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打造两大万亿级产业彰显“惠州雄心”

南方日报 2019-04-25 06:17

惠州华星光电的智能化无尘车间。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雨后天晴,南海之滨。作为广东唯一的国家七大重点建设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大亚湾石化区内,全新的石化设备挺立。不远处的港口,万吨级的油轮缓缓驶入……在粤港澳大湾区东部,一个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正在崛起。

几十公里之外的仲恺高新区,惠州华星光电高世代面板模组线近日增加到32条,为深圳的高世代面板线提供更大的配套产能。深惠产业共建之下,全球平板显示产业高地雏形初现。

目光转向千年古邑博罗县,县城北郊一块300亩山地上,近500种中草药正在生长。凭借罗浮山天然中草药宝库,这里的中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助力建设“健康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要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和布局,加快推进珠三角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表示,在这方面惠州有良好的基础,是特色产业和新增长所在。当前惠州加快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生命健康新支柱产业,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以新担当新作为把惠州打造成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

南方日报记者马发洲刘光明宝廖钰娴周欢罗锐

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

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从2003年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打下第一桩,到北欧化工、乐金化学等行业巨头纷纷加入,大亚湾石化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去年,大亚湾石化区炼化一体化规模跃居全国第一,实现产值1627.5亿元,增长59.7%。

大亚湾往东,来到惠东县稔平半岛,这里工程车来回穿梭。被誉为“大国重器”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有条不紊地推进。“两大科学装置”将助力把稔平半岛建设成为大湾区能源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一流城市必须具备一流的实力,实力来源于强劲的产业支撑。随着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中海油/壳牌三期、清洁能源大项目、“两大科学装置”等大项目接踵而至,创新力量不断汇聚,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正在为惠州经济发展带来新势能和新空间。

炼化一体化规模跃居全国第一

《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

这令大亚湾区不少石化工作者激动。“惠州的石化能源产业迎来了重大的机遇”。大亚湾区石化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79岁的蒋兴镛说。从2001年起参与地质勘测,到2015年放弃高薪,义务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蒋兴镛见证了惠州石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如今,大亚湾石化区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连续五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20强”第二名。2018年,大亚湾区蹄疾步稳,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石化产业进一步做强,炼化一体化规模跃居全国第一,实现产值1627.5亿元,增长59.7%。

数据显示,大亚湾石化区现已实现炼油2200万吨/年、乙烯2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碳九等产业链,化工产品就地转化率达71%,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85%。值得一提的是,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用脚投票”,壳牌、巴斯夫、科莱恩、三菱化学、LG化学等一批世界知名化工企业先后进驻。

“聚集行业巨头是世界级石化园区得以发展壮大的普遍规律。”蒋兴镛表示,这不仅能够获得大量投资,借助行业巨头产生的“虹吸效应”,还可以吸引更多中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实现产业的集群发展。

创新元素集聚,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集群、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惠州凯美特气体公司收集石化废气,生产出高纯度的食品级二氧化碳,应用于饮料、食品保鲜等领域;科莱恩大亚湾工厂生产出药用级别的原料药及辅料药……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惠州近年来在石化产业做大做强方面动作不断,惠州石化产业在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的地位日益凸显,产业集群效应越来越强。

国内外“巨无霸”项目接连落户

天气晴朗的日子,前往稔平半岛的游客远远可见观音山上竖立着一座座“大风车”,这是惠州首个风力发电项目——惠东东山海风电场项目,每年可提供约1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

近年来,随着LNG接收站、海上风电、“两大科学装置”以及其他清洁能源重大项目纷纷落户,稔平半岛及周边区域的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加快。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水平推动能源科技岛建设,把稔平半岛建设成为大湾区能源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要有逐鹿世界的雄心,打造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为广东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支撑。”去年,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了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蓝图。

一个个全球石化行业巨头落子惠州,其风向标意义不言而喻。其中,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商谈投资总额100亿美元,体量巨大、技术先进、附加值更高、排放更少、经济效益佳,备受关注。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将采用“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的独特创新性新技术及先进、环保、成熟的专有生产工艺,利用埃克森美孚的专利技术,建设一个由多期构成的大型化工综合一体化项目,可实现世界级单套装置的最大产能,相关高性能产品将填补国产空白。

