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成学生和家长都喜欢的优秀读物” 惠州市教育局、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校园周刊《小惠同学》试刊反响热烈

东江时报 2018-12-19 09:16

在北师大惠州附属学校,到处都有同学们阅读《小惠同学》的身影。《东江时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傅丽娟 摄

读《小惠同学》,阅读伴我成长!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的同学们下课时间看《小惠同学》。《东江时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陈友廷 摄

你猜,左边这位女生是《惠州日报·小惠同学》封面人物中的曾奥伶还是曾奥俐?《东江时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黄殿继 摄

麦地小学同学们争相阅读《小惠同学》。《东江时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王维春 摄

二十七小,放学了先看会《小惠同学》再走。《东江时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 李建芳 摄

惠城区二十九小学,同学们认真阅读《小惠同学》。《东江时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严若兰 摄

扫码了解更多详情

东江时报讯 “《小惠同学》真好看!”“看了这份报纸才知道,原来惠州有这么多厉害的小学生!”“看到同学这么优秀,我也要更加努力了!”12月14日,专属于惠州小学生的校园周刊——《惠州日报·小惠同学》试刊,首期报纸赠送到全市各小学,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校园里掀起了一股读报风。

当天下午,市麦地小学利用上课前的时间,组织全校同学阅读《小惠同学》。孩子们争相阅读,热烈讨论,不少同学还拿起笔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有的谈整体印象,有的谈具体文章,还有的从中找到了自己的熟人,深受激励,表示“我要更加努力了!”

在惠州一中实验学校,五(1)班的同学们更是沸腾了!因为《小惠同学》封面人物“人气双胞胎伶俐姐妹花”正出自他们班,同学们迫不及待地阅读报道内容。被报道的这对双胞胎小明星,在学校里更加无人不晓了,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此前惠州还没有专为小学生办的专刊,《小惠同学》的创办弥补了这一空白,第一期的内容我看了也觉得很好。”市教育局副局长毛少琼表示,接下来,希望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继续办好《小惠同学》,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体现知识性和趣味性,搭建一个供学生展示才华、相互交流的平台。《小惠同学》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多彩,办成学生和家长都喜欢的优秀读物。

反响

学校

组织全校学生阅读《小惠同学》写感言

“当我看到《小惠同学》放到我桌子上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市麦地小学副校长王维春说,“第一页封面就是两个孩子,在讲述她们的故事。我想这真是专门为孩子准备的刊物,没有寒暄的内容,直接进入主题——这就是孩子们喜欢的。翻开周刊,里面的设计很精致,颜色鲜明,每一页都有主题,内容很丰富,有血有肉;而且还增加了孩子可参与互动的游戏版面。大人都不由自主地去阅读,就不要说孩子了。”

他说,当得知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要创办面向全市小学生的专刊时,他就非常期待了,新生的《小惠同学》没有让他失望,还给了他很多惊喜。“以前报纸上虽然也有小记者的文章,但都没有《小惠同学》这么丰富,这么有创新性和吸引力。《小惠同学》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想展示任何一方面的才能都可以,还可以相互交流。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一群小小文艺少年活跃在这个周刊里,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他说,更重要的是,《小惠同学》的创办,可以让孩子走进纸质阅读,告别依赖电子产品的不良习惯。

因此,当天收到报纸后,王维春立即通知各班,利用下午上课前的时间,让全校同学都阅读《小惠同学》。“孩子们很喜欢,争相阅读,不少同学还拿起笔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这就是这个专刊的魅力,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国家正在提倡全民阅读,我觉得全民阅读就要从孩子抓起,就要给孩子们出版他们喜欢的刊物。”

王维春也提了不少建议。“我认为还可以开辟一些小专栏,比如"父母共读""亲子阅读",还可以延伸一下,给父母在家庭教育和子女沟通上提供一些建议,让家长也能更多参与进来,一同阅读《小惠同学》。”

他还提出,在“名篇佳作”栏目中,除了现代作家作品外,也可以引用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之作,扩大涉猎范围,开阔同学们的视野。

老师

私人加稿费鼓励学生向《小惠同学》投稿

“欢迎《小惠同学》,孩子们有了发表作品、提高写作能力的大舞台!”惠城区第二十九小学四年级老师严若兰看了《小惠同学》后赞不绝口,“版面内容丰富,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色彩活泼,看着非常舒服。”

