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华星光电为最高世代面板线做配套,今年产能将达4000万片 全球平板显示产业高地雏形初现
惠州华星光电的无尘车间。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当你留意很多家庭的客厅时会发现,彩电的尺寸正变得越来越大。当你驻足街头时同样会发现,户外广告的液晶显示屏也越来越大。它们在变大的同时,清晰度变高了,体验感变强了。
而这些显示屏中的相当一部分,今后很有可能来自惠州华星光电。此刻,位于惠州仲恺高新区潼侨镇的惠州华星光电生产车间,32条高世代面板模组线正在马不停蹄地开工。
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州目前已集聚了旭硝子显示玻璃、华星光电、信利AMOLED、伯恩光学等重量级的企业和项目,它们覆盖了平板显示产业从最上游到中下游的几乎整个产业链。
旭硝子可生产全球最大尺寸的玻璃基板;惠州华星光电为来自深圳的全球最高世代11代线做配套,正在打造高度智能化的工厂;信利4.5代AMOLED生产线是全球首创的采用无需切割进行全尺寸蒸镀的生产线;伯恩光学是全球最大的玻璃面板生产商。
这些“全球”级的企业和项目,不仅技术先进,还带来了高产值。仅TCL模组和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就将形成和带动周边供应商形成逾1000亿元的产值。
高技术、高产值、完整的生产业链是它的特点,一个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高地正在深惠产业共建中初现雏形。
●南方日报记者刘光明宝
惠州华星预计今年完成一期建设
在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华星”)偌大的生产车间里,一块块硕大的显示面板在机器的操控下缓缓移动。如果不仔细寻找,很难发现车间里的工人,因为大量的空间被机器设备占据,工人寥寥无几。“他们只需要照看设备的运转,其他的流程基本上全交给机器,自动化程度达到95%以上”,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2017年5月,TCL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动工,它包括华星光电模组工厂和TCL多媒体智能显示终端工厂两个子项目。一旦建成,它将成为全球重要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盛中介绍,TCL集团下属的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星光电”)拥有8.5代和11代高世代面板线,产品出货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五。作为华星光电的全资子公司,惠州华星就是为深圳的高世代面板线作配套的,以完成面板之后模组等工序。
目前,11代线是最高世代线,也是行业内最具竞争力的生产线,尺寸达到长3370毫米、宽2940毫米。它可以切割更大尺寸的面板,主要用于生产65寸、75寸,甚至85寸以上的面板。而且它的利用率更高,按最经济的切割法,可以生产8片65寸或6片75寸的面板,没有什么浪费。
陈盛中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提高,未来的显示屏会越来越大。现在很多家庭的彩电尺寸都在55寸以上,以后65寸的会更多。在商用场所如商场、车站等地,75寸的显示屏会流行。因此,高世代面板线针对的就是这些市场。
其实,早在2010年,基于市场需求和产业布局等多方面的考虑,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要着力发展新型显示等产业。近年来,TCL、京东方等企业,以及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企业都大力发展平板显示产业。
惠州华星项目计划投资96亿元,预计2019年完成一期建设,年产面板4000万片。目前已有32条生产线,月产能达到300万片。如果一期完成建设,将拥有35条生产线,“年出货量达到4000万片没有问题。”按照计划,2021年将完成二期建设,可实现年产面板6000万片。
如果把高世代模组和智能显示终端两个项目合在一起,便组成了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它的总投资达到129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每年6000万片显示面板和3500万台智能电视的产能,将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
平板显示龙头企业进入生产高峰期
作为重量级的大项目,惠州华星光电对产业链的集聚作用十分明显。它吸引了日本旭硝子、江丰电子等上下游企业落户仲恺,促进仲恺形成了平板显示产业“基板-面板-模组-整机”的一条龙生产,推动惠州成为全国配套最齐全的平板显示全产业链区域。
以旭硝子为例,其二期和三期项目主要生产第11代TFT—LCD玻璃基板原板,并为华星光电项目做配套。近日,旭硝子三期项目也已启动。
旭硝子株式会社是全球最大玻璃制品公司之一,其生产的TFT—LCD用基板玻璃占全球市场近三成。早在2015年,其一期项目即落户惠州仲恺,主要生产第8.5代液晶显示玻璃基板原板,2017年已建成投产。二期主要生产11代线液晶显示玻璃基板原板,是目前全球最大尺寸的玻璃基板,长3370毫米、宽2940毫米。
由于该项目生产的产品处于平板显示产业的最上游,不仅将带动惠州一批配套企业发展,还将进一步完善惠州、深圳及周边城市的中下游平板显示产业链,形成聚合发展的态势。
同样属于平板显示产业,与华星光电主要面向彩电领域不同的是,信利4.5代AMOLED项目的产品主要应用于车载、VR、智能手机及手表等领域。
信利是国内大规模的中小尺寸平板显示制造商之一。与目前主流技术相比,AMOLED具有对比度更高、视角更广、反应速度更快、更轻更薄、色彩鲜艳,以及主动发光等特点,被誉为“梦幻显示器”。2016年11月,该项目实现量产,全部达产后年销售额达53亿元。
据了解,该项目的生产线是全球首创的采用无需切割进行全尺寸蒸镀的产线,技术的先进性加上巨大的产能,使信利成为少数几家能够量产AMOLED的大规模制造商之一。信利方面有关负责人认为,该项目将带动相关产业700多亿元的产值。