同时,总投资数十亿美元的中国海油、壳牌集团在惠州大亚湾合作建设的三期项目进度加快;还将谋划新材料园区,加快启动专用通道、排洪排污管廊论证等前期工作……根据规划,惠州力争到2023年集群实现产值5000亿元、到2028年实现产值1万亿元。

“拓展发展空间、补强产业链,是惠州石化产业发展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惠州石化产业C1、C2、C3、C4等应用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应学习先进地区,发展中下游加工产业集群。在邻近地区谋划建设新材料园区,必将有力地解决石化产业发展空间不足问题,顺势把中下游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延伸过去。

“如今提起粤港澳大湾区石化能源基地,许多人会想起惠州,这就是惠州石化能源产业集群效应的体现。”林江认为,惠州可以继续扩大石化能源产业集群,在庞大的体量基础上不断创新,引进新产业技术和新生产方法,实现“生产、销售、研发”一体化的产业布局。

电子信息产业

布局一批高端项目推动向高端转型

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前,惠州正在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围绕这一目标,惠州打造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图培育成新的高端增长极。

建设全球最大模组整机一体化产业基地

近日,惠州华星光电高世代面板模组线增加到32条,月产能已达到300万片,为深圳的高世代面板线提供了更大的配套产能。

TCL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包括华星光电模组工厂和TCL电子智能显示终端工厂两个子项目,总投资达到129亿元。其中,华星光电模组工厂为深圳华星光电的8.5代线和11代最高世代面板线做配套,可以为彩电等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提供更大的屏幕,从而满足市场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

项目全部建成后,惠州将实现每年6000万片显示面板和3500万台智能电视的产能,将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围绕平板显示产业,惠州集聚了旭硝子显示玻璃、华星光电、信利AMOLED、伯恩光学等重量级的企业和项目,它们覆盖了平板显示产业从最上游到中下游的几乎整个产业链。

从技术先进程度来看,旭硝子可生产全球最大尺寸的玻璃基板,惠州华星光电为来自深圳的全球最高世代11代线做配套,信利4.5代AMOLED生产线是全球首创的采用无需切割进行全尺寸蒸镀的生产线,伯恩光学是全球最大的玻璃面板生产商。

这些“全球”级的企业和项目,不仅技术先进,还带来了高产值。仅TCL模组和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就将带动周边供应商形成逾1000亿元的产值。高技术、高产值、完整的产业链,为惠州形成了较为高端的平板显示产业。

近日,由亿纬锂能子公司投资的纬集能动力电池项目动工,该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主要面向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生产汽车用软包电池芯、模组和储能等产品,建成后预期实现年产值超50亿元。

与此同时,包括旭硝子显示玻璃三期、万盛兴智能技术与机器人产业项目、杰普特光纤激光产业项目等在内的多个项目都进入新建或续建环节,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含量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目前,惠州正在发挥成果转化、应用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培育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增长极,以支撑惠州电子信息产业迈上万亿级台阶。

壮大细分产业为迈向万亿级蓄力

把视野放诸全国,惠州的制造业虽有一定基础,但大体上还是以中低端制造为主,有不少为知名品牌做代工。从产值来看,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接近4000亿元,离万亿级别还有很远的距离。从经济规律来看,缺少先进技术的支撑,必然导致产值增长乏力。因此,只有培育高端产业才能支撑惠州实现万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引领下,当前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多个高端产业呈蓬勃发展的态势。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大产业,惠州应该选择发展哪些细分的高端产业?最可靠的路径便是选择有一定基础的细分产业。

比如,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手机、汽车电子、液晶彩电等终端产业。这些产业与多个产业链有交集,可以为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依托。比如,平板显示产业、北斗应用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

事实上,惠州部分县区在招商过程中,已改变了过去零星招商的模式,而转变成产业链招商和平台招商。以仲恺高新区为例,在培育平板显示产业、北斗应用产业、军民融合产业时,都采用了这种模式来招商,以打造产业园的方式,一一引进各类技术平台、应用企业和相关供应商,使之形成集聚发展的优势。

