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百姓人家鲜花变成生活 钱包鼓了、消费升级……惠州市家庭鲜花消费逐渐日常化

惠州日报 2019-05-28 08:49

市民在花店购买鲜花。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5月20日上午9时,市区江北某写字楼,陈惠燕收到了快递员送来的一束鲜花,这周是4种不同颜色搭配的非洲菊,鲜艳的色彩点亮了单调的格子间。

6公里外的市区下埔西堤路,“我要花”花店负责人张晓波正和员工一起打包刚刚从昆明空运过来的鲜花。对于时下的不少年轻人来说,“5·20”已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鲜花将在当天扮演重要角色。

近年来,随着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对美好生活品质的向往,消费升级正从生存型消费向体验型转变,惠州的鲜花市场也迎来了新机遇。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情人节等节日经济的“助攻”下,惠州市家庭用花场景不断增加,家庭鲜花消费占全市鲜花消费的三成以上,越来越多的花香飘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把鲜花从礼品变成生活”正成为鲜花消费的价值所在。“鲜花消费由过年过节才有变成日常消费,是双重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市委党校经济建设教研室副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如是说。

发展背景

鲜花消费观从“悦人”到“悦己”

今年来,陈惠燕和同事每周都能收到4束鲜花,这些花不是别人送的,而是她们在网上订购的。相比礼品型鲜花,这种鲜花售价大众化,每月99元,每周4束,搭配成束,送货上门,很受办公室一族欢迎,成为启蒙消费者尝鲜的“敲门砖”。

自2015年出现鲜花电商后,日常鲜花消费随之兴起,也是从那时起,鲜花不再是人们在特殊节日才能收到的惊喜,而成了平常生活中的装饰品。得益于互联网经济发展和电商物流的完善,鲜花电商项目也逐渐增多,B2C、O2O、OMO等模式百花齐放。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2018中国鲜花电商市场调研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鲜花电商行业将有70%的增长率,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22亿元。中泰证券研究显示,到2020年,国内鲜花零售有望达到千亿规模,其中日常鲜花将达300亿~400亿元。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也为鲜花电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惠州,许多鲜花电商创业群体以夫妻档工作室的形式存在。为节省成本,陈燕(化名)跟丈夫将工作室设在一个居民楼里,他们的鲜花通过微信、团购网站等互联网渠道销售。一开始,陈燕尝试99元每周一束花的销售模式,但算上各项成本后,利润不高。凭借此前积累的客户资源,他们向精选花转型,每束花售价在29.9元到39.9元之间,渐渐得到了顾客的认同。

鲜花电商让市民养成了购买习惯。一些花店老板告诉记者,只要鲜花价格公道品质好,很多线上订花的消费者会转投实体花店,购买鲜花用于家庭日常摆设。

5月15日上午,市区南坛北路的一家花店里,老板颜坤鹏把珍养的花儿一一拿出,或摆或挂,很快一段直径约7厘米的木桩上便郁郁葱葱。花店门口挂着的另一盆风铃草,嫩黄的花骨朵迎着微风晃动,极致温柔。一位途经花店的女士看到,进去没多久就买了一盆绿植。

当天中午1时许,市区下埔紫荆大厦临街的一家花店里,老板张小艳接到了一张玫瑰花束订单。看到花店门口的“520情人节接受鲜花预订”广告牌,家住附近的市民陈女士到花店买了一束鲜花。

“鲜花原本是当作节日消费,一般春节、婚礼、开业才买,现在越来越大众,家庭消费很多,平时就有人送花。”市民杨梅在惠州从事插花培训16年,她发现,这几年随着收入增加,大家越来越讲究生活品质,家庭鲜花消费需求越来越大,来学插花的人也越来越多。“今年以来,我每个月开一期培训班,每期收10个学生,来学的人中大多想创业开花店。”

市场现状

家庭消费升级带动鲜花销量增长

以前,婚庆礼品和节日消费占中国鲜花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鲜花价格高,市场上很少售卖鲜切花,人们更习惯在花卉市场购买盆栽花。

据“花点时间”联合创办人、首席运营官贾兰介绍,2015年中国鲜花市场销售额大约410亿元,平均下来人均约5美元,而在欧洲和美国,鲜花的人均消费是这个数字的10倍,日本则是6~7倍。“荷兰日常鲜花消费占比高达60%,美国则是40%,而在中国,个人鲜花消费当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认为日常鲜花是一个很好的切口,发展潜力很大。”贾兰说。

