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研学旅行成学生春游主题
据介绍,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校制宜开展研学旅行
近日,惠州市田家炳中学组织40多组教职工家庭近百人开启研学之旅,徜徉在惠城的无边春色中,体验惠州历史文化,感受惠州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活动邀请了对本土文化民俗颇有研究的学校历史老师林小蓉为大家沿途讲解。活动路线始于丰湖书院,经由黄氏书室、宾兴馆、东湖旅店、水东街、合江楼、文笔塔,最后止于中山公园。大家边走边看,边听边学,在林老师的讲解中进一步了解惠州的前世今生,认识惠州的历史名人,对自己的家园又多了一份认同和热爱。
据介绍,今年,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局将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办一流教育,见行见效推进“六七八”行动,包括六大板块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师者风采、校园文化、社团文化、艺术成果、体育成果)、七项工作提升(心育水平、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惠城气质、教育信息化水平、资源配置、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队伍精气神)、八个方面突破(党团队工作、研学旅行、家校社联动、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科研管理、教研水平、学前教育),实现惠城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其中明确提出“研学旅行要见新突破”,鼓励各校因校制宜开展研学旅行,并结合地域特色,把乡土乡情纳入研学旅行的范畴中,作为实践活动育人的一种有力方式,让师生在研学旅行中切身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光荣革命历史、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以及地域特色文化,激发师生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家长视角下的“知行合一”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很少有人真正明白“书”与“路”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我亦如此。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位盲从的父亲,带着儿子国内外四处游历,美其名曰"增长见识"。然而,旅游过后,孩子到底见识到了什么?是否真的与知识有机结合?我们不得而知。近日,受儿子学校相邀,随其所在的班级去到“岭南印象园”参加研学活动。这一行,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游"与"学"的关系。”来自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三年级郭子岳的爸爸郭剑在体验研学游后如此写道。
郭爸爸回忆当天的情形,虽然下起了毛毛细雨,但这并没有影响孩子们去研学的热情,孩子们对新鲜事物充满无限憧憬。在岭南印象园的一天,孩子们体验到传统年画的制作、竹简书写、岭南特色建筑解析和建模拼装以及父辈们儿时的游戏。各学习项目完毕,孩子们在没有喧嚣而又古老的书院内,完成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份研学报告单,用文字,用图来表达所学,所知,所想。
郭爸爸表示,研学,是书本知识的延伸,是书本知识的实践,这或许正好印证了先贤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哲学思想吧。“这样一次随孩子研学的机会,让我大彻大悟:原来旅行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有方向的学习,在学习中旅行,在旅行中学习,是"万卷书"与"万里路"的高度统一。不管是学习内容本身,还是品德习惯,都在“研学”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下得到提升,这或许就是今天研学的意义所在。”
研学游亟待系统专业课程
据了解,由于目前广东省研学旅行尚未形成系统的课程和评价标准,对于学校来说,每组织一次研学旅行,需要考虑到课程结合、组织难度和安全性的问题,全校范围内铺开研学旅行尚存在不小的压力和困难。
“首先的问题就是安全,事实上每一次研学旅行,老师都承担着安全压力,我们要保证每一个孩子开心出去,平安回来。”带队研学旅行的老师表示,安全问题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每一次研学,学校都会做好安全预案,但由于学校人力有限,每次研学旅行的人数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学生的安全,也保证研学旅行的质量。
此外,由于多数学校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都是学校老师自己开发,因此每一次研学的前期准备工作量也非常大。“没有前期的知识铺垫,后期很难真正带学生进入研学旅行的状态。”此外,也有学校老师表示,虽然之前也尝试过找公司和机构合作,但是对方提供的研学旅行产品和服务还比较单一,在课程设计上也比较薄弱。
“我们比较希望专业机构能提供更多的产品,包括承担一些课程设计。”他认为,学校老师根据自身教学需要去设置课程固然重要,但如果专业机构也能提供更多的资源,研学旅行的内容还可以更加丰富,老师的教学压力也能有所减少。
新闻推荐
7个城市更新单元划定方案进行批前公示 诺基亚厂房拟建新型产业园
位于南城周溪社区的诺基亚厂房全媒体资料图记者郑家雄摄南城周溪诺基亚厂房新型产业类更新单元规划范围示意图东莞城市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