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样本 惠东平山街道村小组管理“123工作法”成效侧记
碧山村整治后建成的新村文化中心。
光明村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
碧山村整治后的建设规划图。
平山街道村民小组日常会议。
坣陂村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
整洁通畅的水泥村道,阡陌纵横的农田水利渠网,干净漂亮的农家院落,处处荡漾着现代化和谐文明之风……这是记者在惠东县平山街道碧山村看到的一幕。
在这抹文明风景的背后,记者发现,人们生活环境舒适了,群众以村为荣,展露的笑容也更多了。“党的政策好了,我们的年收入翻几番!”“这样的干部我们信任!”“"三清三拆三整治"是实打实的惠民工程,我们当然全力配合。”村民们的一句句质朴乡音,道不尽对党的政策、对美好生活的感恩与称赞。
只要稍加交流就知道,村民们的赞不绝口,以及透过这种称赞反射出来对当前生产生活状态的满意,正是近两年来惠东县委大力实施农村“固本强基”工程,鼓励各乡镇创新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新思路新模式,平山街道积极探索创新推进的村小组管理“123工作法”成效的直接体现。
据悉,近两年来,平山街道以先行先试的魄力与担当,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新型农村基层治理模式。通过聚焦群众需求,以“村小组”为点,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力量这一中心目标,落实两项激励机制,实施三项规范举措,逐渐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下的以“多方参与基层组织体系、基层法治秩序体系、基层现代管理与服务体系”为内涵的农村治理新格局。
一系列的转变,正推动着平山街道新农村建设步伐,向法治化、现代化方向阔步前行。
以工作法为突破口叩开乡村振兴大门
2014年,平山街道根据惠东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安排,平山街道辖区坣陂村被选址建设惠东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但当时因为村民的不理解,进度一度很缓慢。2015年,平山街道通过组织坣陂村两委、各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和党员到江苏省实地参观了解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科学性、安全性和环境性。村小组干部和党员在实地参观后,主动向村民宣传该项目的好处,并现身说法,原本有抵触情绪的村民逐渐接受,项目得以顺利推进。2017年,惠东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建成投产,极大解决了惠东县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透过这件事,平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冯仕杰发现了强化村小组管理的现实意义。而在2015年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则坚定了平山街道探索村小组管理先进办法,并逐步提炼村小组管理“123工作法”的决心。
2015年,惠东县在推进稔平半岛供水工程项目建设中,涉及平山街道辖区六德村鲤鱼岭村小组的项目取水口及进场道路征地工作需要在短期内完成。六德村“两委”干部和各村小组长、党员积极配合征地工作,主动发挥与村民间的亲属关系作用和自己在村中的威望,协助征地工作组一同进家入户做村民工作,宣传项目的公益性,有力转变了村民思想,在5天内完成30多亩土地征地工作。
“这两件事让我们看到了村民小组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就要抓好村民小组振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以强化村民小组管理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完善村民小组管理机制,逐步提炼形成了"123工作法"。”冯仕杰称。
让冯仕杰和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个基于现实、源自实际的创新思考,经3年多的总结、提炼,形成系统完整的村小组管理“123工作法”后,不仅切实提升了基层干部队伍的积极性,更实现了农村基层的有效治理,成为各界争相学习和借鉴的、打开乡村振兴突破口的先进经验。
立足实际深化理念构建“三治融合”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但“三治融合”究竟要怎么融合,却没有一个可参考的现成模板。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平山街道在推进“123工作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总结经验,逐步找到了“三治融合”的切入点。
