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嘴迈开腿好好睡心不累 春节期间如何养生?“十二字诀”送给您
亲朋好友聚餐既要开心又要不伤身。
■医学指导: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李绪娴
岁末年关,又是家人共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时刻,平时难得相聚,春节可尽情享受亲情之喜、友情之乐、爱情之甜。但聚会吃喝玩乐怎么做到开心但又不伤身呢?春节期间如何养生呢?对此,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李绪娴支招广大市民“养生十二字诀”——管住嘴、迈开腿、好好睡、心不累,“一年来的奔波劳碌,春节长假便是调整身心的好时机。”
饮食量大类多易发胖,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李绪娴指出,节假日尤其是春节这种传统佳节,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就是胡吃海喝的开始,大鱼大肉容易进食过量,各种油炸、辛辣食物热量高,海鲜、鱼肉种类繁多,油、盐、糖等摄入过多等,可能还会拼酒,而相对的蔬菜水果可能就会吃得比较少。这些都极易造成“每逢佳节胖三斤”,如果每顿都是大鱼大肉,那么一个长假结束应该就不仅仅是胖三斤可以解决的。另外,一时的饮食放纵,身体也需要好几个月才能调理好,甚至更长的时间。“人体每日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依次为50-60%、15%、30%。因此,假期要更注意节制饮食,这样体重既不会突然增加,也不需要等节假日后来调理身体。”
据介绍,在节假日期间暴饮暴食,胡吃海喝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首先就是肠胃功能,因为吃得多了,并且大部分是肉食之类不易于消化的食物,容易造成肠胃不适,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急性肠胃炎。其次是腹泻或者便秘,这二者不矛盾,如果是油炸、辛辣食物吃多了,可能导致便秘;而如果是海鲜或者寒凉的食物吃多了,那么就可能造成腹泻。最后是肝功能的损伤,大鱼大肉的饮食、大量的饮酒都会让肝脏和胆处于高负荷的工作中,胆汁分泌增加,肝细胞新陈代谢加快,有可能会造成胆囊炎和肝脏的损伤。
◆小贴士
健康饮食“管住嘴”
1、三餐定时定量 不要因为假期改变自身的生物钟,早、午、晚餐要定时,吃肉的同时也要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入,控制量,不能吃撑,以七分饱或者八分饱为宜。
2、不酗酒 不少酒桌上的喝酒方式奉行“感情好,一口闷”,许久没见的朋友亲戚,可以小酌怡情,切忌过量饮酒,或者啤酒、红酒、白酒等混着喝,以防伤害身体。
3、控制零食 春节假期,家家户户都会采办年货,因此都会准备很多的瓜子、糖果、坚果类的零食。如果零食食用过多,会导致正餐摄入不足,并且糖果、巧克力等零食含糖量较高,甜食吃多了也容易发胖,所以不宜多吃。
春节是传统佳节,一桌精心烹制的大餐也多用来显示节日的喜庆气氛,“但总体而言,吃喝可以丰富,不可以无度,不要因为是假期就过度放纵自己,要严格"管住嘴",饮食还是要注意定时定量,荤素搭配,水果摄入充足。绝不为了贪一时口腹之欲赌上健康的代价。”李绪娴建议,每天的食谱应均衡,多吃果蔬,搭配适量鱼肉或者去皮鸡鸭肉;偶尔吃牛羊肉类;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需避免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和肥肉等,尽量少吃或不吃,它们是血脂升高的源头。此外肾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自己的蛋白摄入量,避免一时的痛快,导致病情加重。
起居有常,作息“时差”不要超2个小时
守岁闲聊,谈兴正浓,就寝的时间一再推迟;天气寒冷,又逢春节,正好给睡懒觉找到了理由;每天坚持的早锻炼,暂时取消了;打牌、上网、看电视、熬通宵成为常有的事;三餐并作两顿,炒货零食不离手……中医养生注重“起居有常”,而许多人春节期间的作息表与平时相比变化极大。“春节假日的确要放松,给承受日常紧张工作的身体与心理减减压。但是,随心所欲、毫无规律的起居作息非但无益,反而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作息与平时的时差不要超过2个小时。”李绪娴建议。
同时,“别拿学习、工作忙当借口疏于锻炼”,既要管住嘴也要迈开腿。李绪娴指出,见缝插针地利用一些碎片时间进行户外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也是起居有常的重要内容。“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既能强身保健,又避免剧烈运动损伤关节。”
◆小贴士
防风御寒,多晒太阳调情绪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因骤冷会使血管痉挛,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脏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偏头痛、冠心病等便会接踵而来。此时,保健养生应防风御寒。衣着款式应宽松舒展,纯棉织品吸湿性好,暖和又贴身,是内衣的合适选料。由于寒冬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起到滋阴养阳的作用。
此外,春节养生保健还要注重精神调养,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外,还要学会及时调节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此时要力戒动怒,更不要情绪抑郁,思想上要豁达开朗,心胸宽阔、身体放松、舒坦自然,使情志“生”发出来。“有效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提醒:防食物过敏防酒精中毒
1、防止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实际上是指人对食物产生了过分敏感、过分强烈的反应。我们经常听说或者看到一些“没有口福”的人,在饱餐了丰盛的菜肴之后,便又吐又泻,腹痛难忍,或者全身出现风团,瘙痒不堪,甚至心慌气短、不省人事。这些都是食物过敏的表现。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有,鸡蛋、牛奶、鱼、贝壳类海产品、坚果、花生、黄豆、小麦、芒果等。
2、预防酒精中毒
酒精对人的黏膜和腺体分泌有刺激作用,会引起食管炎、胃炎、胰腺炎等,还会造成肝损害。另外,长期大量饮酒后还会出现神经系统病变,如酒精中毒性遗忘症、酒精中毒性幻觉症(幻听或常失眠)、震颤谵妄(幻视为主,情绪变化莫测,也可出现自伤、伤人行为,同时有手、舌震颤)、酒精中毒性痴呆等。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本报记者黄 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谭琳)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新近公布了“2011-2016年度全国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第九届全国健康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