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停车难”,惠州中心城区今年将新增6470个停车位 新规划 13处停车场八成为立体车库

南方日报 2019-04-12 06:25

位于仲恺某大型商超的停车场充分利用空间,建设立体停车位。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到公园赏花,无处停车无奈而归;医院看病,堵在出入口;商场逛街,停车场寻车位花了半个钟……在享受惠州城市发展带来利好的同时,“城市病”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老城区和人流密集区域,行车难、停车难已成“顽疾”。

近年来,通过道路优化、潮汐车道等方式市区交通环境有所改观,但停车难受梏于场地问题迟迟难以改观。然而,随着惠州市自然资源局日前发布《惠城中心区公共停车场近期建设(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下称“停车场规划草案”)这一局面有望缓解。

根据规划内容,惠州今年将在市区中心区规划建设13个停车场,停车位共约6470个。其中,机械式立体车库(楼)有11个,自走式车库有2个。“通过向空间要增量,一方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增加停车位,也提升了城市停车配套服务水平,优化了城市生活体验。”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南方日报记者张峰

位置在哪里?

老城区优先考虑,充分评估可行性

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惠州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惠州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突破了140万辆,这也使得城区配套停车设施不足的问题日趋严重。每逢市、区“两会”召开,如何疏导交通和缓解停车难都将成为热议话题。

针对当前市、区拟增建停车场问题,记者在麦地、下埔等地随机采访多位市民均得到同一回复:要建在哪里?什么时候建?

停车场规划草案划定范围将以江北、桥东、桥西、河南岸、龙丰、江南等发展成熟区为主,优先重点解决近期迫切的老城区停车难问题。具体到时间,规划的一期周期为2019年,这也意味着规划新增的停车场年内即将有望动工建设。

落地到具体的建设点,该规划指出一期将在市区中心区规划建设13个停车场,停车位共约6470个。其中,江北有4个,分别在旺岗路、原技工学校、鹅潭公园、东江公园;下角1个,在青少年宫;江南2个,在植物园和高榜山;桥东1个,在东坡公园;桥西1个,在滨江公园,西湖1个,在南湖公园;河南岸2个在花边岭广场,演达立交南;金山湖1个,在金山湖公园一期停车场。

“13个布点的选择最主要依据周边的车流量和停车需求决定,同时也充分评估了建设实施的可行性。”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择的基本都为老旧小区集中区、商业密集区,或者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区和旅游景区等,满足市民较为集中的停车需求,有效增加公共停车位的供给。

车位怎么建?

向存量找增量,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不同于以往的车库建设,新规划的车位将更加高效和节约用地。”该负责人介绍,停车难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人流车密集,开发程度高,这通常也意味着可用土地的稀缺。

以麦地片区为例,区域的可建设用地基本都已经使用殆尽,住宅社区、行车道路、商场或公园绿地等,基本都已经饱和。寻找新地块建设停车位并不现实,更多的还需存量中找增量。

记者注意到,停车位规划草案也确是如此,将有效推动智慧立体停车等新科技的应用,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13个新增停车场的规划中,有11个为机械式立体车库(楼),占比近90%,仅有两个为自走车库。

该局城市交通规划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借鉴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先进做法,优先选择机械立体车库,既可以增加车位,还能节约用地。他指出,通过向空间要增量,向存量要增量,在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学校操场、广场等公共设施的地下空间分层规划更好服务市民出行基础上,还将有效推动城市土地综合利用,完善城市配套设施。

事实上这也是当前城市集约发展的切实需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年内要推进1.6万个公共停车位智能化管理,开工建设5座以上公共智能停车楼,鼓励开放共享私有停车位,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

市自然资源局城市交通规划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规划的为一期,为需求最为迫切的区域和布点,后续还将陆续在其他区域分期规划,有序的指导未来的城市停车场建设实施。

■实地走访

“停车难”原因不一,老城区需求迫切

根据13个拟建停车场的布点,并综合各停车场周边居民、景区、公共设施等情况,记者进行了走访。通过调查各区域面临的停车难问题和停车位使用频次等,对规划停车场需求的缓急也做出了梳理。

