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高龄妈妈更要防早产 惠州市早产儿呈上升趋势,占新生儿比例约9%

惠州日报 2019-03-05 08:56

早产儿在监护室接受治疗。本报记者张艺明 摄

胎龄在37周之前的,都被称为早产儿。紧闭着眼睛、脑袋不足成人巴掌大、小脚丫比成人拇指长不了多少、皮肤像纸一样薄……这就是早产儿普遍的模样,这样的早产儿通常要在早产儿监护室度过出生后最初的一段时间。

近年来特别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加,惠州市早产儿越来越多。记者走访惠州市各大医院发现,去年惠州市早产儿相比前年数量及占比都有所上升,多家医院统计的数据均在9%左右。医生指出,早产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主要原因包括孕妇的年龄越来越大,并发症随之增多;通过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方式生育,子宫状态不好等。医生提醒,要多方面注意,加强孕前、孕期保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避免早产的发生。

案例

孕期不注意,早产双胞胎治疗2个月才稳定

市民小芳(化名)二胎怀的是双胞胎,因为没有觉察到不适,加上一胎时孕期很顺利,所以她二胎没有进行规范的产检,生活习惯也很随意。孕期她仍然到处跑、经常逛街,吃东西不忌口,不讲究营养搭配。到小芳孕30周时,突然破水了,夫妻俩顿时慌了,丈夫甚至急得哭起来。孩子在惠阳一家医院出生,一男一女,体重均为1.9斤,状况都不是很好,肺部发育不良,甚至有呼吸窘迫等症状。医生说孩子太危险了,需要转到上级医院,随后孩子们被转到市中心人民医院治疗。治疗期间,医院还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夫妻俩为此前后共花了近20万元医疗费。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足足治疗了2个月后,两个孩子的情况才稳定下来,体重均增至4斤左右。出院后,孩子的抵抗力也一直不好,现在孩子快4岁了,时常会气管炎发作。“很后悔孕期没有多加注意。”小芳说。

相比而言,小芳的堂姐——同样怀双胞胎的陈女士则小心翼翼。陈女士说,到孕37天的时候,她出现了流血症状,按照医生的叮嘱,她卧床一个多月,就连吃饭也是丈夫端到床边喂她。孕期3个月至5个半月期间,情况相对稳定。但是到孕期5个半月时,陈女士又出现流血症状,而且胃口很差,时常孕吐、尿频。

因为状况频出,并且怀的是双胞胎,陈女士非常讲究。她经常卧床,减少走动,每次散步不超过半小时,尽可能少弯腰和下蹲;调节心情,把工作任务也减轻。饮食方面,她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一般每两小时就吃一次,吃的东西很注意营养搭配,每天坚持吃维生素、鱼肝油、五谷粉、5种水果,喝牛奶,常喝鸡汤,适当补充燕窝、花胶。

因为非常注意,陈女士一直坚持到孕37周+2孩子们足月,才破水生下宝宝。“当时两个宝宝均4.8斤重,全身气色很好,喝奶排便都很正常。”陈女士说,回想起当时成功度过艰难孕期的情形仍然觉得很有成就感,现在宝宝快6岁了,身体一直很好。

走访

25周出生双胞胎仅重520、700克

“这个宝宝24周就出生了,出生时体重仅有800克。”日前,记者跟随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大儿科兼新生儿科主任张伟忠一同走进了早产儿监护室。隔着玻璃窗记者看到,监护室里放置着80多台保温箱、18台抢救保暖台、还有呼吸机、监护器、注射泵、床边X光机……几名身着蓝色护士服、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一会儿帮这个早产儿换尿包,一会儿帮那个早产儿调试机器,忙碌的身影让监护室内充满温情。

打开大门,依稀听得见早产儿宝宝的哭声,声音特别小,张伟忠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许多早产儿都带着呼吸机,很难哭出声。“滴滴,滴滴……”监护室里时不时响起的监护仪器警告声,让工作人员绷紧了神经。

走到一名出生时体重仅有800克的早产儿宝宝的保温箱边,近距离观察发现,宝宝周身裹着棉被褥,只露出一个不到巴掌大的头,细细的针管、呼吸管贴满整个面部,保温箱旁边放着呼吸机和监护仪器。保温箱上显示着湿度和温度。“这个宝宝24周就出生了,出生时体重仅有800克。”张伟忠告诉记者,该宝宝的母亲从5个月便开始保胎,6个月时孩子就出生了。

据张伟忠回忆,除了记者看到的24周出生体重仅有800克的早产儿宝宝外,近期还有一个25周就出生的一对早产儿双胞胎。“大的重700克,小的只有520克。他们两个都是视网膜病变早产儿。”张伟忠说。

