。去年高潭全镇累计接待游客突破46万人次,他将店面改成“日常百货+当地土特产+时令食物”模式,生意开始红火了起来。
临近端午节,张娘海想起了本地传统的柴火粽子,于是,独具高潭特色的柴火碱水粽就成了他店里的主打产品。“我们是论斤卖的,一斤6块钱。”红色旅游的兴起,让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百货店焕发新活力,收入比原来提高了三成以上,生活越来越好。
张娘海的小百货店是高潭红色旅游给居民带来福利的一个缩影。红色旅游的带动,给高潭注入了新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洞老居民回乡传承“红军茶”
已到不惑之年的戴木贵又回到了中洞,住进自家的祖屋,吃上了自己亲手做的擂茶,“现在感觉很踏实,有种落叶归根的感觉”。原来,著名的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旧址百庆楼就是戴木贵家先辈的房子。如今,自家原来的房子成为了革命遗址,成为旅游景点,他心里非常欣慰,也很满足。戴木贵现在住的房子是中洞游客服务中心,他自己也重新拾起了角落里放置多年的茶棍,做起了儿时父辈教会的“红军茶”——高潭擂茶。
以前,高潭是惠东县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镇,受条件制约,很多年富力强的劳动力纷纷下山,到县城一带谋生,当年戴木贵也随乡亲一起去县城闯荡。2016年,高潭面貌一新,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戴木贵毅然决定举家迁回村里,经过多年努力,戴木贵也成为制作“红军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现在平均每天都要做4大盆"红军茶",也是我们家的主要收入。”戴木贵说,儿时父辈教他如何做“红军茶”,他如今就如何做,甘香的“红军茶”让人回味无穷。对戴木贵而言,“红军茶”不仅仅只是一个商品,更多的是他对父辈革命精神的一种传承。
创建4A景区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如今的高潭圩镇,重新修葺过的马克思街和列宁街东西横贯,成为圩镇主要的旅游景点。近年来,高潭革命老区致力“建成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目前已完成革命历史陈列馆、马列街改造、革命旧址修复、市委党校高潭校区甘溪教学点、潮惠高速连接线公梅至中洞段和圩镇2公里段等一批项目并试运行,其他项目正按计划推进。
同时,该镇积极申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力引导村民发展特色民宿、特色种养业,计划打造“红色旅游小镇”。2018年,高潭全镇累计接待游客突破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3%,实现旅游总收入1.8亿元。2018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12期(含社会机构办班),累计培训6000多人次,学员主要来自惠州市内以及广州、珠海、中山、揭阳、河源、韶关等地。
记者手记
在坚忍中守住信念
革命先烈澎湃在高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高潭革命如星火燎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由此造就了高潭人民坚忍的性格。他们在坚忍中守住了信念,传承了革命精神,才有了如今美好的生活。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想都不敢想,但在高潭革命精神的激励下真的成了现实。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赖金朗 通讯员钟雄彬
新闻推荐
日前,由佳兆业·山海湾主办的“生活的山·知己的海——全媒体品鉴会”活动,在佳兆业·山海湾项目营销中心举行。众多嘉宾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