惠州植物园等景区:

停车难问题具有明显的周期属性

自去年建成开园以来,惠州市植物园成为惠州市民的网红打卡地。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面临着游人如织的局面,然而在平时则较为清淡。区域的停车场使用情况也类似,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属性。

针对这一情形,记者分别于4月7日和8日两个时段走访了惠州植物园。在7日,由于是周末,游客数量较多,很多车被堵在停车场入口,另有部分游客将车临时停到了三环西路两旁,选择走到景区来。无论是在景区东侧的地面停车场,还是西侧进入的地下停车场,均停满车辆。新来的游客只能排队等待观赏完的游客离开才能进入。

随后的8日为周一,景区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形。尽管有少量游客在景区游走,但在停车场仍有大量的空闲车位。

在同是景区的高榜山、金山湖景区同样出现类似局面,由于周六日游客的集中到来导致停车位不足,但其他时候则处于半空置状态。

对于区域将新增建设停车场、增加停车位的信息,多名游客均称是好事,而且也是较为刚性的需求。但同时也有社会评论人士认为在建设上可以有轻重缓急,停车位的使用频次也决定着停车需求的迫切性,相比较而言,老城区中心区、人流密集区的迫切性更加强烈。

滨江公园等居住密集区:

翠堤湾立体停车项目已停工近3个月

不同于植物园等景区,位于老城区中心位置的滨江公园、东江沙公园等地,一方面节假日吸引着大量市民游玩,另一方面由于周边居民区密集也导致长期存在停车难问题。

记者在现场看到,无论是惠沙堤一路,还是下堤路,道路两旁均停满了各种车辆,原本双向四车道的道路因为划定车位满足停车需求,仅剩下两条车道通行,出现拥堵。

事实上,该区域停车难问题也不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市人大代表杨择郡就多次提出应该设置立体停车场缓解这一局面。该议案也得到有效的推进落实,有关部门计划在惠沙堤一路滨江大厦与汇景大厦之间建设翠堤湾立体停车项目,预计将新增停车位达到500个左右,这也基本与当前规划中的滨江公园停车楼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建设方,惠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去年12月设置围挡且对该地块进行清场。“去年来清场的时候还是比较好奇的,后来看到挂出展板称是建设停车楼,我很高兴。”于该停车楼位置相邻的档口林记商行老板林先生说。

“地块清理完,平整好土地之后就没有动静了,到现在差不多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林先生无奈表示,规划是很好,立体停车楼的想法也很好,但就不知道实施起来是什么时候了。

记者通过围挡的缝隙看到此前地块上生长的树木已经清理,但残余枝干又发出了新芽。结合区域的居民聚集情况和道路路况,停车楼的建设需求显然紧迫,但就当前的规划建设效率而言无疑难以满足需求。

医院和商场等人流集散区:

看病逛街人群造成堵车已是常态

细看停车场规划草案的13处布点位置,除了热门景区和老城区外,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区域也有所兼顾。例如技工学校停车楼附近就有第一人民医院,南湖公园附近则有中心医院、皮肤病医院等。

“无论是去医院看病,还是送小孩上学校,停车体验都是很差的。”市民刘志直言去一次医院就堵一次,尤其是去第一妇幼保健院、第一人民医院等,经常长时间堵在路上。

记者于日前来到第一妇幼保健院,无论是道路两旁还是人行道都停满了车。另有部分车辆直接驶入道路内侧的绿化带。医院内部则已完全停满。

此外,同样作为人流集散地的商业广场也面临这一局面。在河南岸区域的港惠新天地商场,地下车库显得较为破旧,停车位置也较少,但得益于旁边有空地,基本能够满足顾客的停车需求。“现在的空地有一部分是项目三期,一旦开始围蔽动工,停车问题就会成为严重掣肘。”港惠方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医院和商场早就应该建设立体车库了,一方面是人流集中的必然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优化服务和提高项目空间利用率的基础。”有游客直言,立体车位在很多城市都已经很普遍,惠州作为知名旅游城市也不应滞后。