创新能力不足是惠州发展最大的短板。为此,惠州正在打造两大科学装置,即“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它们将在重离子科学等领域进行基础研究,并有望形成一批先进技术,为多个新兴产业提供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与此同时,惠州还在打造更高水平的孵化育成体系,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氛围,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为高端产业的打造提供持续的动力。

生命健康产业

中医药产业深度参与“健康湾区”建设

在惠州,中医药产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起步,罗浮山所在的博罗县更是以“一县五药厂”冠称全国。尽管历经数十年市场化的沉浮,目前惠州全市中医药生产企业有16家,2018年中药产值约为20亿元,产业规模仍有待扩容。

如何重振中医药产业,深度参与“健康湾区”的塑造?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并将中医药产业作为惠州发展三大产业集群之一。在盘活升级现有产业基础的同时,围绕再造本土中医药品牌、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养生基地,惠州正在探索更具未来属性的中医药产业发展路径。

一亩艾草的算术题

罗浮山素有“南药宝库”的美誉,在这里,超过1000种中草药正在生长,独特的自然禀赋让它在1700年前就成为传统中医药胜地,也是当今名副其实的天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

尽管如此,作为中医中药发源地之一,在2017年《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从全省统一遴选出的第一批受保护的8种岭南道地中药材里,惠州却没有一种中药材入选。

“在道地南药种植和应用方面,惠州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特色作物和南药研究室主任王继华认为,惠州至今缺乏具有地理标识意义的中草药品牌产品,这成为制约中医药产业升级发展的瓶颈因素。

今年1月,博罗县南药产业园入选广东省“2019年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成为惠州第一个省级南药产业园。作为我国南药材的地道产区和主产区之一,博罗发展南药特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惠州的南药产业早已起步。3年前,药王谷中草药种植基地落户在博罗县城北郊的山地上,漫山遍野的桉树被阔叶林取代,林下种上中草药,“林药共生”大大提升这片山地的产值和环保价值。经过3年的发展,该基地已种有近800种中草药,成为重要的中草药种苗培育基地。

通过种植中草药提高土地单位产值,是惠州在中医药产业做出的第一道算术题。更为艰深的下一个命题,是如何借助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实现中草药的精深加工,最大化提升其利用效率。

一亩良田用于种植艾草,每年产值大约是3000元。若是通过深加工把艾草精制成艾草精油,一亩艾草可提取10斤精油,以每斤2.8万元的收购价计算,一亩艾草的产值将提升至28万元,比粗放型的种植和加工产值高出近百倍——这是惠州中医药产业做出的又一道算术题。

研发创新势在必行,惠州正在采取行动。据介绍,惠州市已拨付1754万元经费用于支持中医药企事业单位的42项科研项目,发展壮大中药研发体系,推动中医药产学研相结合。

一瓶药油的品牌梦

在惠州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一幅更清晰的中医药产业蓝图正在呈现——相关规划指出,试验区将打造国家级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创新基地和南药种植基地。

然而,从更广阔的历史维度上看,如今惠州的中医药产业仍是上世纪80年代中药产业基础的延展。一个重要的例证是,作为惠州最大制药企业的罗浮山国药,尽管企业性质已经由30年前的乡镇国企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其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产品仍是“罗浮山百草油”。

强势品牌单品的匮乏受限于产业规模——惠州全市中医药生产企业共有16家,年产值只有20亿元。与之相对,广州白云山制药仅复方丹参片这一单品,2017年的销售额就高达5亿元。

规模小意味着研发能力弱,延伸产业链将受到制约,而医药行业恰恰需要持久的研发投入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对于惠州,要再造一批本土中医药品牌产品,实现中医药产业的品牌梦,技术研发短板是当前必须突破的瓶颈。

“惠州如今生产的很多中医药产品是经岭南民间中药验方研制生产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但创新对于产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将持续鼓励医药企事业机构专研技术,深入研发中医药产品,打造中医药产品惠州品牌。同时,在中医药产业领域加强与高校、研发机构合作,积极引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惠州。

■延伸

惠州企业“直通车”

让营商环境“优起来”

“直通车”又来了!5月10日,惠州将举行解决企业困难港资企业专场“直通车”活动。惠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将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约见存在疑难问题的港资企业,面对面研究解决企业问题。这是自今年1月惠州首次开通“直通车”以来,即将举行的第5场活动。