在市中心人民医院,同样有一些早产儿正在接受治疗。一位30岁不到的孕妈妈,因为婚后几年不孕,接受了试管婴儿术,孕育了双胞胎。由于孕期抵抗力下降、宫内感染等原因,孕妈妈在孕26周时胎膜早破,医生为孕妈妈进行保胎治疗后,孕妈妈坚持到29周才接受剖腹产。“双胎男婴,一位3斤一位2斤多,如今半个多月过去了,宝宝还在住院治疗,情况基本稳定。”市中心人民医院产科一区主任戴哲凡告诉记者。

数据

早产儿占新生儿比例呈上升趋势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诸如此类的早产儿、超早产儿出生概率越来越高。“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惠州市的分娩量整体提升。而早产儿占新生儿的比例则由往年的6%左右上升到近两年的8~10%左右。”张伟忠告诉记者。

据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韩芳介绍,在市第三人民医院,近年来早产儿的出生率也有增多的趋势。“2018年早产儿占新生儿分娩量的比例相比2017年上涨了1~2成,早产儿占全部新生儿的9%左右。近年来,新生儿分娩量、早产儿数量、早产儿占比都在上升。”韩芳说。

“虽然我们没有具体统计数量,但早产儿的数量近年来确实有所增加,尤其是去年,早产儿占新生儿比例也有所上升。”戴哲凡说,市中心人民医院同样存在类似情况。

分析

高龄产妇增多等原因导致早产儿增多

早产儿是指胎龄28~37周出生的新生儿。戴哲凡说,早产包括不明原因的早产和原因明确的早产。原因明确的早产,主要是随着孕妇年龄越来越大,并发症随之增多;另外由于不孕症患者增多,这部分人接受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方式,子宫状态不好,也可能导致早产。

韩芳告诉记者,早产儿增多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高龄产妇的增加、试管婴儿的增多、环境污染的加重等。另外不少孕妇在孕期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韩芳说,有些孕妇在怀孕的前三个月非常小心,天天静卧,可是三个月后就放松警惕,以为过了危险期,不注意休息,又恢复到以往的生活方式,熬夜上网、晚睡晚起,这些都会诱发早产。有研究显示,孕妇情绪紧张、焦虑和抑郁与早产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要注意调整情绪,减轻工作压力。

韩芳说,年龄增大,卵子老化、染色体畸形等高危因素增加,使早产发生率增高,但是低龄产妇中早产现象也屡见不鲜。有些年轻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性生活开放,多有频繁流产史,有的甚至流产数次,而这些都直接导致宫内环境不良、胎儿发育迟缓,出现早产现象。

早产还与孕期疾病、感染、产科并发症等有关,如妊娠高血压、胆汁淤积、肾病等妊娠并发症都可能让宝宝提早出生。近年来,多胞胎出生率上升也使早产儿增多。由于试管婴儿的增多以及促排卵药物的滥用,多胞胎有所增加,而多胞胎早产率高达40~50%。此外,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先进设备的运用,使更多早产儿得到救治。特别是随着一些家长对生命的重视和不放弃的态度让早产儿有机会得到救治,这也是早产儿增加的原因之一。

鉴别

发生早产的早期征兆要及时就医

戴哲凡提醒孕妈妈,要注意识别早产的早期征兆,包括下腹部变硬、高频率子宫收缩、持续阵痛等。

首先是下腹部变硬,子宫收缩。在妊娠晚期,随着子宫的胀大,可出现不规则的子宫收缩,几乎不伴有疼痛,其特点是常在夜间频繁出现、翌日早晨即消失,被称为生理性宫缩,不会引起早产。“如果下腹部反复变软变硬且肌肉也有变硬、发胀的感觉,至少每10分钟有1次宫缩持续30秒以上,伴宫颈管缩短,即为先兆早产,应尽早到医院检查。”戴哲凡说,子宫收缩是早产的典型征兆。在怀孕29周至36周时,如果出现有规律的子宫收缩,而且频率也很高的话,就可能预示着准妈妈有早产的危险。

破水,如果阴道有温水样的液体流出,就是早期破水,此时可将孕妇臀部垫高,最好平卧,并马上送医院。

阴道出血,少量出血是临产的先兆之一,但有时宫颈炎症、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时也均会出现阴道出血,这时出血量较多。无论出现多少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持续阵痛。在怀孕29周至36周时,子宫收缩频率每10分钟2次以上,准妈妈会开始感觉到酸痛,有点类似月经来临般的腹痛,不止下腹部不舒服,还会痛到腹股沟甚至有持续性下背酸痛;严重的还会伴随阴道分泌物增加及阴道出血。如果子宫颈的扩张比初次检查时超过1厘米,应该就是早产的阵痛,这时应立即去妇产科就诊。

