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给孩子做个榜样

惠州日报 2019-03-11 09:02

“我最讨厌的就是爸爸陪我玩,还经常拿起手机来看。”说起手机这个话题,今年4岁的轩轩满肚子牢骚,爸爸总是忙着看手机,心不在焉,他甚至觉得是手机在跟他抢爸爸。

如今,手机占用了人们大部分的休闲时间,不少家长就算与孩子在一起,手里也离不开它。在记者发起“你的孩子或许正被手机绑架……”问卷调查中,有150人参与,而对“你觉得你是否有手机瘾”一题中,选“有”的有65人,还有29人选了“说不清”。对此,心理健康老师建议大家放下手机,多安排一些家庭间的亲子活动,给孩子更有效的陪伴,同时也能降低孩子对玩手机的依赖。

学生: 爸爸上厕所都会带手机

去年儿童节前,惠州市一名小学班主任带孩子在班上玩了一次真心话大冒险游戏,让大家写写自己的父母,结果很多孩子都写到父母总玩手机,很少带他们出去玩的话题。

“我们家爸爸妈妈都爱玩手机,爷爷奶奶也会玩手机。”说起家长玩手机,四年级男孩浩浩撅起嘴,开启吐槽模式:“最爱玩手机的是爸爸,下班都是拿着手机进门,回家躺在沙发上玩、吃饭玩、睡前玩,上厕所都要带手机。”

浩浩也有手机,是妈妈的旧手机,妈妈规定每周末他才可以用手机玩半个小时游戏。有时候他看到爸爸妈妈看着手机哈哈大笑,就忍不住凑过去想一起看,结果经常是被他们赶走。“为什么他们可以玩,我不可以?”浩浩告诉记者,他不喜欢父母陪他的时候还玩手机,那样感觉父母都不爱他。

不玩手机就觉得很无聊

嘉嘉在市区上排读六年级,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她一直和爷爷奶奶住。从2018年开始,嘉嘉有了自己的手机。为什么要给孩子手机?嘉嘉爸爸告诉记者,他和爱人都要上班,特别是他有时候还要上夜班,给孩子配手机方便联系。再加上其他孩子都有手机,老人家也不想嘉嘉没有而和同伴疏远。

嘉嘉告诉记者,一般在家她写完作业除了看电视,其他时间都是玩手机。她会用手机玩游戏、看综艺节目、和朋友聊天,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会用手机扫一扫上网找答案。“上学的话,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多小时;周末和节假日久一点,大概三四个小时。”

嘉嘉说她很遵守规定,从没有把手机带到学校,班里同学基本每个人都有手机,还有人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

记者发现,聊天时,嘉嘉会时不时拿出手机看一看,刷刷视频,或用QQ和同学聊天,没有实质性的聊天话题,而是一起发各种表情、斗图。

“如果没有手机,你空余时间会干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嘉嘉坦言不知道,“不玩手机会觉得很无聊。”

家长:

已养成不时看手机的习惯

没事的时候拿起手机打发时间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市民张先生说手机成了生活里不能缺少的东西,他已经养成了时不时看手机的习惯。

“手机放在那,我总会忍不住拿起来看,生怕错过什么信息。”张先生说,工作时,他只要看到手机的提示灯亮起来就会打开手机来看,如果实在想静下心工作,只能将手机调到静音,再把手机扣在桌上。

记者采访张先生时是上午11时许,他打开手机使用统计,显示他已经玩了2个小时38分钟,其中微信约2小时。张先生告诉记者,在家时,当着孩子的面也会忍不住玩,主要是刷新闻,看各种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

张先生坦言,因为手机他和孩子的亲子关系确实受影响,当孩子需要他时,他有可能正沉迷手机没有第一时间回应孩子。

心理健康老师:

多安排家庭亲子活动

“我接触过一个案例,有个小孩平时不跟人聊天,也不懂得跟人聊天,表现很内向,但一旦用QQ这种方式在网络世界交往,就变成很活泼的孩子。”惠城区教育局德育办心理健康老师林慧芳告诉记者,孩子沉迷于网络,不懂与人交往,长期如此,对其社交能力影响是挺大的。

