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在校生人数年均增加6000人以上 5年规划新建扩建34所学校
惠城区力争5年新增学位逾5万个。图为北京师范大学惠州附属学校班级活动。
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作为惠州的“首善之区”,惠城区近年来人口增加较多,适龄儿童数量也逐年增加,学位供不应求。“为呼应民生需求,多年来我们一直通过创新思路、提前规划等多措并举,以保障每个孩子享有公平教育的权利。”新年之际,惠城区教育局局长林初明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
●南方日报记者周春
新思路?借助社会力量解决学位问题
据了解,刚刚过去的2018年,惠城区共新建、扩建19所学校。新建的包括第三小学、第二十八小学、第三十一小学、第四十一学校等7所学校。“目前,2018年扩建的铁路学校、第七中学、汝湖中心小学3所学校已投入使用;第二十五小学扩建、第十一小学南校区也已开工建设。”林初明说。
2018年9月,近1500名高一新生入读惠州中学,未来两年,惠州中学还将吸收3000名高中生入读,三个年级共规划了4500个学位。据介绍,随着惠州中学的开学,原来惠州三中、四中等惠城区高中学校不再招收普通高中学生。原分配给这几所学校的招生指标全部由惠州市直普通高中学校接纳,有效解决了惠州的义务教育学位不足的问题。
在解决学位问题方面,惠城区教育局除积极新建、扩建学校外,还创新思路,在政府财政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通过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办学,有效补充了中小学义务教育学位。
2018年7月,惠城区教育局与德威集团、合生创展集团、富辰公司和旭日集团签订的3份协议书,分别有关德威江誉城小学(惠城区第五十一小学)、中大南方学院附属惠城学校(惠城区第五十二学校)和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南校区(一期)的捐建,这是该区多年来创新应对义务教育学位问题的一个缩影。林初明介绍:“这3所学校采用的是"企业建设、政府办学"的模式,由企业出资捐建,建成后移交给政府办成公立学校,可新增6250个学位。”
据介绍,依据《惠城区2018—2022年拟新建、扩建(原址重建)学校项目安排表》,惠城区5年规划新建、扩建(原址重建)34所学校,估算投入建校资金约31.66亿元,可新增56590个学位。此外,《惠州市惠城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2年)》已经惠城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待惠州市政府审定后,再上报省教育厅备案实施。
新行动?2019年启动6个新建扩建学校项目
2019年,惠城区在新增学位方面将有哪些新作为?这也是林初明考虑最多的问题。“作为市区中心区的惠城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高地、读书洼地,这给教育供给、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介绍,惠城区学校的学生人数年均增加6000人以上,2017年增加8600多人,2018年更是达到12847人,仅小学一年级就增加近3000人,相当于增加66个班。
学位供需矛盾突出,入学压力倍增。值得欣慰的是,惠城区目前在建设中的几所备受关注的新学校,建成开学时间已基本明确。比如,选址在中海凯旋城和中洲天御小区旁的惠城区第四十二学校,江北海伦堡小区旁的惠城区第十六小学,都在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力争在2019年秋季建成开学;德威学校(二期)计划2019年1月份开工建设,力争秋季学期建成使用;东平片区的惠城区第四十一学校,目前规划等手续也已经办完,正在进行建设前期工作。
2019年,惠城区计划启动新建、扩建学校项目6个,包括惠城区第四十四学校、惠城区第五十七学校等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以及惠城区第四十五小学。这些学校分布在惠州市区江北、河南岸、下角、东平、小金口、龙丰、马安等学位相对紧张的片区,届时将大大缓解学位压力。
民办学校方面,2019年,惠城区将积极推动爱丁宝双语小学恢复招生、恒大足球学校建设工作,鼓励有富余学位的学校扩大招生,增加民办学校学位有效供给。
新闻推荐
环卫工人观看《一缕阳光》。本报记者彭红霞郑国瑞马海菊通讯员许剑辉摄本报讯(记者彭红霞郑国瑞马海菊通讯员陈美君)12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