企业点赞办事效率提高

“直通车”活动是惠州加快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招”。为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一流城市,惠州市委、市政府搭建了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平台,定期收集受理企业困难诉求,并由市政府每月以现场办公的方式面对面研究企业问题。

今年1月举办首场“直通车”活动至今,惠州已经连续举办了4场。截至3月19日,惠州前3场“直通车”共收到企业诉求305宗,其中现场共接待192家企业,提交214宗诉求,办结152宗。

正牌科电总经理余正明表示,政府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很坦诚。通过这样的“直通车”举措,办事效率高,能够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

“直通车”正是惠州提高办事效率的一种创新探索。这一新形式于1月25日首次亮相后赢得不少企业点赞。

当时第一个搭上“直通车”的惠州华康骨伤医院行政副院长叶斐瑾,对惠州市领导现场办公提出的解决方案表示满意。他说,政府考虑到企业诉求,并给出了具体办理时限,还指定专门的部门对接,这让他感到满意。

先进科技(惠州)有限公司负责人雷国辉表示,这种“直通车”的形式让企业与政府有一个面对面沟通协调的机会。

“直通车”将为惠州参与大湾区建设赋能

惠州是港资企业大市,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惠州与香港的合作创历史新高,去年惠州平均每天新增2家港资企业、平均每天签约5宗港资项目。去年末,惠州全市工商登记外商企业实有7945家(不含分支机构等)。其中,香港企业5609家,首次超过5000家。

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惠州如何更好地服务港资企业落地发展?

前不久,在香港举行的2019惠州(香港)春茗活动上,惠州市委书记李贻伟表示,惠州将对广大港资企业“厚爱三分”,通过开通港资企业“直通车”专场活动,不断完善城市交通设施,探索建设创新示范园区等,想方设法为包括港资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解决困难、提供一流便利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如今,开通港资企业“直通车”专场活动的承诺即将兑现。惠州市委、市政府已经把5月的“直通车”平台主题确定为解决港资企业困难诉求。

实际上,此前的“直通车”活动中,也已有港资企业喝上“头啖汤”。旭日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旭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钊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点赞说,“直通车”是一个很创新的举措,对改善惠州的投资环境有帮助。

杨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城市之间有投资环境的竞争,惠州推出企业“直通车”后,香港企业选择到哪个城市投资,会有更多考虑和选择,惠州增加了很多的分数。他认为,企业“直通车”是促进政府效率提升的大动作,也向香港企业传递了信号。

■声音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惠州可加强与深莞合作互补

大湾区机遇下,惠州迎来诸多利好。

惠州虽然拥有较好的石化能源、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但全市工业化总体水平和层次不高,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也比较慢等问题依然较为明显。

在争创国内一流城市的征程中,惠州提出要集中力量打造“2+1”产业集群。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惠州要考虑如何转型升级?通过注入新技术、新资源、新资金,为两大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快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惠州是广东省的制造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石化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相对成熟。相邻的深圳研发能力、人才优势较为突出,东莞的电子产业相关配套能力较强,与惠州差异化发展中形成交集。

“惠州的产业看似跟东莞、深圳关系不大,实则不然。”陈鸿宇表示,石化产业延伸发展的化工新材料,能为深圳、东莞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惠州电子信息产业是受到香港、东莞辐射带动的,诞生了TCL、德赛等知名企业,具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惠州要借助交通便利的契机,加强与深圳、东莞的合作互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包含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特色城镇等层次。“惠州作为7个重要节点城市之一,要考虑自身的特色,实现有目标、有方向的发展。”陈鸿宇认为,惠州有不少优势,地域面积大、生态环境好,公共服务水平比较高,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紧邻深圳、香港、东莞,空间广阔。发展大健康产业,为大湾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具有可观的市场。

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的是国际一流湾区。惠州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方向是好的,但关键在于落实,应以《规划纲要》为指引,思考怎么抓住机遇,在机制体制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下更多功夫。

新闻推荐

多方发力,提高口腔医疗诊治水平 市口腔医学会召开第三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完成换届选举

惠州市口腔医学会代表合影留念。惠州市民政局何顾全副局长为王远勤会长颁发聘书。会议现场。2019年4月17日下午,惠州市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