林慧芳说,孩子沉迷于手机,首先会造成注意力转移,难以集中注意力,对学习影响很大;其次,抗挫折能力会受影响。“因为小孩在游戏中感受快乐与刺激,这都是表面的,没有亲身体验,所以面对困难压力,抗压能力就减弱。”

林慧芳建议,首先要培养孩子健康、积极向上的品质,让孩子认识到手机的好处和坏处,能正确对待玩手机这个事情;其次,要和孩子探讨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让孩子正确认识到手机只是生活中的辅助品,是便利工具。“当孩子在玩手机时,切勿采用快速指责性语言去批评,这样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林慧芳建议,要多安排一些亲子活动,如多陪孩子进行户外亲子运动,多给孩子设置快乐的场景,让孩子过得快乐、充实,转移注意力,孩子慢慢就不会沉迷于手机带来的快乐。

孩子需要高质量陪伴

“前两天我到孩子学校做护学岗志愿者,看到一位父亲一手拿着手机看,一手牵着儿子横穿马路,非常危险。”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导师张颖莲说,父母玩手机忽略孩子已经成为很普遍的问题。

张颖莲认为,父母只顾玩手机,首先是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利,父母总是玩手机,孩子会觉得不被关注。孩子只有在觉得被爱时,才会感觉自己有价值,也会更有自信。

“第二方面是对孩子习惯养成的影响,很多父母陪孩子写作业时玩手机,带孩子出去玩时看手机,其实那都不是陪伴只能说是陪着。”张颖莲说,孩子能感受到父母人在心不在,以后孩子也有可能变成父母一样,在思想上无法集中,做事情不专注。

此外,孩子看到父母陪着他们还玩手机,会感受到父母的敷衍,以后他们也有可能学习父母的行为,变成一个敷衍的人,认为事情做了就行,做得好不好无所谓。

怎样的陪伴才算是高质量?“专注的、纯粹的、有互动的,让孩子知道你眼里只有他,而不是只有手机。”张颖莲建议大家放下手机,给孩子更有效陪伴,让他们学会感受当下力量的快乐。

医生:学生近视率增高与玩手机有关

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徐象周介绍,就接诊情况看,学生近视眼呈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以前大多是在初中或高中阶段,才会出现一两百度的近视。现在平均发病年龄提前到10~11岁。”徐象周说,究其原因,有不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

徐象周建议,学生阶段尽量不要玩手机。“建议不要布置网络作业,不要让孩子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来写作业。”他说,首先减少长时间用眼。建议一般用眼时间达40分钟就要休息一下,可通过远眺或闭眼等动作来放松眼睛,给眼睛一个放松的时间窗。

第二,避免近距离用眼,建议眼与书本保持在30~40厘米。

第三,增加适当户外运动,让眼睛经常沐浴在大自然光线下,放松眼睛的调节肌肉。同时,沐浴阳光可以增加眼睛的钙含量,使眼球壁的韧性增加,降低眼轴的增长。“我们建议每天至少要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这个时间可以不是持续性的,可以碎片化累计。”徐象周说。

第四,建议晚上不要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不能黑灯看手机。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范文燕 涂 坚

你的孩子或许正被手机绑架……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有150人参与,其中男性共30人,女性共120人。从年龄层次上,36~45岁为主力军,共74人,26~35岁有59人,45岁有16人,还有1名18~25岁。这些参与调查的人群中,孩子年龄在7~12岁的占了91名,6岁以下的40,名,13~16岁的10名,16岁以上的9名。对于“是否会到哪里都随身携带手机”这一选项,137名参与者都选了是。

新闻推荐

调查冬后病虫害情况护航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农作物冬后病虫害调查。本报记者彭红霞马海菊香金群通讯员刘志红陈晓兰摄本报讯(记者彭红霞马海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