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只绿海龟重返大海 惠东海龟保护区建设升级,启用综合性驯养中心
1月14日上午,在惠东稔平半岛的最南端的海滩上,一只重似巨石的雄性绿海龟,在两个人的帮助下,随着潮水向大海深处游去。这是惠东国家级海龟保护区建设以来,第二次举办大规模海龟增殖放流的活动现场。据悉,本次活动共帮助100只憨态可掬的绿海龟重返海洋。
海龟是恐龙时代遗留下来的“活化石”,不仅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生物,也是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的指示物种。作为我国大陆唯一的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惠东海龟保护区也是我国大陆1.8万公里海岸线海龟的“最后一张产床”。
近年来,该保护区加大科学投入,成功攻克海龟人工繁殖难题,并建成现代化海龟驯养中心,为野生海龟种群恢复及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有力的技术保障。
保护野生海龟上岸产卵8万多枚
在海龟增殖放流现场,记者看到部分大型绿海龟背甲上都多出了一根“天线”,令它们更显“萌态”。据该保护区高级工程师叶明彬介绍,绿海龟背上的装置为卫星跟踪发射器,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在海洋中追踪使用两年,并可主动向基地发送位置、温度等信息,将成为更加科学的海洋保护区制定过程中的数据参考。
“本次放生的海龟个体重量普遍较大,在野生环境下的成活率将会很高。”叶明彬介绍说,这批放生的海龟总共100只,包括人工养殖近2岁的绿海龟63只,其他则是来自全国各地执法救助的海龟,平均体重可达到3—4公斤。
据了解,由于人类活动干扰、栖息地丧失、非法贸易等威胁出现,全球海龟资源呈下降趋势,甚至有的族群濒临灭绝。而在惠东,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绿海龟种群也面临着诸多威胁。
1949年以前,每年在惠东海域上岸产卵的海龟有近500只,年产龟卵多达10万—20万枚。2000年以后,上岸海龟少于20只,到了2012年,仅有两只海龟上岸产卵。
“除了捕杀、买卖海龟的以外,滨海旅游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也直接抢占了海龟的产卵地。”惠东海龟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对海龟的保护迫在眉睫。
海龟保护区建设30多年来,为海龟种群恢复和海洋生态平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据了解,该保护区除了日常监测与护理、人工孵化外,还为海龟建立了电子身份证系统,对海龟种群开展长期追踪监测和研究,通过卫星追踪海龟洄游规律,开展种质保存及DNA遗传多样性研究等。
2017年,在保护区技术团队的研究努力下,5只人工养殖的成年雌龟上岸产卵,孵化出700多只小海龟;2018年,再次成功诱导3只雌龟产卵700多颗,填补了我国绿海龟全人工养殖的空白。截至2018年,该保护区累计保护野生海龟上岸产卵8.3万多枚,孵出稚龟6.8万多只。
计划实现年人工繁育1万只海龟
日前,农业农村部专门组织编制并发布了《海龟保护行动计划(2019—2033年)》,明确了我国海龟保护的7项重点工作和18项重点行动,接下来还将推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工作,并把海龟的保护级别上调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对于惠东海龟保护区而言,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环境僻静,绝佳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海龟保护的天然屏障,真正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接下来海龟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
对此,保护区在此次海龟增殖放流活动中,正式启用了全新海龟驯养中心,其将成为集合海龟驯养繁殖、保护救助、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的科技场馆。
据介绍,海龟驯养中心配套了完善的自动化水质监控系统和恒温系统,实现了对驯养中心水质、水温等条件的全程可控,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水温可控制在22—28℃的最适海龟生活的温度,确保海龟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季也能够处于最佳生长发育状态。
“预计10年后可以实现每年人工繁殖绿海龟1万只的目标。”该海龟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保护区接下来还将打造海龟洄游科普廊道、修建改造海龟繁育基地等老设施,并进一步做好海龟管护工作,加大科研投入,增加海洋生态和海龟保护的科普教育宣传,提高全民保护意识,营造海龟保护的良好氛围,助力海龟保护工作“软硬实力”双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乌天宇
新闻推荐
清远4串1倍投中270万。清远体彩供图信息时报讯(记者胡昌伟通讯员惠清彩)1月6日,亚洲杯开战,头4场亚洲杯悉数爆冷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