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街道发力科技创新,完善孵化育成体系打造新兴产业 惠州镇域孵化器异军突起
粤港澳青年创业基地预计4月完成装修。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摄
作为科技企业的“摇篮”,科技企业孵化器近年来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培育了大量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初创型企业。然而,要建设和发展好孵化器并非易事,因为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运营团队专业化,而且对当地的创新创业生态要求高。
在惠州,仲恺惠环和陈江作为该市仅有的两个工业总产值千亿级街道,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产业基础,都走在惠州各镇街的前面。如今,这两个街道已经投资建设了自己的孵化器,为惠州的镇街孵化器发展先行迈出了探索的步伐。目前,惠环街道科环孵化器已有70家企业入孵,陈江街道的孵化器陈江创业大厦也开始招商。
南方日报记者刘光明宝
创业成本低吸引项目入驻
在仲恺区惠风五路的一栋大楼里,陈书宗的公司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已经从两三个人发展到十几名员工。“人力支出、场地租金是很大一块成本,如果这方面有优惠将给初创企业减轻很大的压力。”他说。
这是惠环街道的科环孵化器,也是惠州首个由街道办建设并投入运营的孵化器。它由惠环街道办出资购买了一栋写字楼的两层楼,约有6400平方米,改造之后成为多家初创企业的入孵场所。从这里往东过几条街道,就是仲恺中心路段和畅五路,周边交通便利,有多个商业综合体。北面约一公里的路段,集中着亿纬锂能、德赛西威、蓝微电子等知名企业。如果再沿着这几家企业往周围寻找,会看到更多大企业和工业园。
这样的位置是很多初创企业所青睐的创业之地。当然,他们首先看重的因素还是如陈书宗所说的成本。
和陈书宗一样被成本吸引过来的还有郑铁锋。郑铁锋此前在深圳龙岗已有公司。“深圳成本太高,对创业公司来说压力大。”郑铁锋说,由于自己多年前就在惠州某大型集团工作,所以在选择创业地址时先考虑惠州,最后发现科环孵化器最合适。
在龙岗,他的公司一平方米租金为75元,1名员工月薪约1.5万元。而在科环孵化器,1平方米租金仅为10元,人均月薪8000元—1万元。而且,惠州离广深港不算远,随着大湾区的交通日益便利,在惠州共享大湾区的科技资源并不难。
在这样的比较之下,科环孵化器对于需要“省吃俭用”的初创企业形成了很强的吸引力。但企业要发展,绝不只是考虑成本,还需要考虑产业的发展前景。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扎实,而且多数位于仲恺高新区,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因此,无论是做工业互联网的郑铁锋,还是为制造业企业做科技服务的陈书宗,都选择了在仲恺创业,并把公司入孵科环孵化器。“我们不是找成本最低的,而是找性价比最高的地方。”
多个街道孵化器相继运营
科环孵化器在去年初就正式运营了,按照仲恺区和惠环街道的产业发展规划,它引进的入孵项目主要涉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终端芯片及元器件、应用软件开发、智能终端专业设备等领域。
该孵化器运营方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在初创期不仅仅是要找一个场地,更重要的是能享受全链条的创业服务,尤其是创投融资的资源。因此,惠环设立了600万元的孵化基金,已投资3个项目。同时,仲恺区现有14只基金,总规模超过24亿元,入孵惠环的企业也能优先获得这些基金的投资。到目前为止,科环孵化器已有约70家企业入孵,并有部分企业已“毕业”。去年底,科环孵化器还成为了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如果培育成功的话,将成为惠州首家由镇街一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国家级孵化器。
同样作为工业总产值千亿元级别的街道,陈江街道建设了一栋创业大厦打造成孵化器。陈江的目标也是将该孵化器培育成国家级。
近日,位于陈江街道元晖路的陈江创业大厦开始招商。这座投资约1.2亿元、总共20层的大楼除了孵化器办公区域,还有青年公寓、商业综合体等功能场所。无疑,这样的设计可以为创业群体的工作和生活提供诸多便利。
根据规划,陈江创业大厦可以容纳30家科技服务机构、90家入孵企业、1000名创业者的孵化规模。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营的模式,实现技术转移、成果推广、国际合作、人才引进、融资服务等创新要素的集聚,为在孵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作为惠州首个工业总产值进入千亿元级别的街道,陈江将借此培育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从而为产业升级提供持续的后劲。
