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救心”高速路顺畅“心路”分秒间 新时代“心”征程,市第六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跻身“国家队”
▲市第六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跻身“国家队”。
▲2018年12月6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专家在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现场核查。
方快发(前排右五)接受“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牌匾。
▲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后,直接进入手术室进行救治。
2018年12月28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国内顶尖胸痛医疗专家齐聚一堂,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年会在这里举行,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心内科主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方快发在会上接受“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牌匾,自此,市第六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跻身国家级胸痛中心行列。
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广东省本次入围中国胸痛中心“国家队”的5家医疗机构之一,标志着其胸痛中心的救治水平、流程环节、医疗设备、辐射范围等,得到国内同行的充分认可,达到了国家级标准和水平。
这是惠阳、大亚湾区域首家通过认证的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也是惠州市第二家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对惠阳、大亚湾区域乃至全市的老百姓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急性胸痛患者在“家门口”即可得到快速、有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有望显著下降。
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罗清华表示:“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认证,对市六院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不断持续改进服务,追求更好的医疗救治模式,拯救更多生命,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者仁心
●创建初衷 让急性胸痛患者得到快速有效救治
急性胸痛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致命性疾病,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它们被称为“高危胸痛”,堪称生命“杀手”。
胸痛中心是目前国际上备受推崇的一种特殊医疗模式,其工作按照科学程序,通过严格的流程和现代化的管理措施,整合各种技术力量,使胸痛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按照医学常规和指南进入诊治程序,得到最及时和规范的诊断治疗。胸痛中心就是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医疗机构。
然而,2017年尚未成立胸痛中心之前,急性胸痛患者到该院治疗只能按照一般程序进行救治,无法第一时间进入手术室疏通堵塞的冠脉血管。为了填补惠阳、大亚湾地区胸痛中心的技术空白,让更多的胸痛患者得到快速、精准、及时的诊治,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质量,市第六人民医院以患者为中心,胸怀大格局、心系大健康,在惠阳区政府、区卫计局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7月,医院启动胸痛中心创建工作。
“胸痛中心能将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从5%以上降至3%以下,建设胸痛中心是我们医者的责任,让急性胸痛患者得以快速、有效的救治,我们为每一个家庭幸福健康而努力!”罗清华道出医院建设胸痛中心的初衷。
市第六人民医院成立了胸痛中心委员会,由院长罗清华亲自挂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医疗分管副院长魏文辉为行政总监,心内科主任、院长助理方快发为医疗总监,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心胸外科、影像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与胸痛诊治相关的1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的主任为委员。
这样就整合了院内所有相关技术、人力和后勤保障等资源,全院上下探索适合实际情况的胸痛中心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
●“心路”历程
急性胸痛救治水平达到国家级
胸痛中心从零开始创建,到一次性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市第六人民医院仅用了504天,是惠州市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用时最短的医疗机构。
让我们回顾一下创建历程:
