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双双做公益保护海洋献余力 曾晓华和王娟恒退休后加入环大亚湾海洋环保志愿服务队,无私奉献精神让人称赞
王娟恒(左二)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
曾晓华在海边捡拾垃圾,为海洋环保出力。
5月21日上午9时,大亚湾霞涌黄金海岸栈道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一手拿垃圾袋,一手持垃圾钳,在高低起伏的礁石上攀爬,捡起石缝中的垃圾。这位老人就是今年70岁的海洋环保志愿者曾晓华。
在环大亚湾海洋环保志愿服务队里,大家都叫曾晓华为“曾叔”。曾叔精神矍铄,身体健朗,心态乐观。曾叔说,做志愿者完全是受爱人王娟恒的影响。今年67岁的王娟恒退休前在环保部门从事了30多年的环保工作,是高级工程师。一个偶然机会,她加入了环大亚湾海洋环保志愿服务队,满腔热情地投入志愿服务中。夫妻俩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让大家钦佩不已。
王娟恒
结合自己所长培训指导志愿者,让志愿服务更专业
曾叔老家在广东江门,退休前在广州工作,王姨则在江门环保部门工作。
8年前,退休后的曾叔受朋友之邀,从广州来到惠州帮朋友打理工厂,于是夫妻俩双双迁居惠城区。2015年,在惠州市举办的一场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中,王姨了解到与环保有关的“环大亚湾海洋环保志愿服务队”,于是欣然加入。
自那以后,王姨便成了海洋环保志愿服务的忠实拥趸。海洋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一般在大亚湾海边开展,但王姨每场活动都参加。“每次活动,她从惠城区坐一个多小时大巴到大亚湾,有时活动比较早,她就提前一天到大亚湾住下来,第二天参加完活动再坐大巴回去。”曾叔说。
虽是志愿活动,但王姨一丝不苟,她结合自己的环保专业给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和志愿服务队提出了很多专业意见,认为海洋环保不能仅仅停留在常规的捡垃圾上,而应用专业手段进行科学环保。
大亚湾区蔚蓝公益协会秘书长路小轩说,正是因为有了王姨的意见建议,2018年开始,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携手服务队加入了守护海岸线——中国海岸线垃圾清理与监测项目。通过科学的垃圾分类和记录方法,采用比日常净滩更为严苛的选址布点和更加详实的数据采样,分析和监测中国海洋垃圾状况,用科研监测数据制作《中国若干典型海滩垃圾监测研究报告》,为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持。目前惠州共有大亚湾区澳头小桂绿道小鹰嘴海岸线和小径湾海滩两个监测点。
让志愿者们感动和敬佩的是,海岸线垃圾科研监测项目一年开展6次,两个监测点的每次监测活动,王姨不仅都到场,和大家一起在海边捡垃圾,而且每次监测活动前她都要做策划方案、培训志愿者等,监测活动中还对志愿者进行指导,活动结束后,又对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路小轩说,在王姨的倾心指导下,这几年来,服务队开展海洋环保志愿活动时有了专业的姿态。
曾晓华
常在海边捡垃圾 一捡就是一两个小时
“她是环保界的专家,低调做事,我不懂环保,就是热情多一点。”曾叔打趣地说。
考虑到妻子经常到大亚湾做海洋环保志愿服务,从惠城区到大亚湾舟车劳顿,加上他和妻子都喜欢大海,去年底,他们在大亚湾买了一套小公寓,住在了海边。
“从小径湾骑行绿道到黄金海岸,这片海岸多美啊,让人由衷地想爱护它。”曾叔说,因为爱大海,又感佩于妻子几年来的环保志愿精神,于是他也注册加入了环大亚湾海洋环保志愿服务队。今年元旦,他和妻子一起到黄金海岸雷锋志愿服务站值班,开启志愿服务之旅。
曾叔说,他一般早上7点半从华润小径湾出发,沿着滨海绿道骑自行车10分钟就到了黄金海岸栈道。他主要清洁栈道下礁石上的垃圾,一次会捡上一两个小时,三四个垃圾袋装满了就拿到附近绿道边的垃圾桶,让环卫工人收走。
“希望我的行为能影响游客不乱扔垃圾,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海洋环保志愿服务队伍中,大家一起为海洋环保贡献力量。”曾叔说。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新闻推荐
光明区致力于将光明城站打造成深圳北部综合交通枢纽。朱洪波摄说起深圳的标志建筑,福田拥有平安大厦、罗湖拥有帝王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