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龚学文
那一年的七月,一个非常特别的月份,分别十年之久,家族成员全聚到了湘北那个小山村。我们这个大家庭终于得到大团聚,我自然见到了皱纹布满额头的父亲,乐得父亲逢人就讲。
儿女们口中的父亲很是平凡,他或许从来就不是一个最好的长辈,然而,谁又称得上最好的长辈?身为父亲的他有他特别的一套,他的子孙一定会记得他那特殊而朴素的作风,并影响着他的后代子孙。
父亲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可他对儿女们倾尽了所有的爱。记得我刚读书时,求父亲买一本《新华字典》(当时一本需七角五分),父亲沉默了好久,最终答应了。这本《新华字典》,我在读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时用上了,拿着它向全班甚至全校的同学炫耀,就连我的班主任老师也投来诧异和惊奇的目光。后来我得知是父亲在溪边摸小鱼、捉泥鳅卖掉后给买的。那本字典一直伴随我参加工作,只可惜在一次搬家中遗失了。为了儿子的学习,父亲可是想尽了一切凑钱的办法:常常是在凌晨前后或肩挑百十斤南瓜、或肩背几十双草鞋、或带着全家人平时省吃俭用的一二斤茶油,步行到三四十里外的城里去卖。
父亲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长辈,而好家庭也一定拥有一位值得尊敬的父亲。父亲年轻时一心为了他的儿女们有个好的生活环境而辛勤劳作,老了又撑起孙子辈的晴雨伞,好让他们健康无虑成长。儿女们一天一天长大,父亲的头发一天一天变白,行动一天一天迟缓。“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虽然儿女们在第二故乡鹅城惠州生活,可父亲怕影响儿女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仍留在家乡替他的儿女们照顾儿女。
父亲待人热情、诚恳,在他的眼里净是好人。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这几乎成了父亲日常行为准则。在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后,父亲有时将家中多余的农产品拿到集市上去卖,总比别人便宜,又不与人争秤,过完秤后还要顺便给买的人送一点。有时候碰上熟人,见父亲卖小孩吃的东西,即使人家扭头走,父亲总要追上人家,强行塞给人家一些,说:“都是老熟人了,地里长的、树上结的,没花本钱,拿着吧。”若是人家扔下几角钱,父亲往往会红着脸把钱退给人家,熟人也知道父亲的脾气,只得把钱收回。
父亲就是这么一位勤俭、朴实的农民,让我学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新闻推荐
惠州大亚湾税务部门致力于提供优质的便民办税服务,让纳税人办税更省心。走进惠州大亚湾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只见秩序井然,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