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惠州加大力度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惠州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图为四季绿公司的蔬菜筛选加工流水线。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今年4月,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推进会在广东省召开,会议强调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粤东门户”,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既是惠州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该市打造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一大保障。目前,惠州正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从“姓农、务农、为农、兴农”出发,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引进农产品加工、储运、物流、商贸等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科技、设施、品牌、信息等要素聚集,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化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加强扶持
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超9亿元
蔬菜是惠州农业对外输出的重要农产品。在平潭镇四季绿的蔬菜种植核心基地,上万亩农田按照生产计划分批次种植了玉米、韭菜、丝瓜、番薯、菜心等各类蔬菜,经过清洗、分级、包装等加工流程,这些蔬菜被装上冷链运输车送到百佳等大型商超,供应市民日常需求。
这是惠州对外输出型农业发展的缩影。细数惠州农业家底,该市年种植生产180多万亩粮食作物,其中粮食总产超过60万吨,蔬菜超过300万吨,在养殖方面,猪、牛、鸡、鸭等家畜家禽产品一应俱全,2017年年末该市肉类总产量20.1万吨、牛奶2.2万吨、禽蛋2.9万吨,这些农产品除了一部分本地消费外,其余大部分供应到深圳、东莞和香港等地。
近年来,惠州的农业经营主体已经颇具规模,催生了农业龙头企业2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36家。但传统农业大而不强,成为当前的一大挑战,让农企进一步发挥产业引领作用,缺的是科学规划和政策资金“东风”。
当前,在广东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惠州农业赢得了进一步发展契机。2018年,惠城区丝苗米、惠阳区蔬菜和龙门县丝苗米获得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5000万元建设资金,2019年博罗县南药也成功入选省级产业园建设目标。与此同时,惠州还启动了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计划,今年1月,博罗县龟产业园和惠东县肉鸡蛋品产业园成为首批遴选出的两家建设目标。
根据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在省级财政补助的同时,各园区所在地政府和实施主体还将按照1∶3的比例共同出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惠州这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总投资超过9亿元,在“真金白银”的大手笔扶持下,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如沐春风。
发展目标
打造若干个产值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
“靠农业企业或合作社在市场中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合力,也无法实现区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龙门县丝苗米产业园建设主体企业之一的云鹏双丰鱼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张俊鹏坦言,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龙门大米的天然优势,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龙门大米的生产经营主体整体呈现规模小、实力弱的状态,产业带动能力较弱,“现代产业园建设给龙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带来了发展机遇和信心。”
据了解,龙门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范围463.32平方公里,涉及龙城街道、平陵街道、龙田镇3个镇街,共有17个实施主体。按照规划内容,各企业合理分工协作,形成了聚集效应,其中,农业专业化合作社负责标准化种植、农机公司负责机械化生产采收,规模较大的农企则负责产品加工和品牌推广,企业抱团取暖,共同面对市场竞争。
在惠阳区的蔬菜现代产业园建设中,园区红利也将惠及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产业园正动工建设5G智慧农业园区,其按照国家B级机房标准建造,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实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输出农业产业整体解决方案,“云储存功能将免费对外开发,为孵化农业企业或个体提供云平台服务。”园区主体企业四季绿董事总经理伍一辉说。
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信心大增的还有政策支持。据了解,作为引导者和监督者,惠州各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地的县区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等均派出专职人员组成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项目运作。
“目前,惠城、龙门、惠阳三地的农业产业园区已完成30%的建设进度,预计今年末将全部竣工,届时,全新现代化、信息化、科技聚集型农业生产将在惠州诞生。”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加大力度建设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创建推动,在未来打造出若干个产值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
转变方式
深入挖掘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价值
“听说这边的花海很漂亮,于是约了几个朋友过来拍照"打卡"。”正逢周末,海纳公司的农业公园百花盛开,一边是紫色的马鞭草,另一边是五彩缤纷的格桑花,这样的景色让家住惠城的陈女士欣喜不已,她和伙伴们不停地变换姿势,用手机拍下美丽瞬间。
而在惠阳平潭的四季绿农业公园,各种新奇的蔬菜像花朵一样盛开在温室中,还有形态各异的瓜类作物,悬吊种植在大棚上方,让游客身临其境观赏体验农业的乐趣,玩了一天后,还可以在这里品尝新鲜蔬菜做出的美味佳肴。
“春节后,我们又引进了一批游乐项目,包括引进冰雪世界、灯光秀等。”伍一辉表示,该农业公园还包括农业科普园、畜牧科普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成为集农业赏玩游乐、科普教学等功能为一体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区,2018年该公园吸引游客超过60万人次,其中接待学校实践活动的学生人数便达到25万人次。
如今,这类的农业公园正成为许多市民出游的首选景点。通过农旅结合发展,农业的生态价值、旅游价值、文化价值被重新挖掘,更打开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途径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突破口。
除农业与旅游融合以外,惠州还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产品形态,应对市场变化。以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为例,园区将从产业短板入手,重点开展深加工生产线,如扩建稻谷烘干线、稻谷初清除尘及副产品处理线、米糠的工业生产线、稻米生产线、精米生产线、米糠饼干生产线,以及恒温仓库、稻米检验检测实验室等,全面提升丝苗米的副产品的生产制作能力,提高稻米质量安全水平。
惠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还将创新研发大米深加工产品,如萌芽糙米、牙米加工系列饮品、萌芽糙米奶等稻米产品,丰富稻米产品形态,“加工链条的建立弥补了惠城丝苗米产业的短板,让高、中、低端农产品均有出路。”
积极探索
多途径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惠阳蔬菜产业园核心区的一片高标准农田内,徐阿姨正和工人们一起播撒有机肥料,她告诉记者,近期天气较好,瓜菜正处于生长最旺盛的阶段,对营养需求大,也是农活比较忙碌的时期,“今天又多请了20多名村民帮忙,每人每天工钱120元。”
据了解,徐阿姨是平潭镇阳光村的村民,她与该园区的农企签订了种植合同。根据约定,这片通过土地流转过来的农田全部由她管理,企业帮忙垫付种子、农资产品和零工劳务费用,而她必须按照要求,种植有机蔬菜,在最终采收时,刨除企业事先垫付的成本,剩下的都是她今年的种植利润。
“肯定比自己种要强,既不用担心种植的前期投入,也不用愁农产品的后续销售。”徐阿姨说,有机蔬菜确实比以往自家种的要好吃很多,而且价格也更高,“今年我又多要了几百亩地来管理,虽然辛苦,但很值得。”
据了解,惠阳蔬菜产业园区为当地散户农民提供了统一的农业生产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并在辐射的村镇组建了劳务团队,专门为当地村民提供园区内的各类工作岗位。
目前,该园区已与28个村473户蔬菜种植户签订了《种植蔬菜购销合同》《蔬菜生产承包合作协议书》,年增加农户收益达10%以上,辐射带动1300多户农户参与优质蔬菜产业化经营,吸纳1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近3.5万元,园区人均可支配收入24966元,高出当地平均水平20%。
据悉,在推进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各园区实施主体企业在所在地政府引导协作下,积极探索建立各类联农带农的方式,通过土地入股、技术入股、签订购销合同、接受企业加工生产聘用等各类方式,将农户纳入企业的发展轨道,形成了以市场牵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机制,多途径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南方日报记者乌天宇
新闻推荐
鸿运彩球、超级障碍赛、动感五环……5月11日,广东省东江航道事务中心(以下简称“东江航道中心”)在惠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