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惠州企业家荣衔加身 TCL“掌门人”李东生 获颁改革先锋奖章

南方日报 2018-12-19 07:00

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惠州企业的代表,TCL集团的业务遍及160个国家和地区。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扫码观看

专访李东生视频

1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来自惠州的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这是惠州企业家获得的又一殊荣。

南方日报记者周欢

“坚守实业,要耐得住寂寞”

作为惠州企业家,李东生掌舵下的TCL,伴随着改革开放,从一家“小作坊”式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千亿巨企”。而其本人也成为惠州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名片”式的代表性人物。“改革先锋称号是荣誉更是鞭策。”李东生在纪念大会后对记者说。

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介绍对李东生的评价是这样的:他主导TCL开展重大跨国并购,开创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先河,在全球设有28个研发机构和22个制造基地、产品行销160个国家和地区;曾创下我国第一台按键免提电话、第一代大屏幕彩电等多个第一,带领团队建成完全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团队、自主建设的高世代面板线,实现我国视像行业显示技术的历史性突破,中国继日韩之后成为掌握自主研制高端显示科技的国家,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37年来,李东生一直坚守实业报国梦,从大学毕业进入TCL,他拒绝过仕途从政,放弃了房地产赚快钱之路。他说,实业是一种积累,要耐得住寂寞,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唯有发展实业,才能撑起中国经济的脊梁。

南方日报记者从TCL集团了解到,历时十年先后投资近2000亿的华星光电,使我国此前饱受困扰的“缺芯少屏”之痛在显示液晶面板这个电子产业关键的器件上得以解决。自建成以来,华星光电一直保持效益和效率的行业领先,科研成果斐然,专利排名位居前列,已建立业内唯一的国家级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在印刷OLED显示关键材料、电致发光的QLED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上均取得突破,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管怎么发展,TCL根在惠州”

“位于珠三角的惠州,是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有很好的产业环境。TCL就是在那个阶段成长起来的。”去年12月,李东生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敢为天下先,是改革开放之后广东企业的一个特点,这使得包括TCL在内的这些当时的初创企业,在发展前期积累了第一桶金,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东生介绍,从1982年开始,TCL在惠州建立第一家工厂,然后逐步发展成为本地的龙头企业,进而成为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有竞争力的企业。“惠州的产业环境和区位优势,对TCL的发展,特别是TCL早期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和机会。”

他说,TCL是成长于惠州的企业。在TCL的发展过程中,惠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给予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不管怎么发展,TCL的根都在惠州。”

“惠州一直是我们最重要的生产基地。目前,从员工数量来讲,TCL在惠州的产业基地是最大的。TCL的主要产业板块生产基地都设在惠州。”他表示,今后会继续把惠州作为支持TCL全球业务的一个最重要的产业基地,并提升这个基地的全球竞争力。

伴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推进,TCL也将继续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走国际化之路。李东生说,这几年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企业全球化,为企业在海外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空间,对未来更有信心。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变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因。目前,李东生正在主导企业第四次变革转型,未来TCL将进一步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加速布局多应用场景;同时,优化重组后的智能终端业务。虽然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但李东生表示,有信心通过业务整合与资源优化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声音

李东生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

TCL与改革开放同行,深深感恩这个时代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之后,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TCL近40年的成长历程,与国家改革开放同步。“我深深感恩这个时代,时代成就了李东生,时代造就了TCL。”他希望打造世界级企业,助力中国向世界展示一个创新、奋进的大国形象。

“聆听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讲话,我心潮澎湃。”李东生说,企业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是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革开放伟大使命奉献力量,是我们光荣的责任,我们必须为此努力奋斗,敢于赴汤蹈火,敢于承担责任。”

李东生表示,非常荣幸能够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和奖章,感谢党中央对他本人和TCL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成绩的认可和赞许。改革开放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让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也是中国大踏步赶上世界前进潮流的40年,很庆幸自己参与并见证这一历史进程。

“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参与创立了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之一的TCL,从一名懵懂青年成长为企业的领导,40年间,我见证着中国经济从弱到强,工业和科技实力快速提升,国家从封闭状态走向全面开放。”李东生说,在此期间,TCL也从一家作坊式的地方小企业,发展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他表示,回眸40年,改革开放造就了一批曾经叱咤风云的知名企业。但时代潮起潮落、大浪淘沙,经济转型、技术迭代,在不断孕育新一代企业的同时也淘汰了落伍者。“我认为顺势者昌,革新者强,惟坚韧实干者赢。”

