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濂山上的这种茶 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民俗专家:传承大岗茶文化有很好的教育价值

东莞时报 2019-04-16 10:40

水濂山生长的野生大岗茶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东莞时报记者 覃志杰 摄原任东莞县副食公司批发部主任张志平在水濂山采摘大岗茶茶艺师在冲泡大岗茶制作完成的大岗茶 受访者供图

“中国爱茶之都”是东莞城市的新名片,从早茶、下午茶、到晚茶,茶已成为许多东莞市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月14日,莞邑风采文化保育志愿服务队和一片树叶志愿队合办“寻找有六百年历史的东莞大岗茶”活动,近30名茶文化爱好者前往水濂山森林公园寻茶、品茶。

东莞民俗专家张铁文介绍,大岗茶茶味甘凉,止渴生津,解暑开胃,有着便民为善的意义,另外还有“还金亭”的历史故事,传承其风俗,有优良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莞邑风采文化保育服务志愿队队长祁凯俊表示,本次活动旨在唤醒更多人对大岗茶的认知,希望能在现有野生区内,建立保护区、观景区,甚或成立大岗茶体验馆、博物馆,传承东莞大岗茶文化与风俗。

大岗茶何时出现在东莞?

最少已有600年历史

在专家们的带领下,参与活动的近30位茶艺爱好者行走在杂草丛生的山路上,寻找大岗茶。张铁文一边走着,一边向大伙儿介绍大岗茶的历史。他说,东莞地处岭南,气候炎热,旧俗东莞农民夏日出田,都会携带到田头饮用。莞城通往广州、惠州、石龙、太平(今虎门)各地公路,沿途村口多有凉亭出售大岗茶。

原任东莞县副食公司批发部主任张志平介绍,东城温塘社区至今尚存的“还金亭”,就清晰地记载着大岗茶。据了解,明洪武年间(1368—1398),温塘人袁友仁(避讳改名友信)乐善助人,在村头荔枝树下搭草寮为茶亭,施售自取自煮的大岗茶,一文一碗。有行商喝茶后,遗留三百两银。卖茶本在暑天,为人解暑。他急失主之急,寒来暑往,风雨不改,在茶亭里苦苦守候三年。终听一个客商说:“尝遍各地名茶,以此亭为最贵。”袁友仁听了反问:“我的虽是野生大岗茶,一碗只售本金一文钱。如何最贵?”客商说:“我在此喝了一碗,却花了三百两银。”袁友仁知是失主,即从箩筐中取出钱囊。客商知道袁友仁已经等待了三年,十分感动,说辛苦费远远超过其值,不肯回收。双方坚持不懈,在路人劝导下,将银两建了“还金亭”。还金亭历年重修,至今尚存。

由此可见,追溯大岗茶至少已有600年历史。

如何辨认大岗茶?

野生小灌木,与茶叶相似

如何从外形上辨认大岗茶?东莞植物园高级工程师蔡楚雄介绍,它其实是一种山茶科植物,与我们平时常喝的茶叶是同一个科的,学名称为“米碎花”。它的外观与我们常见的茶科植物相差不大,叶面蜡色,为阳生小灌木,容易被高大乔木和其他藤本植物伤害,实际上以前东莞漫山遍野都有,因为现在绿化好了,只要周围的树木比它更高或被薇甘菊入侵覆盖,没有生长空间,它就无法生长了。现在东莞大多森林里的山路边都能发现,要从植物的叶、果、花来辨认,一般情况下:植物为小灌木,叶似茶叶,野生,大多都是大岗茶。

“东莞的气候条件是很适合大岗茶生长的,以前漫山遍野都是,目前我们的许多山都开发了,没有开发的高山变成了生态公益林,而这些小灌木便没有了生长空间。除此之外,号称“植物杀手”的薇甘菊对大岗茶的生存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一旦被入侵,它也无法生存。”蔡楚雄说。

如果想要种植大岗茶,条件难吗?蔡楚雄表示,大岗茶比大多植物更容易生长,而且种子十分多,一棵树都能散播几万颗种子。

记者在水濂山水濂竞秀内的大将军石、泉景区看到,这里现存数十株野生大岗茶树,多藏匿在山路边,它的外观并不显眼,与一般的野生植物并无多大区别。记者观察到,这里的大岗茶都较为矮小,叶子大多呈黄绿色或黄褐色,叶薄革质,呈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

大岗茶有什么功效?

消暑止渴,除湿敛疮

据介绍,以前一般东莞人敬客,都是用大岗茶。张志平的父亲张华浩是南城篁村孖绞地村人,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到莞城开“仔记糕杂店”。“父亲乐意设大岗茶茶缸。农民进城,在店前喝一碗免费茶,多买糕点充饥。可谓一家便宜,两家着数。”张志平说,自己因父亲的关系,对各种茶叶也较为熟悉,但却对大岗茶情有独钟,夏日坚持饮用、招待客人,传承民俗。

“以前因为交通不发达,其它茶叶很难运过来,自己从小时候就一直喝大岗茶。其实大岗茶不止东莞有,广东、广西、台湾、贵州、云南,越南、缅甸等地都有。”张志平介绍,在夏天,饮用大岗茶的人较多,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消暑止渴、除湿敛疮的功效,还可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等。

那么现在哪里可以买到呢?张志平说:“现如今市面上很难买得到了,需到中草药店去预约购买,价格大概在60-65元一斤。”

那么大岗茶是如何制作的呢?张志平介绍,只要把树叶枝割下来,晒干即可,无需过多的加工。在制茶时,大岗茶叶可用开水泡,亦可全放到大锅里烧滚,连枝杆一同用火煮,让茶叶脱在锅里,滤去茶叶即可。用开水煮几次,味道也一样香醇,不过最好喝的就是第二次。

新闻推荐

惠州宋代开始种小麦 惠州五千年第40期

惠州大规模种植小麦是在宋代。据《岭南科学技术史》记载,早在唐朝,广东就开始种植小麦,但由于气候、地理、技术各方面原因,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