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力沉下去安全感升上来 惠州市全力推行“一村(居)一警”化解矛盾预防犯罪促进和谐
驻村民警到商铺巡逻了解治安情况。
身子下沉才能摸清社情民意。
民警一边与群众聊家常一边宣讲防诈骗常识。
民警在小区里巡逻。
2019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导向,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
基层稳则社会安。今年以来,为最大限度激发公安基层工作活力,将“打防管控服”工作落实到城乡村居,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市公安局在全市全力推行“一村(居)一警”工作机制。
访民意、问平安、调纠纷、抓防范……通过市、县(区)两级公安机关的共同努力,目前全市1248个村(居)配备了1658名驻村(居)警力,做到了“村村有警、周周见警”,实现了警民关系良性互动,农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初步形成“党政支持、公安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目标
实现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
据悉,“一村(居)一警”工作机制是按照1:1的比例选派派出所民警(民警不足辅警补)到辖区内的村(居)担任驻村(居)民警。通过落实该机制,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进一步延伸公安工作的触角和根基,进一步提高基层治安防范能力,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升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水平,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加有效地防止各类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发生,实现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
驻村(居)民警下沉基层开展信息收集、人口管理、治安防控等工作,有针对性地整治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处置治安、交通、火灾等各类公共安全隐患,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出行环境,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
措施
深入摸清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驻村(居)民警将深入摸清社情民意,特别是摸清各类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准确把握群众所想所盼所急,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对能够自行解决的,及时采取政策宣讲、思想教育、座谈交流等措施,积极稳妥化解矛盾纠纷。
在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将及时收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违法犯罪线索,特别是关注“黄赌毒”、“盗抢骗”、黑恶势力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案件,及时配合专门力量和派出所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及时打击犯罪,提升群众安全感。
针对基层巡防力量薄弱的弱点,将积极组织加强治保会(联防队)、保安员、治安志愿者、治安信息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指导群防群治力量开展治安巡逻和邻里守望活动,落实“三个一”,即每半年组织一次辖区内的应急处置演练,每月发布一次联防联动战果通报,每月开展不少于一次专项安全检查。
典型案例
A 矛盾化解在基层
实现社会治安持续稳定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民警巧妙化解车位“争夺战”
日前,仲恺区公安分局陈江派出所驻御湖社区民警王平接到辖区群众电话反映,该社区一小区有多名业主和物管吵了起来,若矛盾激化,极有可能引发群体事件。时刻关注社区情况是王平驻社区后养成的习惯,他接到警情后立马赶到现场控制局面。
“大家都先别吵了,到居委会坐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王平先安抚业主情绪避免事态失控,详细了解情况后得知:原来该小区进出口附近设有10个停车位,用于满足一层商户经营需要,但业主认为,这些停车位严重影响辖区出行安全,尤其是小孩的安全。
由于业主和物管都手持合同,据理力争停车位到底归谁所有,双方协商未果。看到王平出现,业主觉得找到了可信任、又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于是决定接受调解。
随后,王平来到停车场查看发现,根据楼层高度,停车位的位置应为消防通道,不能用于停车。于是,王平与消防专员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查看该小区消防规划图。在消防规划图面前,小区物管同意撤销车位恢复为消防通道。一宗牵涉800余人利益的群体纠纷在驻社区民警的调解下很快得到了化解。
建立群防群治网络
“驻村(居)民警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从社会治理角度来看,实现了大事不出门、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激化的效果。”陈江派出所所长赖天文说,民警下沉到基层后,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和群众交友谈心,既进得了门,又说得上话,更交得上心,民警成了群众信得过的人。
据悉,“一村(居)一警”工作机制运行以来,陈江街道青春村等多个村(居)刑事、治安等警情与过往相比均得到明显下降。
下一步,陈江派出所将进一步细化“一村(居)一警”。赖天文告诉惠州日报记者,计划建立以民警为骨干,派驻协警队员进入村委、工厂企业,以村治保会、联防人员、保安为依托的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网络。与此同时,建设陈江动态化城区智慧防控体系“升级版”,架设全方位、立体化、无死角的视频监控网络。
B 下乡走访除隐患保安全