“以前买束花,很多人会觉得又不能当饭吃,过几天就枯萎了,价格还不便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仅将鲜花用于日常交际,还将鲜花用在自家的家居美化装饰上。”“我要花”负责人张晓波对此深有同感。

张晓波介绍,近年来,惠州市家庭鲜花消费逐年增长,家庭和个人消费已占鲜花消费的三成,“我们平均一天可以卖出700~800把花,碰上"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情人节等特殊节日,销量可以翻十倍。”在与花店老板的交流中,张晓波也发现,惠州市鲜花消费的家庭和个人顾客越来越多,这也说明很多人养成了消费鲜花的习惯,家庭消费升级势头明显。

家庭鲜花消费升级的背后,鲜花电商应记上一功,多肉和绿植的兴起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多肉类绿植长相萌,能摆放较长时间,曾由北上广深白领族带起了一股消费潮,并随着互联网的传播,迅速向各城市蔓延。

如今,在不少市民的办公室和家里,都摆放了一些多肉绿植。这股风潮的兴起,让多地种植户扎堆种植,竞争加剧之下,多肉绿植的价格近两年回归理性,也越来越被更多人接受。

“多肉是个大市场,我们刚开始卖时拿货很贵,后来发展到茂名市都形成了种植基地,价格也渐渐降下来。”颜坤鹏说,自己和姐姐都喜欢花,受益于家庭花卉消费市场的扩大,两人近年把兴趣发展成了事业。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鲜花市场将进一步细分,日常鲜花仍然是鲜花市场不可忽视的增长点,鲜花消费需求也将随着鲜花品类的拓展和服务品质的优化而进一步提升。

物流运输

昆明至惠州航线鲜花货运量占比超八成

鲜花一经采摘,便飞速奔跑在加工运输销售的路上,最终到达产业链下游的消费者手中。因此,谁能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所耗费的时间,让鲜花尽可能快地送达消费者,谁就能更好地占领市场。

2015年2月5日,惠州机场通航,同时开通昆明至惠州航线。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昆明鲜切花出口位于全国花卉出口前列,出口市场涵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昆明至惠州航线开通后,昆明的鲜花便可以通过航空运输直接抵达惠州。

5月20日上午8时50分,昆明至惠州的KY8219航班降落在惠州机场。很快,4车装箱打包好的鲜花被转运到机场货站。9时20分,深圳丰瑞物流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负责人冯文好赶到机场,马上安排车辆将这批鲜花分别送往香港、广州、河源等地。

记者看到,发往香港的鲜花共7箱,每箱有40束,品种主要是桔梗、康乃馨和玫瑰。当天9时30分,7箱鲜花完成装车,下午2时,它们就将出现在香港的花店,供顾客挑选。

冯文好说,惠州机场通航以后,丰瑞公司就承包了机场的鲜花货运业务,公司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惠州本地,也有部分客户在广州、香港、河源和深圳龙岗等地。“鲜花不易保存,航空物流速度快,今晚下单,明早就能到,但价格比陆路冷链运输要贵3~4倍。”

“昆明至惠州航线开通对本地鲜花批发商来说是大利好。”张晓波告诉记者,如果从广州或深圳机场空运鲜花到惠州,还需要上百公里的冷链陆路运输,成本增加很多,现在空运到惠州机场,一个小时就能到店,鲜花也更新鲜更有卖相,这样算下来,一年可以节省成本1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惠州机场进港总货量为591吨,其中鲜花184吨,占比超过30%。

惠州机场市场部负责人李晓钿说,昆明是全国最重要的鲜花产地,珠三角地区则是鲜花消费的重要地区,得益于惠州机场货物出站流程快等特点,近年来惠州机场鲜花进港货物量逐年递增。

“鲜花从昆明航班过来惠州后,分散到惠州各县(区)销售点售卖,有一部分会通过车辆转送至河源市场售卖,鲜花运输量在春节、情人节、母亲节、清明节等节日有明显增加。”李晓钿说,昆明至惠州航线平均每天有2吨鲜花进港,占该航线货运量的80%以上,某些重要节日前夕,一天的鲜花进港量可以达到4吨以上。

记者观察

市民从网上转向实体店购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鲜花电商并非一本万利,许多踏进这个圈子的创业者已经被淘汰。

“虽然电商比花店少了租金成本,但它较低廉的售价决定了花的品质较低,否则它只能靠烧钱维持,而且鲜花很娇嫩,运输也存在一定风险,影响鲜花质量。而保鲜冷柜的线下批发店和花店则可以做到保鲜。”业界一位资深从业者分析。

