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夕阳事业”焕发“朝阳生机” 惠州提出构建三大网络落实五大措施全力打造养老服务体系

惠州日报 2019-02-21 08:44

市社会福利院的老人们开展文娱活动。本报记者杨建业 摄

“单人房五千元,双人房四千元,如果是3个人到5个人的房间是三千五百元,一个月尿片要五百元吧,要看用什么牌子……”这是电影《桃姐》的台词,讲述的是在香港的养老故事。

把镜头转到惠州,相似的“养老难”场景也即将开始上演。

一直以来,由于生态环境宜人、空气质量好等因素,惠州被视为珠三角城市中最适宜养老的城市之一。而与此同时,惠州也是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之一,全市60岁以上老人近5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3%,虽然低于全省15%的平均水平,但每年平均约有2.5万人加入该行列,惠州进入了老年人口快速增长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电影中“桃姐”面临的养老难题在惠州也开始上演。

应对惠州市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惠州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能否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的需求?惠州养老的“夕阳事业”将如何焕发“朝阳生机”呢?

“客观地说,惠州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养老服务业市场还没有发育;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激励政策滞后。养老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当突出。”市民政局分管养老工作的副局长赖书扬说。鉴于此,市民政局根据国家“9073”养老服务规划,提出了“构建三大网络,落实五大措施”的工作思路,全力构建公共养老服务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惠州市养老事业焕发新的生机。

按照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以上,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乡镇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60%以上。

现状1

公办养老院“挤破头”,民办养老院“吃不饱”

与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火爆现象相比,惠州市11家民办养老院却普遍面临土地批租难、床位入住率低、回收资金周期长、缺乏政府补贴等种种难题,其生存状态不容乐观

200名老人排长龙申请入住市社会福利院

去年12月某日的惠州,天气陡然变冷。85岁的老人赵秀兰清楚记得,这是她入住惠州市社会福利院的第35天。为了等这个床位,她整整等了7个月。

记者走访了解到,惠州市养老院经营可谓“冰火两重天”——公办养老院普遍条件较为优越,但大多需要排队等待;有些民办养老院则空床率高,有的甚至难以为继。

“目前有约200位老人填表排队等候入住我院,"一床难求"的紧俏现象确实存在。”市社会福利院院长朱可彬告诉记者,该院一期能对外开放的床位数已全部住满,现共有服务对象约300人,其中包括孤寡供养对象12人、滞留托养人员47人,其余的则收住社会托养老人200余人。“有些老人家一直坚持等着,也有些实在等不下去选择了其他的机构。”朱可彬说。

记者看到,市社会福利院位于红花湖南入口处,占地面积约7.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院内无论是公共活动场所还是老人房间,都十分整洁卫生、宽敞明亮。该院还设有专业护理人员、社工,并设置了书法室、绘画室、图书室、电教室、表演大厅等功能场所。针对老年人的身体需求,该院还设有医疗服务机构,配备了专业的医生、护士、康复师等。

除市社会福利院外,惠州市7个县(区)都将新建一所300个床位以上的公益性保障型综合性社会养老服务福利机构,优先保障特困老人和低保贫困老人的养老问题,兜住托底养老底线民生。目前,惠城区综合福利院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这些公办养老院也成了老年人的“香饽饽”。

民办养老机构普遍硬件较差入住率低

与公办养老院优美的环境、周全的服务、热闹的场景不同,距惠州火车站不远的惠州长乐居老年公寓则是另一番景象。

长乐居老年公寓位于惠城区小金口街道上黄村一个偏僻的角落。记者看到,这家养老院用的是村民自建房,共4层楼高,总面积约400平方米。一楼是办公场所,二、三、四楼便是老年人居住的地方,一个房间大约住2~3位老人,空间显得有些逼仄。

该院负责人刘伟华告诉记者,该院从2015年开始运营,运营之初入住率很低。“筹建初期资金大约需要三四十万元,这些钱都是借来的,至今还没回本。”刘伟华说,虽然目前该院床位已基本住满,但因收住的失能、失智老人占了很高比例,她必须另外聘请7名护理人员,因此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

而与公办养老机构相比,刘伟华经营的养老院并未配备专业医生、护士等。记者采访了解到,惠州市部分民营机构大部分面临租场地难题,且硬件条件较差、入住率低,普遍面临“吃不饱”困境,导致运营难以为继。

现状2

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有待完善

目前惠州市已建成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31个,但均为公办,社会力量参与极不充分;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则仍处于初始阶段,“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备受广大老人期待

全市建成社区居家养老中心231个

“我一些朋友住在附近,他们得知这里运营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后,也叫我过来。”78岁的陈伯告诉记者,他每次来到河南岸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都很开心。

据该中心运营有关负责人冯晶介绍,该中心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里面配有棋牌室、电脑室、阅览室、舞蹈室等多个功能室,为辖区内年满60岁以上的长者提供文化娱乐、心理辅导等养老服务。

据悉,惠州市目前已建成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4个,农村社区养老“颐养居”17个、幸福院160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惠州市城乡老年群体的养老压力。

“值得留意的是,这些社区养老机构都是采取"公建民营"方式进行运营,这种政府每年投入资金购买服务的"输血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由于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不仅覆盖面窄,服务项目单一,而且需要政府长期"输血",致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赖书扬告诉记者,目前惠州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均为公办,社会力量只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没有一家是民建民营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企业。

