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招助“移动钱包”安全无忧
如今,移动支付方便快捷,广大消费者就算只在钱包里揣五元现金,只要银行卡里还有余钱,拎着手机出门也不用担心“买单”没钱支付的窘境。与此同时,手机病毒、社交诈骗等各种层出不穷的陷阱也给人带来了困扰,“扫码被骗钱”等新闻屡屡见诸报端。消费者应该如何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学会这四招,让你的“移动钱包”安全无忧。
第1招
远离身边的“毒码”
便利店、早餐摊、水果铺………如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扫码的标识,不过你可别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一不小心手机中毒,很可能被病毒暗中窃取手机短信中的验证码。
不要随意Root手机,一定要从正规渠道下载含有支付功能的手机APP,防止“李鬼”窃取你的账户信息。另外,最好在手机上安装安全软件,定期升级并检测手机系统安全。
第2招
谨慎连接公共免费WiFi
避免在公共WiFi环境下使用手机进行支付,不法分子可能会设置免费WiFi陷阱窃取你手机里的通讯录、短信、微信、支付等收发的信息。如果必须通过网络支付,建议使用手机4G网络,以减少不法分子窃取支付信息的风险。
第3招
谨防钓鱼网站泄露信息
在支付过程中,一定要确认支付类网站开头是“https://”,不点击短信中的链接,不在不明网站填写银行卡卡号、有效期、安全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
通过正规渠道申请银行卡。不通过“办卡中介”申办信用卡,谨防“黑中介”留存您的个人信息,防止被犯罪分子利用身份信息办卡。
第4招
先解绑银行卡再删APP
2018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中显示,直接删除带支付功能APP不解绑银行卡的做法占比达20%。
但是这个细节会增加个人支付账户被盗用的威胁,建议消费者APP上只绑小额账户。使用移动支付时,通过绑定一张小额的银行卡,减少账户内资金的风险损失。一旦发生风险,要及时向银行挂失。
如果发生了可疑交易,还可以向银行申报,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去帮助持卡人减少损失。另外,切勿图省事设置简单支付密码。设置移动支付账户密码时,不要用自己的生日或过于简单的密码。在具备条件的手机中,在APP内开启指纹等生物识别功能,以及使用配有风险赔付机制的免密码支付功能。
本报记者刘乙端
温馨提示:惠州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是2013年1月正式成立的金融公益性社团。以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宗旨,免费提供金融咨询投诉、调解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宣传教育。
会址:惠州长寿路4号
金融热线:12363
网址:http://hpfc.hznews.com
新闻推荐
网购陷阱,你遇到过吗? 盘点去年惠州市消费维权年账单,提醒避免消费纠纷维护合法权益
本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林宇新)“3·15”消费者权益日临近。记者昨日从惠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惠州市2018年消费维权年账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