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就优化就业服务、企业帮扶脱贫等问题建言: “合作社+基地+农户” 贫困户抱团发展特色产业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婷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3月11日,多名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在优化就业服务、加大技能人才供给等问题上建言献策。
就业如何均衡化?
“基层乡村乡镇、特别是贫困地区和部分民营企业缺少足够的人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蔡仲光建议,中央、省级财政加大对相对贫困或落后地区人才引进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的基层乡镇、乡村建设和中小企业、高技术企业等引进的各类人才,实行专门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人才给予直接补贴。
蔡仲光表示,“应该鼓励高端型科研人才、实用型管理人才等优秀人才下基层、进企业,从而达到优化人才结构的目的”。
企业如何帮扶就业?
在实现农村脱贫就业方面,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洪也有话要说。作为国企扶贫,广汽也开创了一种创造性地实施产业帮扶,让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就业的机会。
曾庆洪说,目前广汽统筹三个村联合建设加工厂,将运营、种植技术传授和筹建电商平台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帮扶村庄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扶植村集体经济。他表示,广汽还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组织贫困户抱团发展特色产业。
“扶贫工作队积极拓展电商平台,将贫困村特色农产品如白茶、土鸡蛋等土特产,通过电商平台推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曾庆洪告诉记者,如今,来自贫困村绿色农场的大豆、玉米、菜心等农产品陆续上市,获得了市场的逐步认可。
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炼油三部工艺主管丁明建议,学习先进国家的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的做法,对那些在员工长期培训、再教育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企业,政府给予力度较大的财政补贴和专项奖励,并进行宣传,“支持企业培训中心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培养工匠人才。”建立“工匠”评价考核体系,为技艺精湛的“工匠”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薪酬待遇创造条件,从机制上保证“工匠”有良好生活工作环境、得到社会尊重和认可。
新闻推荐
不折不扣落实治水方案守护碧水清流 区领导带队巡查妈庙河治理情况
本报讯(记者欧阳德辉)日前,大亚湾区委书记范志益带队督导巡查妈庙河治理情况。区管委会副主任潘添新等参加了巡河。妈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