“互联网+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将上线运行

为让更多惠州老人享受“互联网+”养老服务,去年以来,惠州市加快推进惠州市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建设进程。市民政局与中国电信惠州分公司进行合作,联袂打造的惠州市居家养老运营平台已经建设完毕,目前正在对设备安装调试中,待调试完毕后即可上线运行。

据介绍,该平台上线运行后,将可为惠州市老年人提供12349热线、紧急呼援、定位服务、预约挂号等4项基础服务;并可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助餐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安全援助和转介等门类的综合性服务,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服务品牌。

中国电信惠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彭锦秋说,目前惠州市已基本完成老年人基础信息和服务需求信息采集工作、线下的服务机构基本网络建设工作。惠州市居家养老运营平台上线运行后,将面向市场开放,为广大惠州长者提供高质有效的服务,为惠州市近50万老年人打造“一公里为老服务圈”和“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建议

大力推动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

惠州市养老服务可分为两块,一块是特困对象和困难群众的政府托底保障性养老服务;一块是面向广大群众的社会化公共养老服务。根据国家对特困老人和困难群众托底养老要求,民政部门必须全力以赴负责起托底保障职能。而对社会化公共养老服务,国务院出台了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政策,取消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审批,降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门槛,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养老服务业市场,推动养老服务业向以社会机构为主体、公办机构为辅的方向发展,并要求到2020年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率达60%以上。

市人大代表、博罗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李余红从2012年起便十分关注惠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曾为此提出相关议案,成为市人大当年的大会议案。

李余红认为,惠州生态环境优美,地理区位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优势十分明显。凭借这些优势,惠州市应打造有知名度、有特色的养老服务产业,使养老产业既为社会老人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又成为惠州经济发展又一增长点。

“可以多到江浙、台湾或者日本等地考察学习,借鉴经验为己所用。在此基础上,打响惠州市养老服务产业品牌,为惠州的城市名片贴上新的标签和荣誉。”李余红说,“目前惠州应该成立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大力推动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打造中高端养老服务,同时满足全市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长者服务需求”。

今年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市卫健局副局长刘庆荣等联合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惠州市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建议成立长者服务机构。刘庆荣建议,一方面建立完整的长者服务数据库,根据长者数量、分布情况,结合片区划分,规划长者服务设施密度及类型,为长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安老服务;另一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培育养老服务市场,引进社会资本发展惠州市养老服务业,提高惠州市养老服务产业化水平。

举措

对症下药:构建三大网络落实五大措施

惠州市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哪些难点和瓶颈?面对这些难点,市民政部门将如何寻找破题之路?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市民政局副局长赖书扬。

记者:您认为惠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当务之急是什么?

赖书扬:当务之急是做好政策体系的构建工作。养老问题是随着近年来惠州老人比例提高而逐渐凸显出来的,惠州的养老服务政策出台比较滞后,特别是社会资金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政策措施非常不完善。

记者:推进惠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最大的瓶颈在哪里?

赖书扬:最大的瓶颈是,一方面惠州市各级政府对公共养老服务发展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业市场没有发育成熟,社会资本无法有效进入养老服务市场,致使惠州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短板较为突出。

记者:惠州市农村敬老院空置率比较高,主要原因在哪里?将如何解决?

赖书扬:惠州市现有64间乡镇敬老院。这些敬老院是改革开放初期为“五保”老人设立的供养机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主要是解决该群体的基本温饱问题,因此设施单一、落后,当前设施老化非常严重。随着惠州市“五保”老人供养标准提高,“五保”老人选择到敬老院养老的越来越少;加之受敬老院体制限制,敬老院无法对其他社会老人开放服务,导致惠州市乡镇敬老院空置率高达85%。

接下来,民政部门将结合实际情况,在体制不变的条件下,对乡镇敬老院进行转型升级。在改善设施的前提下,可以在每个乡镇敬老院多挂一个“养老服务中心”的牌子,允许社会老人入住。通过公益性收费进行运营,并允许乡镇养老院开展日间照料服务。此外,还可以实行“公建民营”的模式,引进专业养老机构进行运营。

记者:为构建惠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市民政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突破解决?

赖书扬:在不断探索养老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构建三大网络,落实五大措施”的工作思路。此外,今年还必须做好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办理,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开设长者饭堂,探索开展老年人“大配餐”试点工作等。

名词解释

三大网络五大措施

“三大网络”:机构养老服务网络、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五大工作措施:一是全面构建和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体系;二是打造市、县两级社会福利中心,使其成为具有本地区托底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对外示范交流、养老业务指导等功能的养老服务技术资源中心;三是坚持“两条腿走路”,引导、培育社会资金进入养老服务业,采取“政府保基本、社会建高端”的方法,政府在完善好保障型基本养老服务基础上,加大养老服务市场培育工作,大力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四是积极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在城市每个街道、农村每个乡镇打造一个日间照料机构,全力构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五是建立全市养老服务评估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专业化发展。

统筹 本报记者廖桂旭

采写 本报记者游璇钰

新闻推荐

支持惠州增强综合实力形成重要节点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多次明确提到惠州,涉及空间布局、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及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

本报讯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