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承载区 代表委员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找准定位加快发展

惠州日报 2019-01-18 09:03

在惠州南站乘坐高铁去香港的乘客准备上车。图片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图片社提供

湾区经济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亮点,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意义极其重大,发展的路径图也愈发清晰。

惠州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惠州独具区位、空间、生态等优势,有利于各类资源要素向惠州集聚。

惠州如何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在大湾区建设中如何找准定位、发挥作用?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产业

围绕服务大湾区 找准发展方向

市人大代表马成辉认为,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是辐射性的,惠州目前还不是中心城市,取代不了香港、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地位,但是惠州有特色有特点,如石化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优势、交通物流便利等,惠州可以围绕服务大湾区做好文章。

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如何融入发展?马成辉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惠州产业发展确定了方向,例如惠东稔平半岛将建设成为大湾区能源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一个有力补充,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市政协常委房胜华则建议,惠州可运用PPP加BOO运营模式,政府及企业相互合作产生一个更具潜力的智慧平安城市平台,从而使惠州发展得比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更具效益及前瞻性。

资源

用好土地与环境优势,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惠州在"9+2"城市中,具备拥有大量未开发土地的优势,因此可以承接部分香港、深圳及东莞因欠缺土地而需要向外转移的产业及人口。”全国政协委员杨勋认为,惠州要从城市规划及管理入手,释放旧城区的土地作重新规划之用,规划中可考虑设立类似香港园或电子产业园等作特定的用途,方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配套及管理。

省政协常委吴火豪则表示,惠州要根据自身的特色来建设和运营好城市,提升城市能级,集约节约利用好土地,发挥城市中心土地资源优势,加速城市更新力度和速度,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利用城市土地和城市建设配套,提升惠州城市品牌形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商之城,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承载区。

吴火豪还建议,惠州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进惠港深三地科研院校与科技创新机构合作,引进香港高等院校来惠办学,打造三地科技研发和教育产业合作承载区;引进惠港两地青年合作团队,打造惠港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利用龙门温泉、罗浮山中药和惠东滨海资源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康养基地和中医药养生研究基地。

市人大代表叶雪蕾认为,相较而言,惠州有土地和生态环境优势,应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这一目标,加强与广深莞合作,共建功能协调、产业互补、成果共享的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主动吸纳广深港等地创新资源外溢,加快惠州“招研引智”步伐。

交通

内通外联,融入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

杨勋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价值是要让湾区内的城市“以己所长,补他所需”,也就是通过彼此互补短板,达到区域协同发展的效应。

杨勋说,目前惠州市已展开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只要监督好、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便能达到把人流和物流引进来及走出去的互通作用。他建议参考香港做法,强化由政府主导,以市场化运作,投放更多的资源在公共交通工具的建设上,为市民及外来人士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市政协委员赖卓乔表示,惠州与澳门一小时或半小时生活圈联通方面有所欠缺。他说,在澳门、大湾区西南部的居民,如果想从珠海到惠州,除了自己开车这种方式以外,乘坐客运汽车最快要3小时,一旦遇到交通拥堵等意外情况,行程或将超过6个小时。“近年来,惠州很受珠海、澳门、大湾区西南部居民的欢迎,建议虎门二桥和深中通道未开通前,适当增加直通车次。”

市人大代表冯小亮对交通“融入”大湾区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构建大湾区大交通体系很有必要,通过长远谋划,惠州要加强与深圳、广州、东莞的轨道交通联系,“只有轨道交通联通了,才能更好地支撑多地产业融合发展”。

统筹 本报记者侯县军

采写 本报记者侯县军 李向英 邱若蓉

新闻推荐

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公示 惠东西枝江公园入选县委、县政府投入200多万元建设西枝江法治文化主题园

县委、县政府投入200多万元建设西枝江法治文化主题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