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创中国企业 国际化经营先河 李东生表示将带领TCL向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

深圳商报 2018-12-24 06:14

深圳商报记者 刘虹辰

作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电话大王”、90年代的国产彩电三强,今天的TCL,已经成长为国内视像行业中拥有整机全产业链的企业。37年来,TCL的创始人李东生带领TCL一路披荆斩棘,把一个小作坊式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回眸TCL的成就,李东生认为“顺势者昌,革新者强,惟坚韧实干者赢!”

不走寻常路 放弃“铁饭碗”

李东生198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本来可以与其他同学一样进入政府机关或科研部门工作,而他却主动要求到惠州第一家合资企业——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工作。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工业落后,李东生认定科技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倚靠,只有去这家带“电”的公司,才能发挥自己的所学专业,才能实现自己实业强国、知识报国的理想。

作为TTK这家磁带公司里唯一的大学生,李东生很快就得到了重用,不到两年就当上了车间主任。当公司准备筹建第一个高技术项目涂带车间时,李东生带领十几个青年日夜攻关,终于把这个有技术含量的车间运作起来。1986年,TTK销售收入达到了1100万元,净利润达113万元,成为当时惠州的工业支柱。

善捕捉商机 成就“三冠王”

李东生能从微小的社会细节里看到巨大的商业机会,并敢于在适当的时候出手。1985年,他发现国内通讯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果断向银行借款50万美元建设电话机厂,并任总经理。在20世纪80年代,TCL电话机一度占据国内市场六成以上,获得了“中国电话大王”的美誉。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视机市场被日本品牌主导,国产彩电企业也有五十几家。李东生在这看似拥挤的市场中捕捉到了机会:外资彩电价格高企,国产厂商却在中小尺寸上“打群架”。在李东生的主导下,TCL以大屏幕彩电切入,通过自建销售网络,以速度、效率和成本的优势,使“TCL王牌”一炮打响。

1999年,李东生又瞅准了国内手机市场渐热的苗头,进入移动通信领域,仅用了3年,就跃为国产手机第一。当年TCL的“钻石手机”曾风靡国内市场。

坚定国际化 百折不回头

与外资企业打交道的经验让李东生很早就意识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必由之路。

2004年, TCL在越南市场成功的基础上,一举兼并法国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中国家电企业首次兼并“世界500强”主流业务的消息震惊世界。但由于国际化管理能力一时跟不上,加上彩电技术快速转型,公司遭遇巨亏,李东生第一次摔了跟头。重压之下,他半年时间瘦了20多斤。此后,李东生连续发表了《鹰之重生》系列文章,对TCL文化进行深刻反思,并对并购业务进行伤筋动骨的重组,终于在两年后扭亏为盈,涅槃重生。

当2008年TCL集团摘掉“ST帽子”时,李东生激动地在员工大会上宣布:“我们把"ST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了!”国际化并购得来的人才、专利及销售渠道,则成为TCL日后布局全球化的根基。

建华星光电 完善产业链

电视进入平板时代,面板资源长期被日韩企业所垄断。对被别人“卡脖子”的局面,李东生用“寝食难安”形容自己的感受。李东生认为:“国内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液晶面板才不会受制于人。”

2009年,李东生力排众议,凭建设华星光电再次“震惊业界”。华星光电成为第一家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面板企业,也成为TCL利润和专利“双料奶牛”。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TCL累计在半导体面板领域投资超过1500亿元,成为全球第五大面板商,形成了大中小全尺寸面板的生产格局,并向印刷显示工艺及显示材料等产业链更上游、更前沿的方向迈进。

转型变革、顺势而为是很多企业成功的秘诀。李东生与时代同行,应势谋远,以坚韧实干精神,带领TCL一步一步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

新闻推荐

受委托单位地址及联系电话

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市总工会市行政中心5号楼8楼2808525团市委市行政中心5号楼8楼2809255市妇联市行政中心5号楼8楼280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