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小湿地污水巧处理
农户门前建起了小湿地花园。自循环分散式小湿地运行示意图。南粤乡村在振兴12村美人安居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秦仲阳通讯员周慧芳
从324国道拐进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松树岗村,整齐的路树,干净的村道,富有岭南特色的民居,绿树成荫的休闲小广场……让人不愿相信这里曾经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破败小山村。
这里距离长宁镇仅仅五公里,是典型的罗浮山脚下的村庄。以前村民或进镇做生意,或跑到罗浮山景区门前开个小店,青年人则纷纷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村子虽宁静闲适,却缺少生气;村道路边垃圾随处堆放,污水随意排入池塘河沟……做了2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朱见聪说,变化就在这几年。2014年底博罗推进新农村建设,松树岗村是广东省首批14个新农村示范片之一,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44个,总投资2900万元,实现了农旅融合,形成了富有“松树岗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成功实践了以乡村旅游发展为抓手的乡村振兴。
小湿地既可净水又成景观
刚到松树岗村的游客,往往一眼就对路旁或农户门前的一个个白色栅栏围起的小花园起了兴趣。不明说的话,一般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些占地仅10多平方米的“小花园”,居然是村中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的地方。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沟渠排进分散式微型人工湿地,经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等过滤净化后由浊变清,变成一汪清水流出,灌溉农田,村庄从此告别“污水基本靠蒸发”时代。
朱见聪告诉记者,美丽乡村,清洁先行。2014年底松树岗村首先在上级支持下实施了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请专业公司前来规划建设了8个微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及配套收集管网,把村民的生活用水统一收集后,引入到拥有自净功能的人工湿地进行无害化净化处理。
负责建设农家小湿地的惠州市千秋伟业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齐东升告诉记者,农村居住分散,集中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并不实用,尤其是后续维护费用高,村集体经济难以持续。只有这种自循环分散式小湿地最合适。最重要的是它不占地,上面种的吸附植物还可组成一座漂亮的微型花园。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样的农家小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大部分表面看不到水,更没有任何臭味。齐东升介绍说,小湿地不需要动力、加药,主要靠湿地植物、微生物等净化水质的污水处理设施,上面种的是美人蕉等净水植物,盖以碎石沙砾,下面是泥土,然后是过滤层、管道层,水面不会上升到碎石上面。生活污水引到人工湿地之后,先通过分水沉淀,然后污水中的富营养分子经过砾石层层过滤,最终由美人蕉等根系发达的植物“吃干榨净”,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悬浮物、有机物、病原体等有害物质。只要上面的植物正常生长,湿地就可以正常运作,因此,维护成本低,非常节约高效。
村民不花钱治污却长远
博罗县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之前,农村也有试过建污水处理厂,但建好后没多久就停止运转了。村干部吐苦水说:“作为项目引进,村委会和村民们的确没花一分钱,可承建该项目的公司撤走后,没有懂技术的人才和后期维护资金作保障,污水处理站只能束之高阁。”村集体资金普遍不宽裕,要村民自掏腰包保证正常运转更不现实。
而小湿地治污模式,就解决了很多农村存在的建设和运营难题,一是政府投入,村民不花钱,二是维护也不花钱,注意湿地上的植物生长情况即可,三是湿地不但没臭味还变成了花园。因此,是一种适用于广大农村和生活小区的先进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低成本、低能耗、治污美化环境相结合和可持续的污水处理设施,为全市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较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极具推广和借鉴意义。“虽然最早建设小湿地的村并不是松树岗,但建成后示范效果最好、影响最大的却是松树岗。”该负责人介绍说。
水环境综合治理为松树岗村农业产业体系的升级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在建设小湿地的同时,松树岗村同时修复池塘生态约6000平方米,清澈的池塘水成为乡村一景。
另外,村里每家每户门前放置垃圾桶,慢慢培养村民自觉将垃圾分类清理,村道旁建了8间垃圾屋,并配备8名保洁员,做到垃圾每日及时清运处理,建立了农村垃圾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村容村貌改变引来大量游客
垃圾污水有了去处,村容村貌立即改变,不但引来了游客,还引进了投资者。松树岗村因势利导,大力进行农业招商和引导村民种植无公害农业产品,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3000多亩,主要种植水果、花卉和特色农作物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空中田园”种植基地了。
由于“空中田园”的成功案例,松树岗村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将自家的房屋改造装修,发展为特色民宿和农家乐,让游客吃、住、玩、买“一条龙”。
松树岗村另一大特色农旅产品便是豆腐花。村民陈伟光2007年独自回到松树岗村的祖屋设厂做客家佬豆腐花,现在的豆腐花全自动生产线每天能生产30万杯,有7个品种,珠三角超市铺货200多家,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陈伟光的厂就在村里水塘边,这里水质清澈度达1.5米以上,水草及鱼儿成为游客镜头的宠物。他笑着说:“村里环境改善后,游客们都知道,这么好的环境生产出来的豆腐花,怎能不买?呵呵,我广告费都不用出。”
据统计,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约18.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5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为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400元。
新闻推荐
演练现场。本报记者李燕文通讯员单志鸿摄本报讯(记者李燕文贺小山通讯员潘庆辉)日前,2018年博罗县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