戴哲凡指出,早产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史;晚期流产史;年龄<18岁或>40岁;患有躯体疾病和妊娠并发症;体重过轻(体重指数≤18kg/m2);无产前保健,经济状况差;吸毒或酗酒者;孕期长期站立,特别是每周站立超过40小时;有生殖道感染或性传播感染高危史,或合并性传播疾病如梅毒等;多胎妊娠;助孕技术后妊娠;生殖系统发育畸形等。

“对先兆早产孕妇或具有早产高危因素孕妇的早产预测认为,宫颈长度>3.0cm是排除早产发生的较可靠指标。对有先兆早产症状者应动态监测宫颈长度,若伴有宫颈长度缩短就要警惕早产。”戴哲凡说。

温馨提醒

1、保持饮食、作息规律,定期产检

在采访过程中,张伟忠告诉记者,早产对胎儿的危害极大。由于全身脏器发育不成熟,早产儿免疫功能存在缺陷,常常会发生呼吸窘迫、窒息、肺部发育不全、神经系统异常、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败血症等重症疾病。

因此,张伟忠提醒广大女性应在正常的育龄时间进行怀孕生产,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孕育生命是个高风险的过程,要掌握孕前期的保健知识。此外,在孕前和孕期中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于劳累、精神紧张,防止感冒,保持心情愉快,以免发生意外早产。”

韩芳也提醒广大女性,要尽量保持饮食、作息规律,怀孕期间应多休息,还要注意卫生,戒烟酒,尽量在35岁以前生产。韩芳提醒,35岁后生产,唐氏综合征发病率会上升。此外,产检非常有必要,很多发育畸形的宝宝都能在产检中检查出来。“产检是把好第一关的重要步骤,按时产检也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韩芳说。

2、避免刺激腹部、长时间站立或下蹲

戴哲凡提醒,预防早产十分重要,孕妈妈孕前要及时治疗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孕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碰撞刺激腹部;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以免拥挤,小心跌倒;孕晚期禁止性生活,以免胎膜早破;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下蹲姿势,这会使腹压升高、子宫受压,也可引起早产。

“孕妇要进行规范的产前保健。”戴哲凡说,具有早产高危因素者在妊娠20~24周常规超声检查时应注意测量宫颈长度,检测阴道或宫颈分泌物中fFN(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孕妇有疾病要及时治疗,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全身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肺炎、阑尾炎等)、梅毒、下生殖道感染等;对宫颈内口松弛者可进行预防性的宫颈内口环扎术;重视孕妇的健康教育与宫缩监测。

“对于不可避免的早产,应停用一切宫缩抑制剂。当延长妊娠的风险大于胎儿不成熟的风险时,应选择及时终止妊娠。妊娠<34周时根据个体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如有明确的宫内感染则应尽快终止妊娠。对于妊娠≥34周的患者可以顺其自然生产。”戴哲凡补充。

3、早产儿的科学喂养和悉心呵护是成长关键

说到早产儿的科学喂养,张伟忠表示,一定要及时给早产儿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此外,张伟忠介绍说,不论是否早产,母乳都是喂养最好的选择,当然前提是母亲身体健康,并未患有传染性疾病。“母乳中含有的维生素不足,早产儿除了母乳喂养以外,还需另外补充专门的母乳添加剂,里面含有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可弥补母乳的不足。”张伟忠告诉记者,对于自身不宜母乳喂养的母亲来说,就要选择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只要喂养得当,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也能跟正常宝宝一样。

韩芳提醒已经生育早产儿的父母,应勇敢地接受早产宝宝,不抱怨、不懊悔。只有爸爸妈妈一起努力,早产宝宝才能越来越好地成长。

医生辟谣

“早产更聪明”的说法不科学

民间有“早产儿更聪明”的说法,对此,医生指出,所谓“瓜熟蒂落”才是自然规律,早产儿“更聪明”这种民间说法是不科学的。韩芳告诉记者,孩子在降生之前在母体中的时期,各个器官在不同阶段进行发育,如果早产,势必会有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近年来,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了许多极低体重出生的早产儿,孩子出来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譬如肺、消化道感染,神经系统问题等。

“早产儿降临人世第一关就是呼吸关。”张伟忠告诉记者,早产儿的并发症有十几种。早产儿几乎都有或多或少的器官发育不成熟问题,譬如肺部、心脏、肾脏、消化系统等等。张伟忠说,胃肠道发育成熟则至少要到33~34周,而早于该数字出生的早产儿将面临更多难关。

统筹 本报记者廖桂旭

采写 本报记者周智聪 张荟婷 通讯员李惠婷 欧永杰 林 斐 周婷婷

新闻推荐

全市工作推进会要求 凡对惠州发展有利的事就大胆创造性去做

南方日报讯(记者/罗锐通讯员/管春枫)4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主持召开全市工作推进会,传达中央、省的有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