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服务助力惠州智能制造 由市政府和广东工业大学共同建设的市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4年来引进一大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研究院内的制造企业能效优化与分析系统布局图。本报记者汤渝杭 摄
通过集成自动化系统、云计算和工业大数据等应用,实现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参数、生产物料数据、产品质量数据、设备预测维护和能源消耗数据实时采集,并实现在线管控和可追溯,为虚拟设计与虚拟制造提供支撑平台……这是惠州市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数字化工厂项目。
记者了解到,该研究院自落地惠州4年以来,已引进一大批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等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不断深化与惠州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并以精准技术服务,与很多大企业一起实施了一大批标杆示范项目,助力惠企转型升级,迈向智能制造和工业4.0。从这个角度看,该研究院称得上是惠州智能制造背后的“强劲大脑”。
●产学研
累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技术服务350余项
从惠大高速数码园出口下高速,就到了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科技创业中心,市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就在这里。近年来,因为一批优质创新企业的聚集,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创新成果斐然,该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总共有四大块产品线,包括融创精益服务平台、机器视觉及自动化服务平台、制造物联网研发平台、3D打印创新应用服务平台,应用于企业智能制造、工业4.0转型升级,有很多产品都是自己研发的。”走进展厅,对着各种数字化系统展板、自动化产品,市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沙清给记者介绍。
企业迈向智能制造、工业4.0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硬件、软件和精益生产咨询等多方面。在企业信息化、智能制造方面,张沙清是行家。“每家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形态、管理模式各不相同,要实现智能制造,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现场开发,这就要求我们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发能力,为企业量身定做最佳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通过产学研合作,该研究院将最新的技术应用于产业发展,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据了解,该研究院成立以来,先后与亿纬锂能、赢合科技、TCL瑞智、华阳通用、德赛工业、讯达康等多家惠州企业开展深入的产学研合作,累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技术服务350余项,培训企业各类人才300余人次,为惠州企业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今年,我们将整合"数字化工厂"全方位解决方案,形成"精益咨询、项目申报、系统实施交付、知识产权服务"一站式服务,做好项目示范和推广,力争年均服务企业100家以上,树立标杆项目10个以上。”张沙清说。
●新动能
研发的设备系统均应用到企业生产一线
激光清洗机、全自动嫁接机、玻璃热弯机全自动上下料设备、机器视觉检测试验平台、企业能效管理系统、重要产品追溯管理服务平台……这是该研究院近年来研发应用成果的一部分。
张沙清说,这些硬件设备、信息系统在各大企业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的“秘密武器”。据统计,截至去年底,这样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信息系统,研究院已经成功研发20余个。围绕高技术服务、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三大科研领域,依托核心产品和技术,研究院累计申请知识产权近50件,授权20余件。
在研发、创新方面,研究院还在持续加码。该研究院累计投入约250万元用于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包括3D打印实验室、机器视觉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平台等,自主研发了视觉检测远心、面阵、线扫和在线AOI实验平台。3年来共开展了15个课题项目产品开发和软课题研究,成功研制了电视机顶盒自动化检测系统、PC触摸板缺陷检测设备、玻璃热弯机上下料系统、食品医药追溯系统等产品,均应用于企业生产一线。
●孵化器
不断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来惠创新创业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研究院筑巢引凤,搭建创新研发平台,不断吸引高端人才和团队来惠创新创业,依托广东工业大学引进的教授团队开展产学研项目近100项。
在坚持自主研发创新的同时,该研究院与惠州市高校及龙头企业联合共建“惠州市物联网信息技术实验室”和“惠东县鞋业科技创新中心”2个创新平台。惠东县鞋业科技创新中心聚集国内外高端人才、设备、技术资源,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产学研联盟、对接企业需求等优势,为惠州乃至广东制鞋企业提供新材料试验、制鞋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等服务。
该研究院的孵化平台“智惠创客工场”以教授团队科技成果和科技服务为纽带,积极开展技术众包线上线下服务,推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引进重点科技成果30余项,在工业物联网、智能传感与测控系统、绿色制造等领域通过学校派驻和技术合作方式,柔性引进了11个高校创新团队,其中博士15人、硕士12人,副高以上职称18人,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成功孵化11家科技型企业,其中2家已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未来3年,研究院将打造5~8个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10~15家战略合作伙伴、孵化20家以上创业企业,构建具有广工大特色的产学研及创新创业体系。”面向未来,张沙清信心满满。
对话
自动化信息化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记者:目前,惠州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制造水平如何?
张沙清:近年来,我们跑了很多企业,先后服务了大大小小200多家企业,对惠州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制造水有一定的了解。总体来看,除了TCL、德赛、华阳等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制造水平较高,惠州大部分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借助精益咨询、自动化、信息化等手段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企业如何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迈向工业4.0,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张沙清:企业首先要把自己的家底摸清楚,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智能制造的升级路径,不要盲目而好高骛远。自动化、信息化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一种手段,但不是简单的机器代替人工。现在我们讲工业4.0,但是很多企业可能工业2.0、3.0都还没有实现,现场管理水平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改善空间。企业可以先做好精益生产,通过专业的现场咨询和诊断,发现缺点、改善不足,进行流程优化、业务再造之后,再采用合适的自动化、软件产品。
记者:如何做好产学研?
张沙清:关于产学研,我是有很深的体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产学研的评价、考核机制,激发产学研人员的积极性。基础研究和企业实际需要的东西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需要的是系统的、能够推向市场、在市场创造价值的产品。
记者手记
打造产学研大平台助推高质量发展
人才来不来,首先看平台。张沙清如是说。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张沙清也跟我们提到他的担忧:研究院体量较小,正在想办法突破,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场地不够用,研发、创新、孵化空间受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还没做起来,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够……
当前,惠州市正集中力量打造“2+1”现代产业体系,尤其需要有关部门重点扶持打造与惠州产业息息相关、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学研大平台,做出特色、亮点,引进高端科研、创新人才,促进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企业名片
惠州市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是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工业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广东工业大学对外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协同创新平台。
该研究院集“物联网与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与引进于一体,致力于为行业提供智能工厂规划、制造物联网与工业软件、视觉检测及自动化、3D打印应用等解决方案和技术众包服务,推动成果转移转化。
本组稿件 本报记者谢宝树 刘炜炜
新闻推荐
广雅中学山长楼。楼前的大樟树已经272岁,依然苍劲挺拔,它见证了广雅书院到广雅中学的悠悠历史羊城晚报记者邓琼摄清代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