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崛起大亚湾 2002年落户惠州的中海壳牌石化项目动工建设,是当时我国最大中外合资项目
大亚湾石化区一景。图片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图片社提供
2002年11月1日,伴随着喧天的锣鼓,惠州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我国当时投资额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总投资43.5亿美元的中海壳牌石化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中海壳牌项目的落户,奠定了惠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格局,使惠州产业空间向沿海推移,带动了城市空间向沿海发展,意义深远。
在中海壳牌项目的带动下,在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里,石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惠州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惠州石化产业逐鹿世界发出新时代的强音——要打造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为广东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支撑。
中海壳牌项目的成功引进,是惠州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争雄血性和韧劲的一次大爆发。
1988年初,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谋划在我国沿海有深水港的城市筹建一个250万吨/年的炼油厂。在中海油总公司选址之际,英荷壳牌提出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合作,建设一个巨型炼油厂,并在珠三角某个港口城市寻求最佳投资地。
据了解,当时珠三角一些城市从不同渠道获知了这个信息。中海壳牌项目最初出具的可行性报告,提到总投资额是43亿美元。面对这个足以改变整个广东经济格局的大项目,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各市闻风而动。
在这场角力中,惠州起初并不为人看好。
“我们大亚湾完全有条件让该项目落户,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它争取过来?”1988年广东省人大会议结束后,当时的市主要领导回惠州后马上组建了石化项目领导小组,并拨出专项经费,要求组织人力对大亚湾的建港条件进行调研,对地质、洋流、台风、航道、建厂等进行研究。经过一个多月调查,形成了100多万字的资料。
后来,中海油专家组抵达惠州,面对详尽的推介资料,专家组的成员非常震惊。最终,经过层层的筛选,角逐在惠州和东莞之间展开。最后在壳牌公司的坚持下,1200万吨/年炼油厂和80万吨/年乙烯装置初步决定落户惠州大亚湾。终于,惠州在这场项目争夺战中脱颖而出。1991年1月,项目获得国务院批准立项。
当时机关干部为项目建设立下军令状
然而,好事多磨。项目立项后又因为中东石油危机影响、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导致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在很长一段时间未能上马。《惠州改革开放敢为人先纪实》一书详细记录了项目落地这一过程。
2000年,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海壳牌)在万众期待中成立,外方投资者是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成员之一,占50%的股份;中方投资者为中海石油化工投资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
项目终于进入实施阶段。为了项目的最终动工建设,惠州人敢想敢拼,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
为了在承诺期限前完成好征地搬迁,2002年,大亚湾区委、管委会的机关干部立下不完成搬迁不过年的“军令状”,并在搬迁村奋战到腊月二十九,如期完成了移民安置任务。
为服务中海壳牌项目,惠州前后投资数十亿元,用于直接或间接为中海壳牌石化项目服务配套的征地、供水、能源、道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惠州对中海壳牌石化项目建设所作的多项承诺全部提前兑现。
炼化一体化规模跃居全国首位
沿着大亚湾区石化大道一路前行,一片钢铁森林映入眼帘……这是今年5月份刚刚投产的中海油惠炼二期1000万吨炼油项目。如今,随着中海壳牌化工二期项目投产,惠州石化产业炼化一体化规模已跃居全国首位。
从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成功打下第一桩,到如今埃克森美孚等世界石化巨头纷纷加入,大亚湾石化区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已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和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绿色园区,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20强”第二名。
10多年来,在中海壳牌和中海油惠炼一期两大龙头项目的带动下,大亚湾石化区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石化企业投资78宗项目,其中31宗项目由1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基本建成“优等生俱乐部”。
“要有逐鹿世界的雄心,打造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为广东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支撑。”今年7月30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赋予惠州石化产业新使命。
今年9月5日,省、市、粤电集团三方分别与全球最大的跨国石油和天然气上市企业埃克森美孚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其初步投资协议和有关备忘录。其中,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商谈投资总额100亿美元,体量巨大、技术先进、附加值更高、排放更少、经济效益更佳,备受国内外石化产业界关注。
惠州逐鹿世界的雄心还不满足于此。距离埃克森美孚项目落户仅一个多月,世界目光的焦点再次转向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的惠州。
荷兰当地时间今年10月16日,中国海油与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在海牙签署惠州石化化工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这将成为中国海油、壳牌集团在惠州大亚湾合作建设的三期项目,总投资数十亿美元。
埃克森美孚和中海壳牌三期项目相继落户,标志着惠州石化产业离建设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新一轮发展窗口期正在打开。为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大亚湾石化区制定了清晰的“时间表”:到2020年,石油炼制、乙烯生产能力分别达到4000万吨、500万吨,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新时代,惠州石化产业蓄势待发。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两大世界级石化项目落户,必将为惠州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提供强大动力,也标志着广东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8年2月16日,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南海石化项目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荷兰海牙国会大厦举行。
2000年10月29日,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惠州地方合同在惠州签署。
2002年11月1日,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3月正式投产。
2009年6月18日,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投产。
2012年,中国海油20万吨/年丙烯酸及酯项目投产。
2018年5月,中海油惠炼二期1000万吨炼油项目投产。如今,随着中海壳牌化工二期项目投产,惠州石化产业炼化一体化规模跃居全国首位。
2018年9月5日,省、市、粤电集团三方分别与全球最大的跨国石油和天然气上市企业埃克森美孚公司签署系列协议。其中,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商谈投资总额100亿美元。
荷兰当地时间2018年10月16日,惠州石化化工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在荷兰海牙签署。这将成为中国海油、壳牌集团在惠州大亚湾合作建设的三期项目,总投资数十亿美元。
统筹 本报记者袁 畅
本报记者袁 畅 周 觅 谢宝树
新闻推荐
大亚湾石化园区有2600多名党员 党支部建设与企业发展通过各类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大亚湾区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大亚湾石化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悬挂着一张最新绘制的园区地图,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