而在惠州市惠阳区的伯恩光学,是全球最大的玻璃面板生产商,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是多个知名手机品牌玻璃面板的供应商。它和旭硝子、惠州华星光电、信利等项目一起形成了惠州平板显示产业的龙头阵营。
带动产业链配套企业集聚
随着龙头企业的相继发力,更多的平板显示企业和项目正在不断往惠州集结,惠州晶泰液晶科技产业园项目、惠州深科达智能装备项目等多个项目近日新建或续建。
业内人士估算,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的显示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在这一背景下,惠州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与此同时,一批为平板显示产业及其应用领域配套的企业也在加速集聚。
在惠州高视科技有限公司,110多名员工里面有90多人在从事研发工作。它是从事机器视觉应用领域设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工业检测解决方案研发的高科技企业,通过整合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为电子产品屏幕进行检测的设备。按照工艺流程,一块屏幕生产出来后需要检测是否存在瑕疵。以往,这个环节要通过工人肉眼观察来判断。通常3.5秒要检测完一个产品,一个班约需12—20个人才能保障这样的效率。由于这道工序的劳动量大,容易引起工人视力下降,一般情况下工人一年之后就要换岗。
该公司研发的模组全自动点灯检测设备则可替代人工进行检测,一台设备可以替代一条检测线两个班约24—40人。另外,人工的漏检率是1.5%,通过设备检测可以将漏检率降到0.5%以下,而且机器的速度和效率高,相对人工检测的优势非常明显。
同属该行业,惠州旭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前后花了3年多时间,投入约2000万元研发了全自动液晶模组智能检测设备,它可以为各类面板产品做屏幕画面检测、触摸功能检测等4项重点检测。加上其他系列的产品,该公司已实现对1至85寸平板显示产品瑕疵检测的全覆盖。
目前,惠州华星的生产线已经用上了类似的设备进行面板检测。由于采用了新技术,该公司节省了约1500名工人,而且检测效率大为提高。“我们要打造智能化的绿色工厂,体现高质量的发展方向”,陈盛中说。
■声音
为什么是
新型显示产业?
今年以来,仲恺高新区确立了以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两大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北斗、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产业为方向的“2+1+X”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突破。为什么要重点打造新型显示产业?仲恺区科创局常务副局长郑志辉为南方日报记者作了解答。
郑志辉介绍,将新型显示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来打造,是仲恺精心选择的结果。此前,仲恺已引进显示产业最上游的旭硝子,后来又引进了华星光电,都是围绕高世代线来打造的。所谓高世代就是在6代线以上,它的屏幕可以做得更大,切割使用起来效率更高。这在业内是很大的技术难点,而华星光电可以做到。
因此,仲恺把华星光电等项目引进来,着重打造新型显示产业,主要是考虑到这个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同时,它也可以和区内的电子产品等多个产业相结合,形成聚合发展的优势。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仲恺相比国内其他地区已经拥有了一些领先技术,而且产业配套完整,贴近应用端,这是目前仲恺发展新型显示产业最大的优势。
郑志辉介绍,仲恺提出要打造一流高新区,这需要对标深圳等先进地区的发展。同时,要吸引更多创新创业资源,打造包括新型显示在内的更多高端产业。
■对话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盛中:
最高世代11代线
体现深惠产业共建
作为目前最高世代面板线的11代线有哪些独到之处?将对相关产业带来哪些影响?大湾区产业互动如何在华星光电上体现?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盛中。
南方日报:在谈到平板显示产业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几个名词:基板、面板、模组、整机。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陈盛中:我们一般听到的基板可以理解为玻璃,就是还没有加工成面板的玻璃,它的厚度大概是0.5毫米,非常薄。所谓的几代线对应相应的基板尺寸,8.5代的基板尺寸是2.2米乘以2.5米,11代是3.37米乘以2.94米。
面板就是在相应尺寸的玻璃基板做完加工之后进行切割,之后再完成相应的工艺得到的产品。比如,切割成32寸、55寸、65寸甚至75寸的面板。
模组是面板之后的另一个重要工艺,再之后就是整机。基板、面板、模组、整机,贯穿了平板显示产业从上游的原材料,到中下游的环节。
南方日报:最高世代11代线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盛中:业内一般将6代线以上称为高世代线。华星拥有8.5代和11代线,都是高世代线,主要是为了生产65寸、75寸,甚至85寸以上的面板。由于尺寸大,它们可以满足消费者和市场日益提升的品质需求。比如,现在很多家庭的彩电尺寸是55寸起步,也有65寸的,以后大尺寸的屏幕会越来越多。
11代线是目前全球最高世代的面板线,它的产品不仅薄,而且尺寸大。而面板的尺寸越大,对生产设备的要求和工艺设计的难度要求越高。因此,它的出现和量产对于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南方日报:惠州华星如何实现深惠两地的产业互动?
