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惠州推广和使用先进农具

惠州日报 2019-03-27 11:52

入宋后随着南方人口增长,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转入南方。宋代惠州的社会经济生产状况如何,主要有什么产品?因年代较为久远,加上惠州最早的方志《惠阳志》毁于南宋末兵燹之灾,故保留下来的资料不多。但在历代名人笔记中及北宋苏轼谪居惠州所作诗文中,反映出宋代惠州经济生产状况比唐代“越女收龙眼,蛮儿拾象牙”的生产方式有很大进步,在岭南各州县中亦位居前列。

我国传统的农具到宋元时期已基本完备。据元人王祯所撰的《农书》记载,宋元时期全国有农具105种,其中除传统旧式农具外,还有许多是宋元时期创新改造的新式农具、如踏犁、简车、秧马、水磨等。在岭南,秧马、水磨这些先进农具,正是由于苏轼在谪惠期间的积极推广,首先从惠州开始使用的。

北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惠州,行经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在庐陵属下的西昌(今江西泰和)遇上宣德致仕郎曾安止,将自己写作的《禾谱》一书请苏轼寓目。苏轼读后觉得该书“文既温雅,事亦翔实,惜其有所缺,不谱农器”,于是向曾安止介绍了秧马的作用和形制,并作《秧马歌》劝教农民使用。到了惠州,苏轼又把秧马介绍给博罗县令林抃。林因地制宜,略加修改,制成“加减秧马”。据苏轼记载,农民使用秧马前,拔秧“俯伛秧田,非独腰脊之苦。而农夫例于胫上打洗秧根,积久皆至疮烂。今得秧马,则又于两小颊子上打洗,又完其胫矣”,体现了秧马既提高生产效率,又增强劳动保护的优越性。很快,“惠州民皆已使用,甚便之”。龙川令翟东玉了解到这种情况,也上门找到苏轼,索取秧马图纸带到龙川推广。绍圣二年,浙江衢州进士梁君琯来惠州探访苏轼,苏轼又委托梁君琯将秧马图纸带给他在江苏吴中的儿子苏迨,嘱咐他在江浙农村推广。苏轼为推广秧马不遗余力,使秧马在广东、江浙等地广泛流传。苏轼离惠十余年后,唐庚接踵来惠,沿途看到农村普遍使用秧马,写下了《到罗浮始识秧马》诗,以“从此驰君四十年”的诗句,对苏轼的勤民恤农表示了景仰追慕之情。

以流水为动力的碓磨在当时也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工具。绍圣二年三月,苏轼在惠州作《游博罗香积寺》诗的小序中说:“寺去县七里,夹道皆美田,麦禾甚茂。寺下溪水,可作碓磨。若筑塘百步,闸而落之,可转两轮举四杵也。以属县令林抃,使督成之。”说明水磨在惠州的推广使用,亦始于宋代。特别在罗浮山,水资源丰富,落差大,是推广水磨的好条件。后据明代宋应星记述:“凡力牛一日攻麦二石,驴半之;人则强者攻三斗,弱者半之。若水磨之法,其便利又三倍于牛犊也。”也就是说,每副水磨每天可磨麦六石,相当于当时二十个强壮劳动力的工作量。

(何志成)

新闻推荐

关于《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荃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的公告惠市自然资〔2019〕208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的有关规定,现将《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荃湾片区控制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