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谋发展建设国内一流中心城区 惠城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昨开幕,惠城将全方位提升中心城区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

惠州日报 2019-04-03 08:38

昨日,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在西湖大剧院隆重开幕。

惠城区将对标求进,争创一流。

昨日上午,惠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西湖大剧院一楼隆重开幕。惠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翟树宇代表惠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过去一年,惠城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93.42亿元,同比增长4%。

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今年,惠城区将紧紧围绕建设国内一流中心城区目标,对标求进,争创一流,从问题入手,向短板发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方位提升中心城区的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把惠城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实力、环境、人才和生活品质的中心城区。

今年工作

建设开放创新城区

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家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惠城区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建设充满活力的开放创新城区。该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主动承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辐射、外溢和扩散效应,集聚科技创新全要素。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超过300家。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争创一批省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加快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继续培育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在提高项目建设质效上,将推动读者数字出版基地、九惠生物医药等项目开工,加快印象城购物中心(沃尔玛)、华隆塑胶科技等项目建设,确保鸿鹄蓝谷智慧广场、绵俪生物科技等项目竣工。强化责任督导,推动71宗重点项目(总投资311.24亿元)加快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64.52亿元。

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惠城区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推行“互联网+商事登记”服务模式,深入开展“清网增效”行动,深化重点企业“特优保”服务,积极开展“企业体检服务”和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想方设法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该区将持续推进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标准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惠城核心组团,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

打造魅力惠城

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品质和美誉度

今年,惠城将紧紧围绕打造一流品质、一流环境的目标,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治理,建设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品质城区。

实施东江、西枝江水系畅通及沿江美化工程,抓好金山湖、小金河流域水环境系统性整治,实现驳岸景观生态化、风格多样化。持续推进森林进城围城、市域道路“两改造两提升”等工程,改造提升高速公路、铁路和江河两岸1公里可视范围内的林地和景观质量。挖掘“岭东雄郡”历史底蕴,谋划和推进水东街、金带街、北门直街、铁炉湖等文化街区建设。启动五眼桥、望野亭、大炮山等东征遗址活化利用工程,传承惠城“红色基因”。

加快城市更新,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和中心区升级改造;加快推进赣深高铁、河惠莞高速等项目征拆。实施老旧街区提标升级工程,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停车空间、集中充电桩等公共设施。

加快“智慧惠城”建设,综合开发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整合城乡网格化管理资源,促进社会治理、公共安全与城市管理数据开放共享。大力整治占道经营、违章停车、集市卫生等问题,全力打造最干净整洁的宜居城市。深化“弘扬新风”“志愿之城”“好人之城”工程,巩固提升文明城市成果。

乡村振兴

建设沿东江8个镇街乡村振兴产业带

在乡村振兴上,惠城区将围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提高一流中心城区成色。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扶持发展甜玉米、梅菜、特色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争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积极引导加工、物流、商贸等企业进乡村,因地制宜建设沿东江8个镇街乡村振兴产业带,推动现代农业、康养旅游、休闲观光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15个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覆盖,推动4K电视网络应用示范村(社区)建设。建设区美丽乡村示范村15个,抓好“水秀绿带·翰墨梅香”精品路线建设,继续推进国家农业公园精品线路项目。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区建档立卡3280户(7754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生态文明建设

共享“惠城蓝”“河湖清”“国土净”

今年,惠城区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百姓共享“惠城蓝”“河湖清”“国土净”。

该区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的节能、降耗、减排,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确保PM2.5年均浓度持续降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93%。严格落实“河湖长”主体责任,持续开展河湖“五清”专项整治行动,推进水生态修复,确保城区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统筹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监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新增植树造林2800亩,抚育12000亩,创建省级森林小镇2个,建设森林村庄24个、生态镇1个,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打击。

幸福惠城

探索开展老年人“大配餐”试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年,惠城区将高标准把民生实事扎实办好,逐步把惠城人民的烦心事一件一件解决好。

惠城将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推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做好低保、五保提标工作,完善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城乡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实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乡镇社工服务站、智慧社区全覆盖。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开设长者饭堂,探索开展老年人“大配餐”试点。

在学校建设上,启动四十五小、五十小等6所学校建设,推进五中、河南岸中学等6所学校扩建,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齐步走”工程,大力推动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园林式书香校园”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强师工程,探索推进学校招生改革,提高教育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在方便百姓就医上,推进中医医院扩建升级、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江北总部等项目建设,按二级医院标准升级横沥中心卫生院。在水口、河南岸新建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龙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36间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加快发展智慧医疗、“互联网+医疗”服务,推进医改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在文化惠民上,将整合邓演达纪念园、七女湖起义旧址、中山公园等资源,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路线。保护利用好嘉祐寺旧址,传承挖掘忠孝、麒麟、灯会等本土文化。积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惠城”。办好龙舟赛、区运会,进一步擦亮西湖灯会品牌。深入开展文化下乡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现代产业经济

量质并举齐发展

作为市中心区,惠城区将对标国内一流,在平台建设、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该区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在南部连片规划约100平方公里区域,力争成为全市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产城融合示范区。启动区高新园发展战略与产业规划编制,创建省级高新区。改造升级纺织服装业,推进艾安琪服装等项目落户,提升“中国男装名城”品牌知名度。同时,以提高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为核心,推进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利元亨精密、豪鹏科技二期等项目尽快投产,加快雄韬科技、正鼎电子等30宗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壮大先进科技、天宝电子等骨干企业,提升主导产业支撑力。引进培育一批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的工业项目,力争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0亿元。

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将积极发展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大力培养生产性服务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引导鼓励镇(街道)利用库存工商业地产、空置厂房楼宇等实施“微改造”,扶持发展一批城市特色产业园。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抓好乡村金融服务站和助农取款点建设,大力发展便民普惠金融。推广“简单汇”供应链融资模式,支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

该区还深入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抓好“个转企”“小升规”工作。重视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争创“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质性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要素成本。鼓励金融机构落实续贷政策和扩大信贷投放,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12345”企业服务热线,建立民营企业诉求受理处置反馈机制,实行“一对一”精准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香金群 马海菊 彭红霞 通讯员陈美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朱金赞 摄

新闻推荐

提升首位度 绘一流蓝图

惠城要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实力、环境、人才和生活品质的中心城区。湾区节点一流大城之惠城今年2月,惠城区委全会提出,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