此外,由港资企业投资的位于惠环街道的天域孵化器也于近日启动运营。该孵化器由旧厂房改造而成,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有办公服务区和一栋配套公寓,可以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融资和创业孵化等服务。
另据惠环街道办副主任刘东平介绍,由该街道与有关企业合作共建的粤港澳青年创业基地预计本月完成装修,届时将整体移交给区里统筹管理。
夯实主导产业,提供创新创业依托
无论是从这些孵化器吸引项目的行业方向,还是从创业者的实际需求来看,都会发现,这些初创企业选择入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仲恺乃至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扎实,产业链较为完善。
目前,仲恺形成了以TCL、德赛、华阳、亿纬锂能等企业为龙头,一大批特色企业为骨干的发展格局,完善了平板显示、LED、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正在集中力量发展以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两大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北斗、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产业为方向的“2+1+X”现代产业体系。
以智能终端和新型显示产业为例,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将研发制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显示终端,完善惠州平板显示产业链,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供应商到惠州投资,基地建成后预计年总产值近900亿。全球顶尖的旭硝子液晶用玻璃基板原板项目,以及信利AMOLED生产线项目也都落户仲恺。
“我们专注的是制造信息领域,仲恺制造企业多,发展势头良好,来这里创业最合适。”郑铁锋这样解释入孵科环孵化器的原因。陈书宗入孵的原因类似,他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现已为企业申请到60多个补助项目,资金达到5000多万元。
依托当地的产业基础,这些初创企业找到了发展壮大的温床。因此,包括惠环和陈江街道孵化器在内的所有仲恺孵化器,在招商过程中无不将扎实的产业基础作为吸引项目入孵的重要因素,现已吸引800多家企业进驻孵化。
■案例
博实结公司智能化运作
节省人力成本
走进惠州市博实结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13条SMT生产线正在运转,各种机器设备发出轻微的声音,显示屏上清晰地显示着当时的拼板数、出错率、识别率等指标,而每条生产线能看到的工人寥寥无几。
该公司项目经理张海丽介绍,这些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达到90%以上。在车间一角,3台由公司研发的智能测试机正用机械手测试模块产品的相关性能,工人只需负责上料,其他环节全部实现自动化。“你看,基本上一名工人就可以照看这3台设备,以前这些活要50多名工人手工测试。这样一来,公司节省了大量用工成本,而且产品测试的精度也更高。”
博实结此前是深圳的企业,2018年8月整体搬迁到仲恺惠环,如今只在深圳保留了少量人员。目前,它的产品体系约有80%基于北斗或GPS等定位系统,开发了车载视频监控终端、共享单车智能锁等多种终端产品和后台的平台设备,成为专注物联网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张海丽介绍,深圳由于用地紧张、成本高等原因,此前博实结要壮大规模时没有厂房,于是把目光转向了邻近深圳的惠州,恰好北斗产业是仲恺着重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搬到仲恺之后,公司进入了加速发展期,不仅自建厂房,还增强了研发力量,形成了200多人的研发队伍。她表示,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日益完善,该公司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开拓更大的物联网产品市场,同时也可以完善相关的产业链,为惠州集聚更多创新创业资源。
新闻推荐
孵化创新“金蛋”飞出科技“凤凰” 惠环探索出科技企业孵化运营新路跃升为惠州科技创新重镇
惠环街道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记者黄岸媚通讯员李程摄2018年8月才从深圳搬迁至惠州的博实结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