从2017年7月14日起,市第六人民医院在惠阳、大亚湾地区率先建立PC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类胸痛中心,不到一年时间,成功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认证。今年12月6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专家现场核查,12月14日,市第六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成为惠州市急性胸痛诊治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其中,在12月14日召开的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第十九次执委会上,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胸痛中心总部联合发布公告,确认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认证,首次认证成功有效期3年。
据了解,本批次全国有222家医院提出申请,有179家获得参加认证的资格,经过网上材料提交、认证办公室预审、省联盟预检及专家在线审核评估后,114家医院进入现场核查和暗访环节,市第六人民医院是其中之一。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有226条,能够通过认证体现了医院高技术的医疗水平,是衡量医疗机构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获得认证的医院,国家胸痛中心将会帮助其进一步优化救治流程并进行后续质量监控。
罗清华说,胸痛中心的建立可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与传统的住院救治方案相比,胸痛中心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可以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更准确的评估,还降低了医疗费用。
悬壶济世
●整合优化 缩短救治时间,实现院前、院内无缝对接
众所周知,一般患者到医院就诊,都会经历挂号、检查、手术等诸多环节,但对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等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哪怕耽误一分钟,都可能要命。
“对于胸痛病人,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一秒钟也不能耽误!”有着多年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经验的方快发说,流程的优化,真的可以救命。胸痛中心就是整合各方力量,对急救流程进行改造和重塑,最大限度缩短救治的时间,与死神赛跑,跑赢了,就意味着多挽救一个宝贵的生命。
市第六人民医院开通了以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胸痛急症患者“绿色通道”,实现120-急诊科-介入室-CCU-病房“五点一线”的无缝对接。如今,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操作、优化流程,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规范的胸痛患者诊疗体系。
得益于胸痛中心工作的持续开展,该院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血管再疏通的平均“门球”时间(即D-to-B时间)达到73分钟,最短时间为19分钟,远远短于国际90分钟标准。
与此同时,急性胸痛患者可以享受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的服务。患者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护车赶到现场后,就可依托救护车上的先进急救设备实时将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通过网路传输到医院胸痛中心。
市第六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专家们能随时随地对信息进行分析、诊断。患者进入救护车后,就相当于进入了医院的心脏重症监护室,专家可以远程与现场救护人员双向交流,远程实时指导,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
经市第六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专家确诊为心梗后,随即一键启动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呼叫心脏导管室、心内科开始手术前准备。当病人送到医院时,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直接送到手术室进行救治。
方快发说,胸痛中心的成立,将传统院内急救前移到救护车上进行,使原来需要等患者到达医院后才开始的抢救措施和术前准备工作提前进行,缩短胸痛患者院前急救时间,从而赢得胸痛急救的黄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实现院前、院内无缝对接。
●全院培训
心肺复苏考核人人须过关
“你遇到病人倒地了,怎么做?”在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现场核查中,一名认证核查专家对正在停车场指挥车辆停靠的保安问道。
“首先看下周围环境安全,确定安全后立即上前拍打患者,呼救,拨打胸痛中心电话……”保安大叔熟练地回答道,他用教科书式的规范标准,边讲边比划,这个回答得到了核查专家的肯定。
这是市第六人民医院培训全院人员急救技能成效的一个缩影。
据悉,自建立胸痛中心一年多以来,市第六人民医院多次组织模拟实战演练,组织院内、外胸痛讲座及急救培训百余场。同时还多次邀请省级、国家级胸痛中心专家来院指导,通过不间断的培训和教育,使胸痛中心相关的从业人员始终熟悉各自的职责,以保障胸痛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为提高全院人员的急救技能,从2017年开始,市第六人民医院每年开展全员心肺复苏培训考核,上自院长下至保洁员、保安大叔,人人都要培训考核。从心肺复苏的识别、心肺复苏的程序、心脏按压的部位、心脏按压的手法、心脏按压的要点、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方面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都要熟练规范操作,不过关重考,必须保证人人过关。
