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化解行政争议 力争在全市率先建成法治政府
去年1月建成投入使用的惠城区社区矫正中心。
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摄
为实现行政立法(规)、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全民普法和法律服务各环节职责一体、全面贯通,日前,机构改革后重新组建的惠城区司法局正式挂牌。未来将全力抓好行政立法执法工作,服务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提高刑事执行保障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强化公共法律服务职能,助推经济民生发展,为国内一流中心城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平安氛围。
日前,惠城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刘红光接受采访时表示,立足新机构新职能,惠城将着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着力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内一流城市中心区建设,着力维护社会稳定,着力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力争惠城区能在全市率先建成法治政府”。
南方日报记者卢慧通讯员周文媚魏伟瀚
强化监督
出台行政诉讼案件败诉报告制度
行政诉讼被认为是“民告官”的诉讼,但是在审判实践中却常常出现“告官不见官”的现象。2015年5月1日,新《行政诉讼法》实施,确立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近年来,惠州市、惠城区都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出台相关规定,推动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进一步落实。
“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实际上是倒逼执法部门、执法人员提高执法水平。”刘红光说,行政机关负责人既然要在庭上与行政相对人对话、辩驳,就需要在庭前做足“功课”,包括掌握事实是否查清、证据是否充分、程序是否合法,把握案件定性是否准确、处罚是否适当、法律适用是否准确,这样一来倒逼行政机关负责人以及执法人员端正工作态度,减少错误发生,也利于化解行政争议。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以及惠州实行行政案件集中管辖,近年来,政府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败诉率有所上升。针对败诉率上升的情况,惠城区出台行政诉讼案件败诉报告制度,以败诉案件为对象,研究分析原因,判断是否要追究以及如何追究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相应责任。“就好比是医疗事故,究竟是难以避免的技术事故,还是态度不端正导致的责任事故,要分析判断再作追究,也为今后同类工作提供样本。”刘红光说。
事实上,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背后,是抓好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的系统工程。刘红光介绍,惠城区司法局一方面要加强依法治区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学习交流和督促检查,以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法治村(社区)示范创建“两个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打通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公正司法、全民普法等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切实当好区委、区政府的法律参谋、得力助手和合格顾问,实现“法律把关人”的职责定位,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指导,积极推动“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的落实,力争惠城区能在全市率先建成“法治政府”。
刘红光透露,为进一步夯实依法行政基础,惠城区将落实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知识轮训和学法制度,通过加强培训、补充人员、整合资源等手段进一步加强政府法治队伍建设。“首批约120人的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将于近期开班。”刘红光说。
提质增效
以“数字法治、智慧司法”推动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是指针对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这是司法部门落实刑事执行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之一。
根据国家司法部印发的《“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惠州开展“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专项行动,推动信息化建设跨越发展,促进司法行政工作提质增效。去年1月建成投入使用的惠城区社区矫正中心按照广东省司法厅和惠州市司法局对社矫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设立专门的报到登记室、矫正宣告室、监控指挥中心、教育培训室、心理矫治室、警务检察室、档案资料室、远程视频会见室等。去年10月,区社区矫正中心及13个基层司法所全面开通社区矫正视频督查系统,省、市、区司法行政部门通过语音、视频,实时与辖区13个镇(街)司法所进行互联互通,可以实现刑释人员手机定位、视频点名等功能,强化了对司法所社矫监管过程的指导及掌控。
同时,惠城区采用“六个一”管理方式,即“一周一次电话汇报、一月一次思想汇报、一月一次集中教育、一月一次公益劳动、一月一次入户走访、一季度一次考核”为关键点,运用多种信息化监管手段,推动社区矫正日常管理规范化。严格依照工作程序,采取个别谈心等方式展开法律、政策、纪律教育,引导刑释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根据刑释人员的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落实社会保障措施,继续为“三无”(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社矫人员提供安置帮教救助。
今年以来,惠城区还持续深化区社区矫正工作“六化”(社区矫正工作一体化、矫正场所标准化、矫治队伍专业化、学习教育常态化、矫治工作人性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理念,不断完善社区矫正监管小组工作机制,努力创新教育矫治方式方法,积极探索社区服刑人员分类、分段教育管理,全面落实“个案矫正”,大力实施“精细化矫正”,有效提高教育矫治的针对性,实效性。截至今年4月15日,惠城区司法局共接收矫正服刑人员累计1550人,解矫1286人,目前在册264人,实现了社区矫正持续安全稳定。
满足需求
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围绕服务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办理涉企公证业务600余件,帮助企业起草、审查各类合同700余份;在两江综合治理、植物园建设等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中担当重要角色,为优化城市环境、改善交通运输、高新技术产业落户、公共设施建设等提供公证法律服务;近两年为公民、法人和企业办理了9000多件涉及遗嘱、学历、声明、委托、财产约定等在内的各类公证……惠城公证处是惠城区公共法律服务重要平台,2018年,获惠州市司法局授先进集体奖。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刘红光介绍,为此,惠城区开展“以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和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专项行动,推动全区基层司法所和公共法律服务整体建设水平提升。
在推进法律服务团服务民营企业方面,加强组织法律服务团赴民营企业开展“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法律宣讲活动,了解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法律需求,向惠城区民营企业管理人员推介法律服务功能,解读与民营企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积极培育企业法治文化。针对民营企业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管理、劳动用工、融资并购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预防风险、化解纠纷的意见建议。继续为重点民营企业提供精准的公益性法律服务,促进民营企业依法决策、守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惠城将开展"服务民企年"专项行动,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精准高效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刘红光说。
此外,开展“落实惠城区民生实事”专项行动,惠城区还将推进广东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提质增效补短板;开展“法治特色扶贫”专项行动,以法治文化建设助力精准脱贫。
新闻推荐
经过托绫、上墙、打磨等多道工序后,装裱传承人王伟华对作品进行裁剪准备装框。各式各样的绫纸。装裱的必备工具。基本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