作为语文老师,严若兰深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要让学生广泛阅读之外还要树立自信心。而《小惠同学》正是同学们所急需的这样一个平台。

严老师说了她和班上学生的故事。“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想了很多的办法。除了在班级里宣读优秀习作之外,我还自己创立公众号,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往公众号里推送。但是我发现,学生的创作激情还不够,很多时候应付式地完成这项任务。偶然一次我发现自己的孩子在《东江时报》发表了文章特别兴奋,从此对写作饶有兴趣。我想:我的孩子和讲台下的学生年龄差不多,他们的心理特征应该都差不多的,不如建议学生把优秀习作投稿到《东江时报》。”

很快,严老师班上的邹家豪的作品见报了,严老师在家长群和班级里大力表扬了他,同时还给他礼物奖励。“记得那天同学们都以羡慕的目光仰望他。我看时机成熟,马上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投稿。不久后我们班就涌现出黄甜欣、严咏诗、钟幸妤、邹家豪等一批"小作家"。自从2017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班同学在《东江时报》发表的文章大概有50多篇次。”

为了迎接《小惠同学》,让学生的写作兴趣更高涨,严老师还在班级中规定,凡是发表文章的孩子,除了《小惠同学》给的稿费外,还可获得严老师私人稿费5元钱。

在《小惠同学》第一期里,严老师班上的黄甜欣又一次发表了文章。“现在,我们全班同学都在踊跃向《小惠同学》投稿。”严老师说。

学生 找到了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的动力

“我竟然在报纸上找到了欧翰林的作文!我记得他和另外几个同学转去了二十七小。我还找到了林欣燃的书法,我和她之前一起上国学课的。这证明我身边的人都很优秀,那么我也要加倍努力了!”麦地小学六(6)班吴尚融的感言非常励志,他说,《小惠同学》激励他向优秀的同学们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很多同学都表示,从《小惠同学》中找到了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的动力。“当我看到《春日》这幅美术作品时,顿时傻了眼,这竟然是一名二年级学生的作品。对比一下五年级的我,只是画得比较好看罢了,得到别人几句赞扬就得意洋洋,不肯再练。那位二年级学生现在一定在不断地训练画画,我要向这位小学生学习。”麦地小学五(1)班的庞俊鸿说。

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学生洪贤中也说:“看完了这份报纸,我觉得之前我的傲娇是多么幼稚。因为,这份报纸上,东江小学的谢佳锦同学,年仅8岁就在科学方面有了不小的成绩——他发明的特殊路段车辆自动掉头装置荣获第十七届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这让我深知,不能有了点成就,就骄傲自满,要虚心。”

从刊登作品中学到写作技巧

更多同学则表示,从《小惠同学》中学到了写作技巧。“《小惠同学》的文章生动有趣,是各校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换句话说,它就是一本优秀作文选,收集了惠州学校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大家更好地学习。”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学生林冰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记者看到,很多同学对《小惠同学》第一期发表的作文进行了认真学习。其中,《晨》、《海上日出》、《我与书包》、《桔子》、《小刺猬你别走》等作文多次得到同学们的点名称赞。同学们特别喜欢其中的教师点评和技巧分享。“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好文章是情感的产物",字里行间,应有笑有泪,有沮丧有后悔,有感动有欢快。写作时照这样做,能让我的写作水平有很大提高。”二十七小学五(4)班学生邓美好说。

“我喜欢学习,最喜欢的就是"趣味作文"了,因为《小惠同学》的编辑是最有经验、最公正的,选的作文也是最有趣、最快乐、最精彩的。”惠州一中实验学校五(1)班学生姚建南说。

开阔视野 有了学习的榜样

此外,《小惠同学》展示的各校学习生活,也深深吸引了同学们。

“通过阅读《小惠同学》,发现了惠州各个学校的校园生活那么精彩。惠州一中实验学校的老师用抽奖的活动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对课堂和考试充满了兴趣;市二十七小趣味运动会里的校园运动会比赛,家长也来参赛……”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学生刘彦嵘说,其他学校的新鲜事,让他开阔了视野,深深感受到小学生活的多姿多彩。

其中,封面人物“伶俐双胞胎”更是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偶像。“我很欣赏曾奥伶和曾奥俐,特别是曾奥伶在广播站时,提前准备了一个学期的稿子!她的责任心真强!”麦地小学五(3)班学生王丽婷说。