“电商有它的优势,对实体店确实有冲击。”张晓波告诉记者,他正在开发自己的售花小程序,但不打算做零售,仍以批发为主。他认为,鲜花电商的商业模式还没有被有效打通,近两年由于昆明产量过剩出现了一些便宜的花,让鲜花电商可以走低价策略,但除非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否则低价模式很难持续。

许多在电商平台购买过鲜花的市民表示,电商平台的鲜花或多或少存在品质无法保证、产品重复度高等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市民从网上转向实体店购花。市民陈女士之前在电商上买花,但一个月后就没有再续订。“即使是同品种的花,质量看起来也没那么好。”陈女士说,曾经送来的花有的全开了,放不了几天,有的很少花蕾,不像花店可以直观看到质量。

网友“卡卡”喜欢花,有自己房子后买花就开始多了起来,她线上线下都买,但以线下居多,“现在线下精选型的花束价格跟网上差不多,就是比较方便,都是搭配好的,不用自己弄,加上逛花店、插花本身也是一种乐趣。”

专家观点

鲜花消费日常化是双重消费升级

市委党校经济建设教研室副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说,家庭用花消费由稀有变成日常,就像以前过年过节才下馆子,现在下馆子已成平常事一样,消费频率增加,消费群体增加,就是消费升级。另一方面,鲜花不是人们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它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品,跟旅游一样,是吃饱、吃好后才会进行的消费,是一种从满足物质消费向满足精神消费的升级,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现。所以说,鲜花消费日常化是双重消费升级。

“鲜花消费增长只是我们消费升级的其中一种表现。”黄忠平指出,消费升级的背后,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提升了,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这样才有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也才能造就强大的内需市场,促进从投资到生产再到消费的良性循环。

延伸报道

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超万亩

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花卉场)121家,面积超50亩花卉场37家

花卉产业是一个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早在2011年,惠州市将花卉纳入12种特色农产品,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扶持。

为更好地摸清惠州市花卉产业现状,研究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农业农村局近期对全市花卉生产情况开展了一次调查。“惠州市花卉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部分花卉企业(花卉场)已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骆悦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惠州市目前花卉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

调查显示,惠州市从事花卉种植的企业(花卉场)分布在各县(区),龙门县博罗县种植面积较大。总体来看,惠州市花卉产业基地既呈分散状态,又有一定的聚群效应。

花卉企业生产模式和科技含量有待提升

优越的气候条件、区位优势使惠州市的花卉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调查结果和对比省内花卉产业发达地区来看,惠州市花卉产业起步相对较晚、规模较小,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很多花卉场虽然规模不大,但为了暂时应对市场需求和分散、抵抗市场风险,种植品种较多,有的花卉企业既搞引种、繁种试验,又搞生产、经营和销售。”骆悦说,这种分散经营、“小而全”的庭院生产模式,以及相对落后的生产设施和技术水平,导致企业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同时,花卉专业合作社大多由花卉农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其他花卉场组成,花卉场之间或者花卉场与农户之间有合作,但仅仅停留在一般的购销关系,尚未形成规模大、效益高的集约化生产经济共同体。

“没有科技投入,就不会有稳定的花卉质量,没有稳定质量,就不会有稳定的市场。”骆悦认为,花卉市场竞争的核心因素是花的品种和质量,竞争核心是科技。从调查来看,惠州市花卉产业科技含量还比较低,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和农户都是在使用现有的技术和品种从事简单的再生产,一些高端品种难以生产,相关设施也比较落后。

花卉产业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目前,惠州市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花卉场)发展到了121家,其中面积50亩以上的规模花卉场37家,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加上惠州市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花卉产业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调查报告建议在花卉种植相对集中、交通方便、有比较好的种植基础和氛围的地方,由政府引导划定专门区域,打造专业花卉市场。同时,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

在提高产业含金量方面,该局建议加大科技投入,积极与省内花卉科研机构和院校联系,加强合作,通过采取聘请技术顾问、合作建立种植基地等形式,提高花卉产业的“含金量”。加大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引种和品种选育等工作。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戴 建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戴 建 冯丽均 刘建威

新闻推荐

中冠联赛惠州队2:0赢深圳队

比赛现场。惠州日报记者谭琳摄惠州日报讯(记者谭琳通讯员李震)5月25日14时,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协会冠军联赛大区赛(A组)惠州队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