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门户门第”陋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论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提速迈向国内一流城市①
本报评论员
市党代会报告指出,一流城市必须创造一流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也是生产力。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必须打破“门户门第”陋见。
门户门第对应着“出身”“背景”。古人婚嫁不仅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要求门当户对。今人婚恋,门户之见早已淡化,但门户观念的影响还在,尤其在经济领域的影响至今依然根深蒂固。比如,同样是企业,相对民企和小企业而言,国企和大企业就较容易获得政策倾斜和发展资源。
1月25日,首场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的举行,正是惠州打破“门户门第”陋见的一个积极探索和实践。明确企业疑难事务“快办”长效机制,全市所有企业不问“门第出身”,不论性质、类型、大小一视同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打破“门户门第”陋见,充分点燃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激情之火,我们还面临很多挑战,还要走很长的路。
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根基在企业。莫问出处、不论门第,让全市所有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各尽所长、各显神通,不断激发微观经济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实体经济振兴壮大、高质量发展才真正可期,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才真正可待。2月2日,市委、市政府为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送上新春“大礼包”——《惠州市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修订版)和《惠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出台,为进一步打破“门户”之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今天的小微企业,有可能就是明天的行业巨头。美国许多知名大公司,都是从车库或者大学宿舍之类小地方起家的,比如苹果、谷歌、亚马逊、惠普、脸书等,这些领军一方的企业创办经历,激励了许多人的创业勇气:“小”并不代表卑微、没有希望,只要有创意、有信心、有好的发展规划,加上机会公平的营商环境,小微企业同样有远大未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发展要更加平衡协调,发展机会就必须更加均等。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人尽其才则皆是人才,企业尽其创新创造则就是高质量发展。创业不易,发展壮大一家企业很难,扼杀之则甚为容易。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对于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更需要加倍呵护,为其茁壮成长破除门第窠臼,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新闻推荐
节后上班第一天单位人员状态佳 昨日记者探班部分市直单位,干部职工迅速从“假日模式”转入“工作模式”
市卫生健康局驻行政服务中心即办窗口工作人员认真投入新一年工作。市行政服务中心推出办理结果邮寄业务。昨日是春节长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