有暴力行为或倾向的精神病患者等不稳定人员,在精神和心理方面不稳定,容易做出过激行为,是社会和治安管理的难题。而驻村(居)民警对这些情况了然于胸,通过每周走访,问民需听民声,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消除隐患提升群众安全感。
驻村民警电话成“热线”
今年48岁的曾红兵是惠城区公安分局新村派出所驻共联村民警,村民都亲切叫他“大头”,大小事情都愿意跟他讲,有困难、有矛盾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他,他的电话也自然成了“村民热线”。
永联村村民邱某良,其妻患有精神分裂症,犯病时有一定暴力倾向;邱某良自身也患有间歇性癫痫病,家庭情况特别困难。为了做好帮扶及管控工作,曾红兵每周都会定时到邱某良家走访,了解邱某良夫妻的身体和思想状况。
经过长时间接触,邱某良夫妻特别信任曾红兵,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曾红兵讲,邱某良妻子即便是犯病期间,只要见到“大头”就会安静下来。为了帮助解决邱某良一家的生活困难问题,曾红兵跑东跑西,帮他们办低保、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取免费药品、申请精神病患家庭特殊补助等,有时甚至自己掏钱为他们家买东西。
“帮助一家、影响一片”,邱某良的邻居见“大头”如此热心,深受感动,纷纷对邱某良一家伸出了帮扶之手。
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做好治安防范
“邱某良的妻子病情达不到强制送医条件,但若管控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肇事伤人事件。”新村派出所所长余刘国焕直言,曾红兵把邱某良及其妻子当家人一样对待,既解决了社区群众的疾苦,也消除了安全隐患。
“村社防控工作做到位,就能实现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下降。”余刘国焕告诉惠州日报记者,驻村(居)民警、辅警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变成朋友,成为贴心人、知心人,才能更好地掌握辖区社情民意,更好地做好治安防范工作,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C 破解社会治理“真空”“盲点”
过往,由于警力有限,偏远农村社会治理存在一定的“真空”和“盲点”,个别不法分子利用地形特点从事违法犯罪。但推行“一村(居)一警”工作机制后,警力下沉到一线,即使是偏远农村也不再是不法分子的法外之地,极大促进了基层社会治安好转。
基层走访破获假冒注册商标案
今年3月,博罗湖镇派出所副所长陈进康到驻点村湖镇村开展信息收集、治安防控等工作,在走访中得知该村西门村民小组某号大门长期紧闭,并且铁门门缝加木板遮掩,原因不明。经了解,该房数月前已出租给一名外地男子,其余情况不详。
驻村民警当即召集村干部前往查看,发现该铁门紧锁,外面无法查看到院子内情况。大家开门进入屋内发现有大量成品“威露士”消毒液、消毒液原料以及消毒液标签。最终经警方现场勘查取证,初步判断为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
村民安全法治意识明显提高
日前,湖镇派出所驻村民警邓伟忠到陈村开展社情民意走访工作时接群众反映:该村一出租房长期有外人出入,行为神秘可疑,不知在里面做什么。为进一步查明真相,邓伟忠对该出租房进行侦查,发现许多可疑之处,遂马上向派出所请求支援。
警方侦查发现,出租房内有4名青年男女在忙碌着,打电话的打电话,发信息的发信息,有的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桌上放了一批手机。经审讯,4人为微商诈骗团伙,案发时已获利30万余元。
“村民的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明显提高,只要你走近他们,他们会向你反映影响当地安全的各种信息。”邓伟忠说,派出所驻村民警仅4月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就侦破2宗环境污染案。
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行“一村(居)一警”工作机制,把警力下沉到一线,把警务前移到基层,最大限度地延伸公安机关社会治理触角,解决农村见警率不高、报警求助难、警力配备少等问题,有效破解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真空”和“盲点”,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促进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
D 想民所想急民所急
驻村民警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就能让群众切实感到温暖就在身边,服务工作就能得到群众认可。
暴雨天安全转移受困群众
4月下旬,受强对流天气影响,龙门县电闪雷鸣、暴雨来袭,永汉镇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积水,而振东村受影响较为严重。4月22日9时许,永汉派出所副所长王亮辉刚从抢险前线归来,正准备休息,但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传来。
原来,振东村有一户村民经营养鸡场,洪水把通往养鸡场的村道淹没了,水流湍急,村委会工作人员和家属无法通过,养鸡场中还有一名村民被困。
了解情况后,王亮辉一边向消防队员求助,一边迅速驾车赶往振东村。在振东村与村委会工作人员及消防队员会合后,王亮辉发现被淹村道确实存在较大的通行危险,于是决定另辟渠道从较为平稳的河道划船进入。
王亮辉等人合力从车上卸下救援船,穿上救生衣便划船赶往事发地点。众人赶到后,被困村民正在焦急等待,王亮辉和消防队员让村民穿上救生衣,划船送到安全地带。
帮走失男童及时找到家人
3月9日17时许,龙门永汉派出所驻城东社区民警吕渊在开展社区走访中发现了一名男童。当时,该男童身穿一条泳裤,脚穿拖鞋。
吕渊第一时间向附近居民借来衣物给男孩穿上。男孩走失时身上无通讯工具,无法联络家属。后来,吕渊发现小孩穿的拖鞋印有附近某温泉酒店的标志,便带上男童驾车到酒店寻找家属。在酒店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民警通过酒店广播找到男孩的家属,成功将男孩送回父母身边。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杨 熠 特约通讯员李惠珍
本版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杨 熠 通讯员黄辉延 唐乃国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中大奖是件可遇不可求的好事,可是中了大奖不及时来兑奖,还真让人揪心。惠州福彩急寻584万元大奖得主,你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