李东生说,作为与改革开放并肩共进的企业家,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背景下,希望能继续为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打造世界级企业,助力我国向世界展示一个创新、奋进的大国形象。“不负这个时代,不枉此生。”

■故事

“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35年前,作为全国首批中外合资公司的TTK去北京参展。由于负责供销的同事临时有事去不了,年仅26岁、入职不久的大学生李东生临阵顶了上去。

在那个年代,“一两个展柜、几把椅子”是参展商的标配,李东生特立独行地花钱做了个大招牌,还买来彩带、彩灯等把展位装饰得流光溢彩,当年卡式磁带销量翻了一番,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伴随着改革开放,凭借广东人身上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李东生带领TTK这家生产磁带的惠州小企业,成长为如今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千亿俱乐部”电子信息企业——TCL。

“不忘初心,持续努力”

1957年出生于惠州的李东生,喜欢把“鹰”当作公司的“图腾”。回首30多年商海沉浮,他依然雄心不改。

1982年,李东生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放弃了从政,而是选择加入TCL的前身——TTK公司,成为TTK的第43号员工。1985年TCL通讯设备公司成立后,28岁的他便坐上了总经理的位子。当时谁也想不到,这家“小作坊”式的企业后来创下诸多“全国第一”乃至“全球第一”。

1999年,TCL在越南建立第一个海外彩电生产基地,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和海外并购的先行者。在他的主导下,TCL大胆创新突破,曾以“蛇吞象”式收购国际电视巨头汤姆逊、世界通信巨头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还买下曾风靡欧美的黑莓手机的品牌授权,大举抢占全球市场。

尽管国际化之路并不平坦,但他把自己和TCL的国际化境遇比作“鹰之重生”。“要有鹰的锐利眼光、迎难而上的性格和敢于重生的勇气。”

改革开放再出发,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TCL最近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至此,TCL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的研发机构数量已经达到28个,联合实验室10家、制造加工基地22个,并连续4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在2018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中排在第8位。

李东生一直记得高中班主任对他说的“学理工科能投身实业,建设一国之基础”。几十年来,他放弃了很多可快速积累个人财富的捷径以及当副市长的机会,而是踏实带领TCL坚守实业。

“成功都是熬出来的。我相信,企业家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忘初心,持续努力,才有可能成功。”李东生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一定要秉承企业家精神”

除了企业家,李东生还有多个身份。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履职、建言献策。作为公益爱心人士,他大力支持教育、体育等事业发展。

1995年,在中国女排面临低谷、赞助商纷纷离开时,李东生主动给以赞助,出资450万元成立TCL——郎平中国女排专项基金,至今传为佳话。

李东生夫妇2007年还捐资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华萌基金”,10多年来坚持资助家庭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学生。他还发起成立了TCL公益基金会,并设立“TCL希望工程烛光奖”,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教育事业。

“成就别人是一件比成就自己更快乐的事情。”李东生曾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企业家精神可以帮助做成全球领先、有竞争力的企业,而企业家责任则可以为社会创造更有附加值的福祉。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成长,一直都离不开一批非常敬业、努力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一定要秉承企业家精神。”他说。

南方日报记者周欢

■观察眼

建设一流城市呼唤更多一流企业家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惠州的产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惠州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如TCL、德赛、华阳等。然而,相比广州、深圳以及佛山、东莞等周边城市,惠州在上一轮的发展中仍显滞后。就企业层面来说,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很大知名度的惠州企业和企业家,基本上就只有TCL集团和李东生。这与这座城市曾经相对保守不无关系。

正如今年7月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所指出的那样,缺少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敢为人先、担当进取的精气神不够,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对惠州来说,不仅要传承老一辈改革开放先行者“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胆略,更要发扬“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拿出那么一股劲儿、那么一种精神,争取跻身全省领跑者方阵。

在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过程,惠州呼唤更多一流企业和一流企业家。伴随着改革开放再出发,惠州需要更多类似TCL这样本土品牌的“巨无霸”企业,也呼唤出现更多像李东生这样的“改革先锋”。通过敢于大胆创新并坚守企业家精神,形成具有惠州特色的商帮和企业家特质,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更多一流企业和一流企业家,推动现代产业提质发展。

周欢

新闻推荐

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大都市圈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叶志卫)近年来,深圳不仅在特区内精耕细作,更立足全国全省大局和区域协作谋划发展,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