记者注意到,即使是在惠州目前配套最完善的华贸商业中心,地下停车库也均为地下自走式停车库,随着客流的不断增多,停车难问题也逐步凸显。

■观察眼

改善“停车难”还需市场要素加持

近日,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公示《惠城中心区公共停车场近期建设(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显示,2019年,惠城中心区规划建设13个停车场,停车位共约6470个,其中11个位机械式立体车库(楼)。该信息一经传出受到社会各方关注。

具体到关注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市民为停车难问题困扰太久,看病停车难、逛街停车难,出游停车难,已经成为影响市民城市居住体验的大“顽疾”。其次则是对于立体停车楼的期待,在老城区开发建设趋于饱和的背景下,通过建设立体停车位增加车位供给已成必由之路。

细看规划中的13个停车场布点,有惠州植物园等景区,有下埔滨江公园等老城区,也有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周边区域,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某方面的城市停车难需求。

例如惠州植物园,停车位扩建改造后有了更多车位供给,在游客集中到来时也就有了更好的配套服务能力。但对比因社区老旧、居民集中而产生停车难问题的麦地、河南岸等老城区,这一随旅游周期变化的停车需求频次仍然较低。

在笔者走访过程中也发现,相较于景区和学校等,滨江公园等老城区和商业集散中心区域对于停车位的需求更加的明显。“不同于景区的周期特点,这些地方是每天的生活都会去,人流车流最为集中,停车位的使用频次也更高。”规划专家蒋峻涛受访时指出。

这是否意味着规划不够合理?再看13个停车场类型可发现,这些停车场均集中于少年宫、绿地公园等公用建筑周边,这实际上也意味着实施主体为政府。而从规划指引上也只能针对该部分进行规划控制、进行优化,但结合老城区分布更广、人数更集中的商业体和老住宅社区布局,有效引导市场要素参与其中无疑同样关键,这也代表着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新增车位的数量都将得到充分释放。

事实上,市场方面也有着较为迫切的实施需求。就走访中港惠新天地、海雅等多个商住小区企业方反馈的信息,滞后的社区规划已经为当前的社区管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立体停车位改造和优化的需求切实存在。

笔者以为在这一基础上,主管部门在规划指引的同时也应该强化相关指标参数的规范。对于既有的商住小区停车位的更新改造如何开展,从工艺实施、报建流程等方面予以厘清,同时对于合乎改造条件的市场建筑进行全面的摸底和提供指引,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来推动“停车难”问题的解决。

■专家观点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总规划师蒋峻涛:

智能立体停车场建设已比较成熟

“通过建设智能立体停车位来缓解中心城区的停车难问题和交通压力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了。”蒋峻涛介绍,这是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由于之前的城市建设周期没有考虑,部分社区和商业体的停车位设置都比较少,也没有预料到当前的交通形势。

至于为何要推进该项工作?蒋峻涛直言最关键的就是要看到智能立体停车库的优势。首先是占地少,向空间要资源,用比较小的区域就能解决更多停车问题,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则是智能,真正的智能车库是可以做到车辆一进车库就熄火,由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存放的,同时也更加的环保,是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基于这一前提,蒋峻涛认为惠州立体停车库的实施还有切实的需求。第一是当前中心城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停车难困局,第二是在问题最为集中的区域已经没有了可利用的土地,这也就意味着只能通过改扩建以及优化原有的停车场,从存量资源中寻找增量,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和土地。

具体到如何推进?蒋峻涛认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对于城市新建区域,无论是新建社区还是公用配套建设,在停车场的设置进程中可以强化引导,未雨绸缪,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行车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在已建成区乃至成熟区以及居民密集区,应该提前谋划和改造,通过详细的技术指引和政策支持,在政府加强投入的基础上,不断吸引市场资本进入,推动该项工作全面落地和铺开。

新闻推荐

复旦大学新闻专家组调研惠州媒体融合发展

本报讯(记者龙生财)昨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双龙博士一行到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进行专题调研,其调研课题为“地市级主流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