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有危难,该出手时就出手” 龙门龙田西埔村干部黄子能带领村民争做好人齐致富,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好人”本色
黄子能向孩子们讲述“中国好人”故事,教育大家要多做好事争当好人。本报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摄
在龙门县龙田镇西埔村村口,一座座精致的瓦房映入眼帘,“中国好人村”的牌匾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道路指示牌上的“中国好人榜”“好人文化陈列馆”“新时代好人村讲习所”等标注让人感受到了“好人文化”的浓郁氛围。
每当客人来访,两位“中国好人”黄子能和程木华都会给客人赠送《中国好人·惠州篇》画册,让大家了解更多“中国好人”的故事。
现年54岁的黄子能,是西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一位勤劳务实、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中共党员。他于2016年12月被评为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他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精神和不计个人得失的责任担当,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正能量,为社会树立了道德标杆,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精神引领和导向作用。
人物名片
黄子能,54岁,中共党员,龙门县龙田镇西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2016年12月被评为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
救人差点丢了命
位于龙门县城郊区的龙田镇西埔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好人村”。日前,记者见到黄子能时,他正在给西埔小学六年级部分少先队员讲述“中国好人故事”。孩子们听了黄子能讲述的动人故事后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中国好人”。
2016年5月21日,黄子能和妻子等人在厦门鼓浪屿钢琴码头附近游玩时,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原来是一名在海边拍照的女孩失足坠海了。危急时刻,黄子能来不及思考太多,急忙将手机和背包等物品扔在地上,纵身跳入海中救人。
“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危难的时候,关键时候帮别人一把,即便是小事一件,但也可能挽救一条生命。如果坠海女孩在我面前沉到海里去,我会一辈子生活在阴影里。”谈起毫不犹豫跳海救人,黄子能说出了心底话。
黄子能有着一颗时刻为别人着想、处处乐于帮助他人的心。他帮助别人的行为和救人的事迹在村里广为流传,村民对风趣幽默、憨厚老实的黄子能经常赞不绝口。
其实,9年前黄子能也曾下水救人。据知情村民介绍,那一次救人差点要了他的命。一对年轻男女在水库游玩时相继溺水,黄子能游过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两人拉到岸边,最后自己呛水晕厥了,幸亏妻子在旁对他进行了急救,才把他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多年来,黄子能多次做好事不求回报,始终秉承着一个原则:遇见他人有危难的时候就要挺身而出,该出手帮助的时候就要出手帮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别人。
在荣登“中国好人榜”后,他谦逊地表示,入选“中国好人榜”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义务,获评“中国好人”让他更加端正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能以具体行动传播正能量、带动社会风气不断向好是他一直的追求。
“能够获评"中国好人"很高兴,我一直相信好事不怕多做,为人要和善,待人要诚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我们能帮就要帮,即便默默无闻也没有关系,社会需要爱的存在。”黄子能说。
带领村民奔康致富
多年以来,黄子能一直在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带领村民搞好生产,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有效解决村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黄子能获评“中国好人”后,西埔村加快了打造“好人村”的步伐。
“比如,村中设立好人展示墙,将惠州籍"中国好人"的肖像和事迹,用龙门农民画的方式画出来,营造崇尚好人的氛围。”黄子能说,目前,“中国好人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旅游建设等,突出“好人特色”,有好人榜、好人馆、好人长廊、好人基金、好人集市、好人公寓等,并把七百年历史的古碉楼和黄氏宗祠作为观光亮点,通过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致富。