“医院所有人员各尽其职,如保安遇到胸痛患者,及时给予指引,减少求医的步骤,也可以给患者多争取一些救治时间。一切的措施,都是为了更快速、有效救治病人,争取到的每一秒钟都是宝贵的。”罗清华说。
●区域急救
建立转诊机制开通“救心”高速路
阿忠,永湖人,今年44岁,入院之前,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心肌梗塞的问题,还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所幸的是,他得到了市第六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及时救治,生命危险得到解除。
2017年12月底的一个下午时分,阿忠突然感到胸痛并加剧,“像有人用钝刀子绞心一样”。他在家人陪同下就近到了永湖镇中心卫生院就诊,心电图显示为心肌梗塞,需要马上治疗,但乡镇医院技术力量和设备均无法完成,需要转送到大医院救治。无论是医疗设备、技术力量,还是路程时间,市第六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永湖镇中心卫生院与市第六人民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关系,在家属同意后,救护车随即将阿忠送往市第六人民医院。在救护车上,医务人员给患者给予标准式的处理和服药,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
与此同时,永湖镇中心卫生院将心电图等资料传送至市第六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值班医师立即启动“急性心梗绿色通道”,通知急诊科、心内科及CCU和导管室等做好接诊和手术准备。当转运患者的“120”救护车到达医院后,患者未停留急诊科、未事先办理入院手续,直接送到医院胸痛中心导管室,造影发现了导致堵塞的血管,医疗团队当机立断行急诊手术,导丝通过后,球囊扩张,置入支架,血管瞬时打通,胸痛症状随即消失,之后转入心内科病房进一步处理。
阿忠当天18时41分到达医院大门,19时就完成了球囊扩张,“门球”时间(即D-to-B时间)用时19分钟,大大低于国际标准(90分钟),市第六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一次次刷新着抢救心梗病人的用时记录。
市第六人民医院除了与惠州市急救中心惠阳分中心(120)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外,还与沙田镇中心卫生院、淡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永湖镇中心卫生院、良井镇中心卫生院、弘德医院等10家医院签订联合救治协议,构织急性胸痛急救网络,2018年底实现医院全覆盖。
方快发说,这10家医院均与市第六人民医院建立胸痛微信工作群,定期对他们进行胸痛救治的专业培训,建立了良好的转诊机制,配备心电图实时监测远程传输系统和微信信息联系网络平台,对网络医院接到的胸痛患者进行实时网络会诊并指导治疗,同时也保障了转诊过程的顺利。
幕后英雄
●艰辛成长 上演一场场生死时速,挽救一个个鲜活生命
胸痛中心的建设是一条艰辛的成长之路——无数个不分昼夜和节假日的加班,让人疲惫不已,成功喜悦背后是努力付出的血汗。每每回家后看到胸痛微信群的急诊信息,他们又马不停蹄折返医院,上演一场场生死时速的竞技,挽救一例例鲜活生命的心肌。
从创建胸痛中心至今,500余天时间里,市第六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绩斐然:共接诊急性胸痛患者2800余人次,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余人次,行急诊PCI手术超过150例,D-to-B时间由91分钟缩短至73分钟,最短时间为19分钟。
首份心电图平均完成时间为4.5分钟;急性心梗有效再灌注率提高,急诊手术零死亡;通过微信平台提供院内心电图诊断及救治指导2万余条,院外约万条…这些数据一一昭示着这条“救心”高速路已在惠阳区域及周边地区全面打开。
这些成绩都离不开一群幕后英雄的默默付出——医务工作者。正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工作,铸就了胸痛中心的国家级实力。
方快发在谈及胸痛中心创建过程中核心成员的表现时无不动容:心血管内科医生张亦辉、刘文兵两人,创建胸痛中心期间,全年无休,始终奋战医疗救治一线,24小时随时候命抢救病人。
急诊科主任邱朝霞,腰椎骨折卧床休息,仍不忘创建胸痛中心事宜,打电话安排人员落实创建标准要求;急诊科副主任罗志敏,全程参与了创建期间的所有演练,促进了救治流程的优化;前急诊科护士长黄玫英带病为全体护士进行相关培训。
120急救中心院前负责人何宇胜,一条腿肌腱断裂,仍带伤坚持参加胸痛中心的培训和演练;胸痛中心护士长何翠芳,负责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的所有申报材料,完成了1684项任务;数据员钟静容,准确录入所有胸痛患者入院治疗的记录;医联体办公室主任肖七秀完成了所有胸痛中心网络医院的点对点强化培训……
当然,为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付出心血的远不止上述这些核心人员,市第六人民医院每一个医务人员、保安、清洁工等,树立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各尽所能,保障胸痛中心绿道全天候开放,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谭宇川
新闻推荐
今日的矮光村昔日的矮光村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南粤乡村在振兴4空心村嬗变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秦仲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