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消除不达标国省考断面劣Ⅴ类水体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惠州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

惠州日报 2019-04-30 10:12

市区望江沥经过整治变得水清岸绿景美。本报记者黄俊琦 摄

昨日召开的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18年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记者了解到,今年惠州市将突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好打赢重点流域整治、剿灭劣Ⅴ类河涌、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畜禽养殖业清理整治等几场大会战,全力攻坚不达标国省考断面,消除劣Ⅴ类水体。

◆去年工作情况

以供排污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报告》包括2018年环境质量状况、2018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和2019年工作要点四大部分。

记者了解到,2018年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优良,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排名第9、全省第7、珠三角第2。全市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东江干流(惠州段)、增江、西枝江和公庄河水质均达到功能水质目标;淡水河、潼湖、沙河未达到功能水质目标,其中淡水河、潼湖为劣Ⅴ类,沙河为Ⅴ类。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61.6%;全市已建成各类型各级别自然保护区28个。

《报告》指出,2018年,惠州市坚定有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的各项工作。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326件和省环保督察335件交办案件全部按时办理上报,依法处理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对重点案件一律倒查责任,严格追责问责25人。污染防治攻坚取得初步成效,新建成污水管网406公里。生态文明机制体制持续优化,编制实施了《惠州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出《落实惠州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十条》,以供排污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基础保障不断夯实,实行财政向生态环保倾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18年不完全统计共投入65亿元,用于生态环保工作。

◆存在问题

重点流域部分区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报告》指出,对比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惠州市生态环保工作仍有不小的差距,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水环境质量形势严峻,全市9个国家、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66.7%,达不到“水十条”考核要求(77.8%),淡水河氨氮浓度居高不下,潼湖水体未能按省的要求在2018年实现达标,沙河水质达不到考核要求,全市过半河涌仍属重度污染。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提升难度大,环境空气优良率同比去年下降3个百分点,与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差距拉大。

“惠州市生态环保短板问题突出。”《报告》指出,淡水河流域、潼湖流域、沙河流域等部分区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截污管网不配套现象仍然突出;河涌和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不明显;煤炭消费量不降反升;柴油公交车淘汰工作没有实际性进展;泥头车密闭化改造任务推进缓慢,露天烧烤问题未得到有效控制,重点VOC企业治理任务未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总体滞后。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环保督察分别向惠州市反馈了26个和16个问题,反映了惠州市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今年工作计划

以最严要求和最硬措施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

《报告》指出,今年惠州市将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对照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清单,以最严要求和最硬措施完善并实施整改方案,落实挂账督办、专案盯办、跟踪问效、失职追责,高质量完成整改工作。在蓝天保卫战方面,聚焦减煤、VOCs减排、工地扬尘控制等关键领域,全力推进能源、产业、交通、城市四大结构调整,提升精细化监管手段,集中发力、综合整治、精准管理,确保环境空气优良率在95%以上,PM2.5浓度控制在29微克/立方米以下。

在土壤污染防御战方面,今年将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理。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方面,探索启动固体废物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处置和倾倒固废行为;建成东江威立雅二期项目和市生态环境园一期项目,推进博罗和龙门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建设。

同时,惠州市将强化环保调控服务功能,制定落实生态红线常态化管控制度,确保生态红线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强化环保能力建设,构筑“天空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监管格局,探索建立镇村一级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推动环境监管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

◆意见建议

突出淡水河、潼湖流域、沙河流域“三河”齐治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聚焦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强化刚性约束,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障,推动解决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短板是水环境污染治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突出淡水河、潼湖流域、沙河流域“三河”齐治,狠抓劣Ⅴ类水体剿灭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污染治理任务。

“唯有"共治"方可"共享"。”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政府要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保护责任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企业要切实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健全管理机制,落实防污治污措施;社会公众要自觉履行环境保护法定义务,不断增强环保意识。

本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惠环宣 林辉东

新闻推荐

细微之处见真功

在惠州口腔医院一楼的取药窗口里,药剂师黄伟权接收了医生开出的处方后,正在取药,然后再次复核处方,紧跟着把药品发给患者,并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