在自治方面,“123工作法”不断健全和创新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如,平山街道在村两委和村民小组的干部选用上,严格规范基层民主选举程序;在乡村治理决策决议上,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加强民主协商;在日常管理中,积极发挥村规民约作用……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不断探索基层群众自治有效实现形式,丰富和拓展了基层群众自治内涵,提升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在此基础上,工作法的“三项规范举措”体现的正是法治内容。据悉,“123工作法”不仅规范了各村小组的财务开支、组务管理,还强化了依法治村意识,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目前,街道统一聘请了2名专业律师组成村小组法律服务团队,按碧山片、谭公片2个片区分别安排1名律师担任片区法律顾问,每周每村安排律师坐班不少于1天,为党支部、村小组依法开展工作提供法律意见,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讲座等服务。此外,街道还依托辖区内的县人大代表,在各村小组建立了村情民意工作站,以便更加顺畅、直观、真实地反馈村情民意,促进依法治村。
而在德治方面,平山街道还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以文化人、以文养德,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道德讲堂、文化站等阵地,引导人们讲道德、守道德。发挥身边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乡贤道德感召力量,在农村地区广泛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如今,在积极性不断提升的村小组干部队伍中,党支部书记带动小组长,小组长监督党支部书记,形成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良性局面,实现了村小组的有效治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夯实了根基和保障。
干部俯身讲奉献自治觉悟提上来
记者到平山街道采访时,“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正开展的如火如荼。据悉,“三清三拆三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但因为推进该项工作不仅要清理街头巷尾的垃圾,还要拆除村里的危房、废旧牛栏猪舍,甚至填埋鱼塘、平整菜地等,牵扯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当,很容易遭到村民的反对。
这种担忧在平山街道显然是多余的。记者深入各村采访时了解到,平山街道的群众们不仅充分理解、高度配合“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还投工投劳,义务加入到“整治”的队伍中。在外工作没空回来参加劳动的村民,甚至会自掏腰包请人代替自己干活。
村民们有这样的“思想觉悟”,还源于基层村干部的影响。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平山街道自推行村小组管理“123工作法”以来,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显著提升,讲条件的人少了,讲奉献的人多了。
尤其在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多位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和村小组组长,不仅在村两委的领导下,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传达会议精神,动员全村群众积极参加“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还会深入到群众家里,讲政策、讲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意义,将工作摆到村民的桌面上,当面为百姓答疑解惑,做通了群众思想工作。同时做好清拆前后的拍照、造册登记建档等基础工作,让村民吃下“定心丸”。值得一提的是,为赢得村民支持,基层干部们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先动手拆除自家的危旧房建筑。在他们的带头及宣讲下,村民们认识到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旧房、废弃猪牛栏等建筑的必要性,清拆工作得以全面铺开。
如在蕉园下村,伴随着挖掘机作业的轰鸣声,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陈利强、小组组长陈伟平在现场忙碌指挥。“自开展清拆工作以来,我们村党委书记陈桂荣隔三差五就会来现场了解进展情况,小组党支部书记和小组组长更是天天到位指挥工作。”现场,蕉园下村村民陈运兴直言,领导干部一心为了百姓,将党的好政策送到家,“我们当然要全力支持配合!”
而在华祝村,一位退休后返乡居住的老伯,谈及农村干部作风转变的时候也是连声称赞。“以前是管理的心态,现在是服务的心态,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心贴的更近。如今的农村,环境舒适,惠风和畅,比在城市里生活舒服多了!”