“奥伶奥俐这对姐妹花带给我们很好的榜样作用,她们乐于助人,对老师交代的事尽心尽责,对同学也是热心帮助,如果我们都能这样做,大家一定会和和睦睦,相处得非常好。”二十七小学五(4)班学生毛欣怡说。

在双胞胎的学校——惠州一中实验学校,同学们的热议更是如雪片一样飞来。“我觉得《小惠同学》很好,不仅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还能让我们爱上阅读。特别是我们班同学上报纸了!她们是我们班人际关系最好的了,现在又上了报纸,很快别的学校也都认识她们了!”五(1)班郭浩正说。“《小惠同学》对奥伶的描写名副其实,唯一缺点就是对奥俐的描写太少了。她们俩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乐于助人、成绩优异、自信活泼等,她们上报纸是理所当然的。”五(1)班庄翊雯说。

家长 纷纷留言希望订阅《小惠同学》

“孩子表示在学校看不过瘾,想拿回家细读,请问家里怎样才能订阅《小惠同学》?”14日当天,“小惠同学”微信公众号后台就收到大量咨询,许多家长留言表示希望订阅《小惠同学》。

家长李先生的儿子在市区读四年级,孩子平时喜欢看电视、捧着手机玩游戏,拿着书本就打瞌睡。“他说就算看书也是电子书好看,真是把我愁死了。”没想到,14日当天李先生的儿子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看了《小惠同学》后,回家就要求家长给自己订一份。好奇的李先生通过“小惠同学”微信公众号打开电子版,仔细阅读了《小惠同学》第一期的全部内容,“我觉得办得太好了!有优秀作文和老师点评,有学校亮点,有名著推荐,还有小孩子喜欢的益智小游戏,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

“我特别担心孩子依赖电子产品,不肯看书看报。《小惠同学》替我解决了这一难题。”李先生讲了自己的故事后,给记者留下了电话,要求第一时间订阅报纸。

像李先生这样希望订阅《小惠同学》的家长有很多。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小惠同学》正向惠州各小学赠送,“12月24日~2019年1月11日期间,我们会在学校统一发订阅单,同学们想订阅就向老师报名;如果学校没有发订阅单的,也可以自己打电话给林老师(13902628290)订报。”

据介绍,《小惠同学》订阅价全年100元。

晒建议

同学们对《小惠同学》提了很多建议,其中不少建议很有针对性。我们来看看吧:

惠州一中实验学校五(1)班曾奥伶:建议分享一些学习秘诀,比如怎么分配时间可以提高成绩,怎样复习才是最有效果的。

北师大惠州附小607班吴妍霏:我认为每篇文章最好都有老师的评语,或是阅读过的同学的感想。

北师大惠州附小607班富凯成:字数不要太多,不然有的同学就懒得看,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建议不要有“找不同”的游戏,因为不是电脑,在报纸上的颜色、形态多少会有点差异。

北师大附小惠州分校607班李杨、王新挺:作文太简单,虽然生动有趣,但是对高年级的提升作用不大,希望能给高年级多一点发挥空间。另外,建议多一些趣味性,比如学生写的儿歌、设计的谜语。

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冯锐卿:建议多报道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报纸上的插图最好设计得更好一些,可以先对照片进行一些设计再放上去,毕竟很多学生看报纸都是先看图片的。

征稿启事

《小惠同学》由惠州市教育局、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每周一期,每期16个版,于每周五投递到学校,寒暑假出一次特刊。

《小惠同学》面向全市小学生征集优秀习作和书画、摄影作品,以及原创游戏,发送至邮箱jyzkbjb@163.com。一经采用,即付稿酬。

1 习作类投稿要求:题目+学校、班级、姓名、联系方式+内文+指导老师,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热烈欢迎老师提供适当点评。

2 绘画、书法、摄影类作品投稿要求:题目+学校、班级、姓名、联系方式+作品简介+指导老师(绘画、书法、摄影作品以JPG格式发送)。

3 原创游戏如:脑筋急转弯、猜字谜、走迷宫、幽默笑话、数独等,支持原创。投稿请备注学校、班级、姓名、联系方式以及游戏答案。文字类请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绘画类请以JPG格式发送。投稿时,邮件主题请备注“游戏版投稿”。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林奶花

新闻推荐

奔跑吧,少年 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高二(7)班邓一帆

“砰”,随着一声枪响,一道道身影如离弦之箭,在跑道上刮起了一阵风,随之而来的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助威声。一圈,两圈,三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