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湾区优质生活圈要“软硬联通”专家认为,设施要“硬联通”,机制要“软联通”,建优质生活圈需要更多跨区域协调以及政策创新

南方都市报 2019-02-22 06:31

[摘要]专家认为,设施要“硬联通”,机制要“软联通”,建优质生活圈需要更多跨区域协调以及政策创新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建设优质生活圈将拓展大湾区居民就业创业空间。南都记者胡可摄

凝聚力

2018年,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来往深圳福田站与香港西九龙站只需14分钟,深圳正在进一步推进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交通互联互通,居民在大湾区内生活、工作、旅游往返将更加便捷。2018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率先施行港澳居民在前海工作免办就业证,深圳正为港澳居民来深就业生活、创新创业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好条件。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开的关键之年,随着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的不断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深圳在大湾区建设中要深度对接港澳所需、深圳所能、湾区所向,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方面也将更有担当和作为,并从中受益。

交通便利是基础性的条件

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深圳在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中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从哪些方面着手?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优质生活圈的具体内涵可以有很多,其中交通便利是基础性的条件,从世界上其他著名湾区的情况看也是如此。外界常提到的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背后需要“一小时交通圈”,两者是紧密相连的,这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内还有不少提升优化空间。

深圳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在交通方面,深圳在提升内部交通网络的同时,也在大力加强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快速交通连接。在郭万达看来,深圳要跟香港、东莞、惠州等相邻城市形成良好的交通互动,还要加强与中山、珠海等珠江西岸城市的交通连接,以便能够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在设施“硬联通”之外,机制“软联通”需要更多的跨区域协调,以至政策上的突破和创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可为大湾区内人流的便捷流动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大湾区居民工作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性。郭万达认为,这中间要解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以至跨区域携带的问题,比如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当中还涉及公共服务标准的统一性问题,这也是难点问题,因此要有协调合作和政策上的突破和创新。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例,如何让在深圳生活工作的香港居民愿意来就医,其中就涉及服务标准的统一性问题。

打造深港优质生活圈

起先行示范作用

香港-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极点,随着大湾区建设全面推开,深港合作必将进一步深化。过往深港两地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交流、旅游、支持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等领域已有很好的合作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深港两地的合作空间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郭万达认为,深港优质生活圈涉及的跨境问题,在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在中央正研究逐步解决,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同等待遇的背景下,深港可以有所作为。深港优质生活圈的打造,可以起到先行示范的作用。

香港特区政府方面此前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带来的机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香港经济寻找新增长点,促进经济产业多元发展,二是为香港居民提供更广阔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中央有关部门一直在研究推动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深圳主官也多次强调要研究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学习、就业和生活的政策措施。

根据规划,未来深圳前海等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将建立港澳创业就业试验区,试点允许取得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等港澳相应资质的企业和专业人士,为内地市场主体直接提供服务,并逐步推出更多试点项目及开放措施。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也将得到积极推进。

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看来,目前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提升港澳与珠三角九市人员往来的便利性,加快通关速度,深圳毗邻香港,开放程度高,今后在香港跟深圳的人员往来便利化上,可以积极探索一些办法,推进更便捷的交流。这中间存在的制度性障碍问题,要在顶层设计下逐步去协商解决。

据悉,在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条件的同时,大湾区建设中,也将研究为符合条件的珠三角九市人员赴港澳开展商务、科研、专业服务等提供更加便利的签注安排。

增加优质教育医疗供给是基本要求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提升大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其中教育、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直接关系到民生的改善,备受瞩目。

近年来,深圳一批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医院相继落地,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供给持续增加,但整体而言,高等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高水平医院和高水平学科偏少。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要增强核心引擎功能,也需要不断提升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供给。

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港两地在教育、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已经有所突破,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将为深港两地扩大合作、深化合作、丰富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张光南认为,建设优质生活圈,要根据大湾区不同城市的定位和特点来展开,进行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深圳在更好对接港澳高端要素上具有优势,对于深圳而言也是发展的先机,深圳在政策突破和创新合作模式上可以先行先试。

陈耀表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是打造优质生活圈的一个基本要求,目前珠三角九市在教育、医疗方面,跟港澳的相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大湾区建设中,深圳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要向高端看齐,一方面在合作办学、合作办医的可以有更多的探索和尝试,另一方面,教育、医疗所涵盖的范畴很广,比如教育就包括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深圳还要做好自身培育工作。

专家问答

南都记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深圳可从哪些方面着手?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张光南:可以着重在三个方面:一是硬件,加强不同城市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人员往来的便利性;二是软件,包括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协同;三是自然人文环境,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大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采写:南都记者王睦广

见习记者程洋

新闻推荐

寒假过完眼科爆满 一小学生每天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一个寒假近视加深200度

近年来,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记者周智聪通讯员罗劼韬摄■记者周智聪通讯员林斐程秋伊寒假过完,不少家长一边担忧孩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