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屋巷规划建立体停车楼 《惠州市祝屋巷整治提升规划》(草案)公示
祝屋巷整治提升规划将在交通、风貌景观、游览线路、市政设施和夜间照明等方面着力。《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建立体停车楼、设置主体街区、规划夜景照明、提升市政设施……惠州西湖边的祝屋巷又将换新颜。12月20日,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在官网向社会公告《惠州市祝屋巷整治提升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祝屋巷的交通、风貌景观、游览线路、市政设施和夜间照明等将大为改善。该项目愿景是通过整治提升规划,将祝屋巷打造为集惠州西湖风景游览、美食民俗体验、文化创意展演、特色休闲商业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惠州文化地标。
现状分析 4大核心问题需整治
《规划》涉及范围为东至西湖北门,西至下角南路,南至平湖边,北至下角东路,面积约15公顷。
《规划》对目前祝屋巷存在的4大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公共场所被蚕食——车位紧缺、停车混乱、交通阻塞,使紧凑的公共场所进一步被蚕食;慢行空间被挤压——街巷空间尺度小、宽度窄,却被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受严重挤压;配套设施被忽视——杂乱无章的架空电缆和广告牌、品质低下的公共设施和建筑等与西湖形象大相径庭;街区形象被摒弃——需根据城乡规划法及惠州市相关技术规定科学增加相应配套设施,满足需求。
整体规划
打造惠州文化地标
针对核心问题,为推进祝屋巷整治更新工作,提升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周边环境风貌,市住建局组织编制了《惠州市祝屋巷整治提升规划》(草案)。
该项目愿景是通过整治提升规划,借助惠州西湖畔—祝屋巷丰厚的文化底蕴,打造集西湖风景游览、美食民俗体验、文化创意展演、特色休闲商业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惠州文化地标。目标定位为祝枝山文创街区、惠州文化名片、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目的地。
《规划》对祝屋巷的整体规划提出了五大策略。策略一:“功能活化”文化创意植新;策略二:“绿树红花”增绿见绿插绿;策略三:“慢就是快”走街串巷行道;策略四:“魅力街巷”街区风貌营造;策略五:“水电燃通”补短板提水平。
整体规划为“多节点+桃花带+文创轴”。多节点,即沿街巷开放空间打造接待门户、集散入口、文化窗口、文化盛宴、众创纽带、养心绿核六个核心节点;桃花带即由慈云路西入口至西湖北门打造桃花溪风景带;文创轴即沿内部主街巷打造文化体验轴、美食畅享轴、创意活力轴。
风貌引导
保留岭南传统建筑基调
《规划》还对祝屋巷的景观提升、街巷风貌和建筑风貌做出了详细的指引。
在景观提升方面,公共空间的铺装以青石板、天然石为主;植物花色以雪白色、粉红色为主,品种则以桃花、兰花、梅花、梨花为主。
在街巷风貌方面,《规划》提出,地面铺装统一采用具有当地岭南特色的条石进行道路铺设,铺设方向应根据里巷走向等具体确定;标识牌要挖掘街巷名字的渊源,利用建筑山墙展示巷名来源典故及其中内涵,继续保持沿用巷名的传统。通过街巷名标识牌的设置和保护,建立街巷的标识系统。
在建筑风貌方面,建筑风格保留岭南传统建筑基调,园林风格则融合江浙一带的水乡氛围。采用新旧融合的改造方法,整合现状建筑,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外立面整改,使建筑形成新旧的对话,和谐共生,激活街区活力。
六方面整治提升
4 游览路线 两带三轴十节点
《规划》提出打造“两带三轴十节点”的游览线路。两带即结合西湖沿岸绿化地区形成滨湖景观带;三轴即结合祝屋一巷、四巷和五巷设置三条主题街区,打造以祝枝山文化为品牌、以休闲娱乐与文化创意为导向的主要景观街巷;十节点即按照景观等级可分为多个主要景观节点和次要景观节点。主要景观节点主要分布于西湖沿岸景观带,次要景观节点结合各类活动空间设置于一巷、四巷和五巷。
5 市政提升 “水电燃通”补短板
《规划》提出“水电燃通”补短板提水平:更新管线设施,美化设施风貌,统一建设标准。同时,隐蔽化空调机位等立面附属设施;对雨水管、给水管、污水管等有条件隐藏无条件美化;对地下涵管等管线设施通过小管沟和共沟管线因地制宜科学取舍。
6 夜景照明 分三种街巷主题照明
夜景照明规划方面,以“光色统一、暖色氛围、街道活动”为核心,创造适宜的夜间氛围。《规划》提出,因地制宜划分“商业氛围型——公共活力型——景观塑造型”三种步移景异的街巷主题照明。
商业氛围型街巷照明以壁灯、挂灯为主;公共活力型街巷照明设置除了挂灯,路灯之外,还包括嵌壁灯和地埋灯;景观塑造型街巷主要为营造街区夜景特色,结合机动车道和沿街桃花树植,设置led灯带塑造街道风景,设置标识性文字打造门户形象。
1 交通组织 建议新增观光路线
在外部交通疏解方面,《规划》提出在下角东路、慈云路新增公交站点;建议新增两条公共观光路线,远期将祝屋巷与环西湖游线进行串联。
在内部完整街道方面:《规划》提出将慈云路作为连接外部城市道路的主要通道;祝屋四巷北段,规划为双行道,作为北部下角东路进出立体停车楼的主要交通通道,满足规划区内停车需求;慈云路A段为双向2车道,B段为双向2车道(两边设有路边临时停车),C段为混行道(慢行通行为主,设置4米消防通道,人行铺地);慈云路A段为双行线,B段为双行线,C段为单行线;规划以路障、减震带、发夹弯等方式限制车速。
在停车集散改造方面,《规划》提出外疏内导的停车处理方式,将外部步行5-10分钟的社会停车场纳入街区停车目标地,预计共可提供350~500个停车位;街区内部规划4处集中停车空间,分别为入口停车场、青少年宫停车场、北停车楼、元妙古观停车场、周边社会停车场,预计共可提供270/460个地面/地下停车位,同时强化车辆地面地下停车线路引导。
2 街巷肌理设计 规划慢行街道
划分“车行道—步行道—混行道”三种道路类型,做到人车分流。
3 风景景观规划 打造9处街区公园
以“慢行街巷肌理——街巷开放绿地——滨水开放绿地——城市防护绿地”四级绿地层次打造小街区大公园。规划打造1条滨水绿带、9 处街区公园。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新闻推荐
千载讲堂人仰止惠州书院说“丰湖” □吴定球 作为惠州地区培育人才和涵养学术的最高学府,丰湖书院记录了惠州文化教育曲折多变的发展历程
几经建制更名后的丰湖书院一角。张艺明摄丰湖书院山长宋湘画像。由宋湘题写的“丰湖书院”匾额和楹联。方炳徐供图刊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