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名华裔青少年惠州“寻根” 品美食游古迹、唱山歌看表演
学生们在叶挺纪念园参观。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朱金赞 通讯员蔡彦平 摄
海外师生们品尝东江美食:酿豆腐、盐焗鸡、东坡肉、“阿嫲叫”、艾粄等,大家吃得非常高兴。
海外学生在小金口文化站学习体验龙形拳。
参观叶亚来故居。
叶小凡向叶础诚(左)赠书《周田十三贤》。
海外学生们表演歌舞《茉莉花》。
海外学生谢佳霓(左)在惠州学生刘艺家里学习酿豆腐。
旗袍秀表演展现东方美。
日前,2018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惠州营闭营仪式在惠州江北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斐济、智利、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的250多名华裔师生以热情的汇报演出结束这场“寻根之旅”。活动由中央统战部(国侨办)、广东省委统战部(省侨办)主办,市外事侨务局、市教育局、市海外交流协会承办。
据了解,在“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10天的行程里,海外华裔师生们品尝和学习制作了客家美食,学唱了独具特色的客家山歌,观看了正宗的东江麒麟舞表演,游览了惠州风景名胜和历史古迹等。
行程中,有一项是参观惠阳的叶挺故居和叶亚来故居,这对于一群马来西亚的华裔青少年有不一样的特殊意义,因为他们的祖辈正是从惠阳走出去的。其中,来自马来西亚雪隆惠州会馆的17岁青年叶础诚是叶亚来的后人,他的到来让50岁的惠阳本地人叶小凡非常激动,因为他们是同祖同宗的亲人。
早在2012年第一届“寻根之旅”时,叶小凡就已经与叶础诚的父亲相认。叶础诚表示,在马来西亚家里,父母也教他说客家话,这是他第一次回来中国,感觉很好,增长了许多见识。
活动中,250名华裔青少年和惠州市实验中学、华罗庚中学等7所学校的学生结对,分别入住到结对惠州学生家里,零距离感受惠州人文。在惠州,海外师生们品尝了许多东江美食:酿豆腐、盐焗鸡、东坡肉、“阿嫲叫”、艾粄等。此外,还动手学习制作客家特色小吃“糍粑”。
惠州市外事侨务局副局长范庆新告诉记者,马来西亚槟城惠州会馆的青年团团长刘亦峻在2012年参加第一届“寻根之旅”时,结识了现在的妻子,不仅寻到了根,还寻到了缘分。“"寻根之旅"是很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活动海外华侨的年轻一辈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根"在哪里。”范庆新说。
来自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华裔女孩蔡昕妤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三次来中国参加“寻根之旅”,她很喜欢中国,舍不得离开。
同样来自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华裔女孩官欣意14岁,中文说得很好,这是她第一次来中国。她说非常习惯这边的饮食文化,因为平时在家里父母也会做中餐、说中文和客家话。她说:“来到这边就像在家里一样,很有亲切感。”
本报记者周丽琴
新闻推荐
日前,“爱心歇脚站”关爱环卫工人公益服务项目启动仪式暨爱心公益活动在市区东平举行,向爱心商家授予“环卫工人爱心歇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