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增常住人口创9年新高 解码人才加速聚集背后的惠州优势

南方日报 2019-03-26 06:23

惠州某企业自动化生产车间,技术工人正在操作机器。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制图:周美霞

“这里自然环境优越,交通发达,营商环境好,尊重技术人才。尤其是大亚湾石化产业集聚发展,有完整的化工产业链条,可以为我们提供得天独厚的产业配套支持。”惠州清水湾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曹文彬是香港科技大学博士,2017年带着团队和项目在惠州市大亚湾区落户。这是近几年人才流入惠州的一个缩影。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从广东省统计局获悉,2018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177万,连续第四年达到百万级,超苏、鲁、浙三省之和。其中,惠州去年常住人口达483万,较前年增加5.3万人,人口增量创下自2011年以来的新高。

与此同时,惠州2018年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背后是人才加速聚集。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今惠州正从最初低端的代加工制造向先进制造转型,随着产业的优化升级,众多具有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开始涌入惠州,成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新动能。

人口聚集惠州,这座城市到底有何优势?惠州作为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其区位优势正逐渐显现,魅力鹅城的吸引力正在增加。

人口流入加速去年常住人口新增5.3万人

数据显示,2018年末,惠州常住人口达483万人,增加5.3万人,人口增速明显加快。

记者梳理惠州市统计局历年统计公报发现,从2009年到2018年,惠州市常住人口数量从435.08万人增加至483万人,10年间,惠州常住人口增加近50万人。

去年惠州跻身“大城市”之列。根据2018年公布的《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惠州常住人口总量直逼500万大关,达到100万—500万人规模等级,被划定为“大城市”。

根据惠州市各县区政府公布的数据,2017年末惠州市区(包括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的常住人口超过240万人,达245.65万。这意味着惠州市区常住人口超过全市一半,占比51.4%。按照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惠州市区常住人口符合100万—500万的区间标准,同样在大城市之列。

不过,最近10年,惠州常住人口每年平均增量不足5万人,某些年份人口增加量甚至不足万人,去年新增常住人口数创2011年以来新高。2013年至2017年,惠州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2.6万、2.66万、2.89万、1.95万和0.2万,同比增速分别为0.56%、0.57%、0.61%、0.41%和0.04%。去年惠州常住人口数达483万,较前年增加5.3万人,增速高于此前几年。

在常住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惠州人口质量也在提高,人口结构日趋优化,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根据惠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在惠州全市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为43.52万人,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数由5752人上升为9151人。

惠州去年人口增量达到前两年增量总和的2.7倍,同时高学历人才也呈现快速增长,人才聚集加速,惠州市人才吸引力度可见一斑。未来,惠州将发挥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优势,人才扩容进入黄金期。

孵化两大支柱产业万亿集群人才结构优化调整

在惠州汽车电子企业德赛西威二期项目洁净车间,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4000多平方米的空间几乎被生产设备占满,只有极少数从头到脚包得严严实实的工人穿梭其中。据负责人介绍,同样面积的传统车间,估计需要300多名普通工人,如今在作业状态下只需大概40人。

在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大背景下,传统生产线被自动化生产线替代,普通的一线工人逐步被高级技术人员取代。作为惠州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正在从最初的低端代加工制造向高端的先进制造转型,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人才结构的优化调整。

今年春节后的富海人才招聘会上,中国最大的锂电池供应商惠州亿纬锂能公司带来1000多个岗位,其中技术人员几乎占了一半。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师余习龙介绍,经过几年来的智能制造转型,用工人数下降七成,对技术和研发人员需求日益扩大。

这种人才趋势也出现在惠州另一传统支柱产业——石化产业。在惠州大亚湾区石化区,埃克森美孚公司投资的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总投资数十亿美元的中国海油、壳牌集团的三期项目也加快了步伐。但这距离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仍有一定距离,要补齐链条、做大做强产业,这离不开高技能生产型人才、高层次研发人才的支持。

目前,惠州正集中力量打造“2+1”产业集群,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传统产业在变革生产方式的过程中,人才结构不断优化。数据显示,去年惠州全市人才突破100万人大关,人才总量10年间实现翻倍。其中,国内外院士7名,国家级人才80余名(含院士),科技创新创业团队71个,科技领军人才150名,“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6个。

新兴产业集群优势初显高端人才开始集聚

在惠州传统支柱产业不断提档升级的同时,一些新兴产业项目入驻惠州,直接吸引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涌入,不断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在大亚湾石化区里,广东莱佛士制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80后海归博士叶伟平正在与员工讨论企业的发展。2011年,他带着创业项目和团队落户大亚湾区,成为该区科创园孵化器的首批科技型创业企业,“大亚湾是知名的石化产业基地,从原料供应、基础设施到技术人才都有较大优势,很适合进行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

前不久,莱佛士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评。这家医药研发企业目前有60多名员工,其中研发团队40多人,5个带头人有博士学位。这个新兴医药生物项目的引进直接吸引化学、药学、生物学等学科人才的流入。

近年来,惠州明确发展路径,在夯实石化、电子两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力争成为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随着各类新兴产业项目引入惠州,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在这里聚集。

2014年,“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两大国家科学装置落户惠州。去年底,前者启动建设,后者预计今年动工。据介绍,两大装置建成后将吸引1500余名科学家到惠州从事科学研究,其中60%以上是高精尖人才,90%以上是中端支持型人才。

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随着高端人才涌入惠州,人才赋能将不断提升惠州的产业竞争力。数据显示,近几年,惠州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每年以7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8年底高新企业数量达1100家。2018年,惠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0.6%和40.4%,均位居全省领先水平。

建设一流城市全面发力助力人才“落地生根”

人才能否在惠州“落地生根”与人才服务体系完善程度息息相关。近年来,惠州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不断调整人才政策。自2013年起,惠州陆续出台“人才双高计划”“人才双十行动”,突出企业引才主体地位,优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

“天鹅惠聚工程”对引进的创新团队最高给予100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资助;“梧桐引凤工程”对引进的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顶尖人才奖励别墅一套等。

惠州长城开发科技的负责人马先生介绍,公司所在的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配套设施完备,对稳定人才大有裨益。“我们在园区建有员工房,低价给职工居住;园区里有小学,可以解决职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同时,惠州不断放宽引进人才入户条件,为高层次人才、学历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落户提供“零门槛、无障碍、直通车”服务。据悉,惠州目前正在开发高校毕业生入户审批系统,自动审批入户,可有效简化审批流程。

要留住人才,除了人才政策,关键要看城市自身的魅力。2018年7月30日,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首次明确“争取在未来十年把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这将为而立之年的惠州发展注入更多青春活力。

据悉,2018年,惠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约4150亿元,同比增长6.6%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38万元,增长9%,成为惠州吸引人才的重要经济抓手。

惠州被称为“惠民之州”,外来人口是否愿意留下来,与城市的民生环境息息相关。《惠州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惠州将不断擦亮惠民之州品牌,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2019年在全市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万个以上,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4万个;促进长者乐享善为,探索开展老年人“大配餐”试点等。

目前,惠州正努力打造成为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这将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不断推动高端人才聚集。

南方日报记者于蕾马发洲

刘光明宝

新闻推荐

拒绝野蛮施工严守安全底线 惠州城市燃气公司提醒:第三方破挖违法,必依法追责

工作人员在用仪器检测管道。被挖断的燃气管。第三方破挖现场。部分市民也许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自己忙碌了一天回到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