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0吨!汕湛高速惠清段跨公铁双线转体桥完美“转身”

清远日报 2019-04-03 08:58

4月2日,航拍的汕(头)湛(江)高速公路惠州至清远段北江特大桥跨京广铁路、G240国道连续梁成功转体后的施工现场。(清远日报记者李作描摄)清远日报讯记者何帆通讯员陆桥轩王玉文2日凌晨2点40分左右,重14000吨的汕湛高速公路惠清段北江特大桥跨京广铁路、国道G240转体桥,经过70分钟顺时针方向转动87度后,在空中实现精准对接,刷新了国内高速公路跨铁路、公路双线转体连续梁的重量纪录。

70分钟华丽转身

汕湛高速惠清段北江特大桥跨越京广铁路、国道G240转体桥全长100米,约25层楼高,重14000吨,相当于1万辆小汽车的重量,桥面宽33米。该转体梁采用56+56米“T”构连续梁转体跨越,与铁路、公路轴线交叉角度为87度,转动角度为顺时针转动87度。

凌晨1点半,随着现场总指挥的一声令下,北江特大桥转体梁以每分钟0.02弧度的速度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现场工作人员实时监控转动情况,根据转盘上布置刻度、编号,转体梁安装速度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监控和调整转体速度,并实时调整相关参数。在钢绞线和千斤顶的共同牵引下,整个桥梁梁体按顺时针方向缓缓旋转。经过70分钟的紧张施工,梁体实现了华丽的转身,精准达到了预定部位。

“转体梁的原理就像推磨盘,在桥墩上装个转盘,利用千斤顶推着桥转动,这次转体梁施工利用京广铁路110分钟“天窗期”,通过转体前称重配重、试转、正式转体,用时70分钟完成北江特大桥转体连续梁施工,为惠清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中铁四局汕湛高速公路惠清段13标项目经理严阿贝介绍说。

施工单位介绍,转体梁施工原理是利用千斤顶推动桥墩底部的球铰转盘而带动梁体转动,最终通过转体就位实现跨铁路施工。本次转体施工并不只是这70分钟的操作,而是从设计到方案评审,从桩基施工再到转体施工,各参建单位高度重视,精细组织,每项准备工作严格把关,才能实现国内最大最重跨公铁双线转体桥成功转体。

据悉,北江特大桥转体梁主桥箱梁采用直腹板型式的单箱四室结构,采用大节段支架现浇进行施工。梁体在转体前的施工中是在一天中温度最低时段进行浇筑,防止合拢段出现裂缝,确保转体桥的球铰安装、牵引系统、支座反力系统、转体梁体施工等各环节施工顺利完成。

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

惠清公司总经理吕大伟介绍,汕湛高速惠清段起于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终于清远市清新区太和镇,全长125.28公里,为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二横”线———汕湛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是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交通运输部品质工程攻关行动试点牵头项目。

由于京广铁路为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且国道G240为广东省内重要交通要道,交通流量繁忙,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既有铁路线、公路运营干扰,北江特大桥采用转体桥设计方案。转体桥主体通过利用铁路、公路之间的空间作为施工场地,采用转体桥工艺,一次性转体,转体成功后无需再到铁路线上方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交通的干扰,极大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充分体现汕湛高速惠清段绿色环保建设理念。

交通部门表示,此次转体成功为接下来全线路面施工打下了基础,整个路面施工将力争在下半年完工,惠清高速亦将在明年建成通车。通车后惠州到清远的车程从原来的约3小时缩短至1.5小时,惠州、广州、清远之间时空距离的缩短,对完善广东省高速公路网布,促进广东省东、西部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广州、惠州、清远三市之间的经济辐射力,加快区域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政治及经济意义。

新闻推荐

清代碑刻上乘之作:龙门路溪禁碑 铭刻二十一条乡规民约大部分至今仍具有人文之光

龙门生态资源丰富,路溪禁碑铭刻二十一条乡规民约中的“禁火烧山林、私砍竹木”,对今天保护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