陈盛中:华星光电生产的面板产品上游是玻璃基板。从工艺流程来看,先由位于惠州的旭硝子向深圳华星光电提供玻璃基板。深圳华星光电完成阵列、彩膜、成盒工序之后,提供给惠州华星光电完成其他工序。惠州华星进一步加工并出货给整机厂完成后面的电视整机工艺,形成了产业共建的体系。
通过这种产业共建体系,惠深两地的产业互动进一步加强,产业依存度加深,平板显示产业也可借此利用两地的优势联动发展。
■观察眼
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
需要高端产业引领
去年以来,惠州提出要着重打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为其中之一。从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要打造如此庞大的集群,显然不能依靠过去以中低端为主的产业体系,而应通过打造更多高端的产业来实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惠州的制造业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大体上以中低端制造为主。它与不少全球闻名的科技企业和知名品牌有业务往来,但很多企业是为对方做代工,这样获得的利润与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相比,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从产值来看,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接近4000亿元,离万亿级别同样有着很远的距离。因此,只有依靠培育高端产业才可能支撑惠州实现万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
高端产业带来的好处多多。以细分领域的平板显示产业为例,旭硝子、华星光电、信利AMOLED、伯恩光学等,要么占据产业链的关键位置,要么具有最先进的技术,或者具有最大的出货量。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值,都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效果。以包括华星光电项目在内的TCL模组和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为例,它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和带动周边供应商形成逾1000亿元的产值。如果依靠其他零碎的中低端产业,要形成这样规模的产值非常吃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产值大、带动能力强,正因为如此,许多城市近年来积极围绕这些产业进行布局,争抢战略高地。在这个过程中,惠州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有一定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突破,切忌平均用力。确定了产业方向之后,可以采取集中引进培养产业链的方式,而不是零星地引进个别企业。
惠州对平板显示产业的打造正是这样推进的。旭硝子玻璃项目位于产业链最上游,它的玻璃基板提供给深圳华星光电之后加工成面板,再回到惠州完成模组和整机工艺,这个过程覆盖了平板显示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这样的好处很多,首先可以为企业节约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因为深惠两地相邻。如果原材料从外省甚至国外运过来,不仅耗时久,还要增加高昂的运输费用。其次,产业链的各环节聚集在一个区域,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产生1+1>2的效果,便于从整体上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除此以外,北斗产业也是这样培育的。目前,惠州不仅引进了博实结、组合科技、峰华经纬等北斗应用企业,还成立了北斗开放实验室、北斗研究院。如果考虑到TCL、惠州三星等手机企业,以及德赛、华阳等汽车电子龙头企业,惠州还拥有与北斗应用密切相关的智能终端产业。可见,北斗产业链也在加速集聚,有望成为惠州另一个新的高端增长极。
以这种视角审视惠州的其他产业,可以进一步明确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甚至包括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的突围路径,在相应的细分领域形成聚合优势,从而推动惠州的两大产业早日迈上万亿级台阶。
新闻推荐
千名小学生竞选惠报小记者 录取结果下月9日在《惠州日报·小惠同学》和“小惠同学”微信公众号公布
招募现场人气旺。考生在面试。本报记者周楠张艺明摄“我想当小记者,因为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采访虽然累,但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