“引进爱心企业后,村民的大米、蔬菜、鸡、鸭等农产品都有了销路,村民收入也增加了。此外,村里还新注册了一家合作运营公司——惠州市新埔实业有限公司,促进了村民就业。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村民逐渐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说起脱贫致富,黄子能的话匣子就收不住。
“我们觉得"好人村"出产好米,所以就把西埔村出产的大米叫做爱心米。”惠州市新埔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西埔爱心米是从村民那里直接收购过来,再进行品牌化包装,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村民解决销路问题、品牌化问题和持续发展问题。据悉,一袋5公斤的西埔爱心米售价58元,每卖出一袋爱心米将会向西埔村委会捐助8元,作为村委扶贫基金,用于扶贫开发事业。
黄子能通过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多伸援手、多做善事,带头用实际行动去帮助有需要的群众,是村民眼中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大好人,是同事眼中兢兢业业的“领头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国好人”。
“西埔村全村人民众志成城,一步一个脚印,努力为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乡村传统道德文化而努力。”黄子能介绍,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打造“中国好人村”有着深远的意义,西埔村将以更高的水平建设好“中国好人村”,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教育青少年向好向善
2017年8月的一个夜晚,西埔村东三村民小组村民黄伟华忙完一天的经营后,在自己开设的酒家门口发现一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衣衫褴褛,神智不清。黄伟华上前询问无果后,立即让员工为老人拿来水和食物,他陪伴在老人身边,拨打110报警,并且在微信朋友圈广发寻人启事,一直忙活到半夜12点多。后来,老人的儿子终于出现并将老人搀扶着带回家,黄伟华这才安心地把店门关上回家休息。
“好人文化”是西埔村的名片,西埔村的村民们也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好人村”的力量。
记者走访感受到,西埔村民风淳朴,村民和睦友善、团结互助、崇德向善,村里助人为乐蔚然成风。不仅涌现出了黄子能、程木华两位“中国好人”,还相继涌现出廖泗妹、罗润霞、黄伟华等多位“惠州好人”“龙门好人”。在这里,凡人善举比比皆是,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当前,西埔村通过聚焦“中国好人”的故事,打造中华传统美德的乡村教育基地,吸引党员、学生、游客前来学习体验。目前西埔村委会已制订了《好人村公约》、建立了村民服务中心、建起了阅读亭、设置了碉楼文化馆……好人文化尽收眼底,使前往参观的群众观赏于画、感染于心、教化于行。
黄子能告诉记者,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好人”精神,深入挖掘和扩大西埔村好人队伍,同时为村民树立“做好人”意识,西埔村自2017年起每年都开展“西埔好人”评选活动,向村民倡导人人以做好人为荣,处处传颂好人的故事。此外,西埔村还筹划设立龙门县残障人士志愿服务站、“西埔好人”服务站。
黄子能希望通过“中国好人”的事迹带动村民,让村民积极参与,向好人学习,弘扬真善美;教育青少年向好向善,多做好事,为社会多作贡献,进一步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乡村传统道德文化,促进村风民风和谐。同时,他希望到西埔村参观游乐的人们能感受满满的正能量,以好人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小事做起,争做好人。
记者手记
“好人力量”为社会前行增能加速
善良务实的村干部黄子能,在带动“好人村”建设的过程中不遗余力,用实际行动在村民心中泛开朵朵涟漪。正如他跳海救人的一刹那,是本能的行为,更是本心之所向。
在西埔村,好人精神平凡而又满载能量。平日里,村民们每天务农、经商、外出工作……过着平凡简单的生活。做好事对他们而言,仅如呼吸无关刻意,却与生同行。当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尽心尽善;当困难解决之后,他们自行离开,回归平凡。
黄子能和“好人村”如同一个精神孵化器,人们在这里接受熏陶,能迸发出更多“好人力量”。黄子能和村民向善助人的精神,不仅为社会巨轮的前行增能加速,还将带动基层环境、社会面貌驶往更美好、更向善的方向。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黄宇翔 潘高耸
新闻推荐
地派镇唯一加油站改造群众加油需外出20公里 龙门地派镇政府:将督促油站尽早完成扩建和升级改造
本报讯(记者侯县军)近日,有市民在市人民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反映,“加个油要往20公里以外跑,地派镇加油站何时重开?”对此,龙门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