物质与精神兼顾厚植德治之根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想广大群众发自内心地认同党的政策和发展战略,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群众们的“仓廪实”的问题,让群众们成为政策红利的最大受益者。
深谙此道的平山街道,准确把握到“绝大部分农村集体资源由村委或村小组进行经营管理”的这一现实,深入探索推行村小组管理“123工作法”,在充分发挥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提升干部队伍激励性的同时,还通过规范村小组管理,强化村小组队伍建设,进一步盘活各类农村资产,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
蕉园下村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陈利强告诉记者,按照“123工作法”规定,2018年4月份起,各村小组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小组组长每月都有500元的补贴,“也就是说,只要年终评为"称职"及以上的等次,就能一次性领取6000元的补贴。这在农村来说,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激励大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确保村干部“劳有所得”的同时,平山街道还不断增加村民收入。以碧山村为例,以党委书记陈桂荣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在平山街道的带领下,不断挖掘村小组管理“123工作法”内涵,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处理和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资金的同时,还积极促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鼓励村民利用自有土地发展特色农业。其中,为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村两委拓展资源,给予农户种植技术、生产销售方面的支持,提高村民们的致富本领。目前,碧山村茶叶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茶叶单价从几年前的50元/斤无人问津,到如今600-800元/斤抢着要,村民收入翻了几番。
此外,碧山村两委还高度重视乡贤力量,支持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如通过热心乡贤张国通返乡创业,不仅全面升级了新村的整体居住环境,还通过盘活撂荒农田,带动了村里2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
在积极为村民谋福利、求发展的过程中,碧山村还恪守“123工作法”的要求,严格规范财务开支、组务管理和依法治村等三项规范措施。如通过“惠州碧山”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向社会公开每个月的财务收支状况,做到了公开透明。
而在充实村民“钱袋子”的同时,平山街道还特别注重村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强调以文化熏陶,厚植德治之根。仍以碧山村为例,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乡贤、最美诚信户的评选,营造了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组建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等,不断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据冯仕杰介绍,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平山街道还积极鼓励各村小组兴建自己的文化站,对按标准建设文化站的村小组给予5万元的资金支持。
在华祝村,记者看到了已经投入使用的文化站。“除了街道办补贴外,村两委另外支持了2万元。而在街道办和村两委的推动下,一些热心乡贤也捐资捐款用于文化站的建设。”华祝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李仕平介绍,该文化站承载了村小组会议、村民文化娱乐活动、村民红白喜事等多重功能,“有了这个文化阵地,村民们的精神生活有了新的寄托,文明和谐的氛围更加浓郁了。”
升级工作法2.0版本提升政务办公效率
走在平山街道的田间地头,看村干部、党员、群众齐上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戮力同心;深入街头巷尾,听老百姓对村干部的交口称赞、村干部对党的政策赞誉有加,一项项创新治理之举,转化为干部群众幸福安乐的内在基因;身处村道古街,赏机械轰鸣与村民勤劳耕作动静相宜,一座座建筑破旧立新、一块块沟壑填埋平整,一幅幅“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美丽田园图景映入眼帘……不由好奇,于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之下,这样一个新型农村基层治理模式还会有怎样的升级之举?
冯仕杰为记者揭晓了答案。
他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省委书记李希在惠州调研时再次强调,惠州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上有惠州担当、惠州作为。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下更大功夫、用更大力度、出台更精准措施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市委书记李贻伟在惠东调研时强调,惠东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推动党支部下沉到村民小组。培养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思维、提升民主议事水平,建立完善村务管理的良好制度,从风气上、法治上再造新农村。
“我们街道将严格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李希书记的要求,在市、县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客观现实,以问题为导向,以推动乡村振兴为落脚点,进一步优化"123工作法",继续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冯仕杰表示。
具体到落实之举,冯仕杰介绍,平山街道鼓励各村小组在推行“123工作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提炼自己的特色,并通过不定期释放先进典型的案例分享,将个别村子在探索“123工作法”中取得的先进经验,传播到各个乡村去。
在此基础上,平山街道还将继续完善和优化相应的机制,在政治上加强保障,在经费上加强激励,逐步缩小村支部书记与村民小组组长的待遇差距。同时,在强化村小组管理方面,探索更加便利的、有利于提升政务办公效率的管理举措,构建现代化和智能化政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卢振侠 通讯员温华东
新闻推荐
企业老总满脚泥乐做忙碌“村干部” 钟国安常到田间地头助力“三农”发展 政协委员风采⑨
钟国安。本报记者杨剑辉摄钟国安,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国好人”,广东省综合评标、水利稽查专家,民革惠州市委会委员,市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