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杨海燕: 一个人守卫 全村人的健康
乡村医生杨海燕。
3月2日,星期六。
在惠州市惠城区芦州镇岚派村,阿燕结束了上午的坐诊,挎着出诊箱离开了卫生站。她骑着自行车走在鱼塘边的小径上,正要去看望杨阿婆。自从正月初五阿婆扭到腰,阿燕每天都去帮她擦药。
这位岚派村村民口中的“阿燕”,名叫杨海燕,她是村卫生站的助理医师。像许多乡村医生一样,杨海燕一个人守卫着全村男女老少的健康。
“我哪里也不敢去”
岚派村卫生站是一栋白瓷砖墙房,位于整个村落的中心。它面朝鱼塘,视野开阔,几条乡间小道在这里交会。杨海燕搬进这里工作刚刚三个年头。
原先,杨海燕的诊室就开在自己家,一楼布置成诊所,二楼用来居住。1997年,卫校毕业的杨海燕嫁到岚派村,自此长达20年的时间,她都在那里为全村人看诊。2015年,惠城区政府将农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逐步推进农村卫生站改造。等到2017年新卫生站筹备完成,杨海燕就搬了过去。
南方日报记者来到岚派村这天,是杨海燕安排全村慢性病老人做检查的日子。每年,村卫生站会为这些老人进行四次免费检查。
“要加药!”没进门,就能听见杨海燕扯着嗓子在讲学佬话。老人上了年纪,听力衰退,杨海燕讲话大嗓门成了习惯。一上午,她既要给20多名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又要帮看诊的人问诊开药,忙得水都顾不上喝。
其实,即便是平常日子,杨海燕也不能闲着。岚派村现有常住人口600余人,基本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劳动力外出打工后,留在村里的有一半左右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杨海燕每天早上8时30分到卫生站坐诊,生怕村民有什么头疼脑热找不到她。自从十几年前,老村医去世,岚派村就只剩下她一位医生了,村里人离不开她。
今年过年,杨阿婆扭到腰后,便一直打电话,哭着喊着只要找杨海燕。“我哪里也不敢去。”杨海燕说,就算是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日子,她也是匆匆吃过午饭后就赶回卫生站。
20多年来,杨海燕几乎没能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她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对她而言,每天都是工作日。如果有特殊情况,杨海燕不在村里,村民只好去邻近镇上的医院看病。从岚派村到镇卫生院,骑摩托车需要半小时。
“我只是做了该做的”
许阿公不愿到镇卫生院看病,除了距离远,还有别的原因:杨海燕总是“给算他便宜”。许阿公患有视神经炎,几经周折也没能治愈。他为了保全残存的视力,每隔三天就到村卫生站静脉注射消炎药。“去镇卫生院打针要花80元钱,阿燕收我20元。”许阿公知道杨海燕照顾他,为了感谢,他三不五时地就送些茶叶到卫生站。
在岚派村,受到杨海燕照顾的村民,远不止许阿公一人。杨海燕女儿的同学许妹(化名)家境贫寒,母亲患有精神障碍,父亲没有劳动能力,杨海燕把她当自己的孩子看待。看到许妹感冒,杨海燕就让女儿带药给她,从不收钱。
谁家有困难,杨海燕都会为他们减免医药费,村民要赊账,她从不说一个“不”字。这些欠条,杨海燕只留存一年,就算村民没有还钱,她也从不上门讨要。20多年来,她也不清楚自己究竟帮村民垫付了多少钱。
像大多数乡村医生一样,出诊对杨海燕来说就是家常便饭。她数十年如一日,骑着自行车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寸土地。只要病人有需要,杨海燕都会一户户上门。她曾连续十几年到一对患有慢性肺病的老夫妻家出诊,那家的儿子每次回村都要塞钱感谢她。杨海燕不愿接受这些“好意”,她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
从医22年,杨海燕几乎很少穿白大褂。可岚派村的村民知道,那个总骑着自行车、领着一只小黄狗、穿梭在村野间的寻常妇女,就是他们的村医。
新闻推荐
期盼深惠城轨早日建成 惠州保险经纪人余佳璠到香港读研深造,每周末往返港惠
余佳璠人物名片余佳璠,保险经纪人、香港公开大学在读研究生,1986年出生,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为追求理想,她辞去事业单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