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不言苦双手撑起一个家 龙门县西埔村廖泗妹在丈夫离世后践行爱的承诺照顾一家老小
廖泗妹给家婆梳妆打扮。本报记者汤渝杭 摄
龙门县西埔村有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那是廖泗妹的家。
见过廖泗妹的人,看着她瘦小的身躯,都会觉得她是一个普通的、柔弱的农家女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在丈夫去世后,抚养幼子、照顾家婆,用柔弱的身躯托着整个家庭向前走——二十多年来,这份坚持和执着,只源于她内心对生活的期盼和对爱的承诺。
她的不幸
中年丧夫 独自挑起养家重担
1985年,廖泗妹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嫁入西埔村。那是廖泗妹最幸福的时光。
“那时候我们一家人靠种菜为生,一起种,然后我老公拿去卖。农闲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去打散工。”廖泗妹回忆说,虽然生活劳碌,赚的钱只够开销,但是有丈夫的呵护,小日子也过得不错。很快,儿子、女儿相继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你老公在卖菜的时候突然昏倒,走了……”1997年的一天,廖泗妹照常在家忙碌,突然有邻居“闯”进家中,告知她一个噩耗。
“他身体很好的,对我也很好,怎么就突然走了呢?”丈夫的突然去世,让廖泗妹感觉天都要塌了。同样接受不了事实的还有她年老多病的家婆,老人家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儿子才12岁,女儿才10岁,正在上学,家婆体弱多病,这个家怎么办?廖泗妹强忍悲痛,将眼泪吞进肚子里。她告诉记者,这个家现在最需要她,她要把这个破碎的家重新撑起来。
“有人也和我提过改嫁的事情,但是我不能。”孩子还小,老人家年纪又大了,廖泗妹摇摇头,把别人的建议抛之脑后。
她的坚强
没日没夜干活扛起一片天
身为家庭妇女,无一技之长,廖泗妹只能靠“勤快”维持生活。
“那时候,我租了别人的地,种了两三亩地的菜,种了一些水稻。”廖泗妹说。每天清晨4点,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她便扛着锄头出门了。锄草、浇水……天一亮,她便挑着菜到附近的市场卖。中午和傍晚,她匆忙赶回家煮饭做菜,然后出去菜地淋菜,忙到10点多才回家。农闲时,她外出打散工,一年到头也没让自己闲着。
“现在想想,那时候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回忆起过去的生活,廖泗妹也觉得不可思议。生活艰难,纵使她这般没日没夜地干,家里的日子依旧不是很好。种了太多菜,她经常没有钱买肥料农药,只能找亲朋好友借,等到了年底,手头宽松点再还给他们;由于手头拮据,一家人一个星期只吃一两次肉……
生活的压力让廖泗妹更瘦弱了。即便这样,廖泗妹从来没有在孩子和老人面前哭过,她依旧尽心照顾家婆,抚养儿女,用自己的坚强扛起一片天……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廖泗妹的一对儿女也十分懂事。
“妈,妹妹学习好,我想早点出来工作,供他读书……”家中拮据,在初中毕业后,廖泗妹的儿子便提出外出打工,供妹妹读书。拗不过儿子的廖泗妹只得同意。好在女儿十分争气,2006年,她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广州某大学。
看着录取通知书,廖泗妹既开心又忧愁。大学一年近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对这个仅够温饱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看到母亲眼中的忧虑,廖泗妹的女儿流露出不读大学而去打工的想法。这个决定遭到廖泗妹的强烈反对。为了孩子的将来,她东挪西借凑足学费给女儿圆了大学梦。
“女儿上大学的时候,也是我最艰难的时候。”廖泗妹说。那时候,她80多岁的老母亲病倒了。每天,廖泗妹不仅要出去做散工为女儿赚取大学学费,中午的时候还要赶回娘家,为自己的母亲洗澡、洗衣服,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年迈的家婆。这样忙碌的日子,她坚持了两年多,直到母亲去世……
她的伟大
言传身教诠释 “孝老爱亲”
守得云开见月明。如今,廖泗妹一家的生活逐渐有了好转。
“最困难的日子已经熬过去了,现在大儿子成家立业了,女儿也在广州上班,家庭负担轻了。我也有时间更好地照顾好老人。”廖泗妹说。日前,记者在廖泗妹的家中看到,她今年88岁高龄的家婆满头银发梳得一丝不乱,衣服穿得整整齐齐。尽管耳朵听得不是很清楚,交流不畅,但是记者指着廖泗妹时,老人家总是连声称好,为儿媳妇竖起大拇指。
20多年来,廖泗妹没有外出游玩过、没有自己的爱好,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家人。“作为媳妇、母亲,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这是我的责任。”谈到为何能够长期坚持照顾家婆、抚养子女时,廖泗妹如是说。这个不懂得什么大道理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和弘扬了“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用纯朴的情感谱写了爱的诗篇。
本稿统筹龚 妍
本报记者龚 妍 陈春惠
新闻推荐
今年龙门县年桔总产量8万吨,已出售5万多吨,因受天气、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仍有2万多吨年桔待售。日前,龙门县政府部门社会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