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民盼多增电子眼抓拍滥用远光灯行为
记者蹲点
地点: 三环北路海伦堡小区附近 时间: 12月1日晚上8时12分 记录: 3分钟通行52辆车,5辆滥用远光灯
当天晚上8时,已过了下班高峰时段,市区三环北路海伦堡小区路段车流量依旧繁多。记者在此路段计时3分钟,发现共有52辆车经过(含小轿车、泥头车和货车),其中有5辆车开启远光灯行驶(其中1辆为泥头车,其余为小轿车),且车速较快。
对于司机滥用远光灯行为,市民蓝先生感到深恶痛绝。“不少居民晚饭后都会到三环北路路边的绿道散步,可一些司机就是很不自觉,开着远光灯行驶,这让散步的居民感到很刺眼,也容易影响对面来车,造成交通隐患。”蓝先生说,好在三环路中间一段比较宽的绿化带上的树木遮挡了一些远光灯,“可过了三环路段,一些司机会忘记关掉远光灯一直将车开到车流量更多的市区,则大大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
网络调查
晚上对面驶来一辆汽车,车灯刺得人睁不开眼,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强光污染”。对于滥用远光灯现象,“惠州新闻”微信公众号针对惠州交警设3个点抓拍滥用远光灯的做法进行了问卷调查,截至12月3日下午4时,共收回有效问卷672份。
调查数据显示,约35%受访者有过会车时因对方开远光灯而发生或险些发生交通事故的经历,约70%受访者表示十分赞同交警做法,希望多增加几个摄像头抓拍。
超9成受访者非常厌恶“灯霸”
本次问卷调查收到了448名男性受访者和224名女性受访者的有效问卷。96%的受访者表示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正确使用远光灯的有关规定,对于他人滥用远光灯的行为,9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讨厌”。
会车时遇到对方开远光灯,51%受访者表示会“开双闪灯提醒对方关掉远光灯”,28%的人会“踩刹车减速”,也有受访者表示会“开远光灯回击”。在调查中,受访者普遍反映身边有司机滥开远光灯的现象,认为滥开远光灯“极其严重”的占了37%,认为“较为严重”的占了38%。
对“您有过会车时因对方开远光灯而发生或险些发生交通事故的经历吗”这一题时,有234位受访者表示有过这样的经历,占了受访者的35%。受访者表示,滥开远光灯的危害应被广大车主重视,行业主管部门应采取有效举措加强管理。
7成受访者认为滥开远光灯者没“路德”
在分析司机滥开远光灯的原因时,调查问卷给出了“车主不懂交通规则”“纯属车主路德问题”“路况变化大”“新手操作不熟练”“法律处罚不够重”“部门监管不够严”等6个原因。
作为一个多项选择题,有487位受访者认为是“路德”原因,占了72%;选择“部门监管不够严”和“法律处罚不够重”的受访者分别有325人和337人;选择“新手”原因的有210人;认为“路况”原因的仅103人。
对于此次惠州交警设电子眼抓拍滥用远光灯并处200元罚款扣1分的做法,70%受访者表示十分赞同。“最好增加几个摄像头抓拍。”网友“阿泉”期待早日在陈江装上抓拍滥用远光灯的电子眼。
表示赞成但希望设置摄像头时“多听取车主意见”的有25%。另外有41人表示“反对,应采取其他更有效的办法”。
有的建议完善路灯安装
调查中,无论车主还是路人均表示滥开远光灯危害大。对于此次惠州交警的做法,不少受访者认为,处罚不应一刀切。有受访者建议“每月有一次免罚机会,因为有时是误操作不小心开的远光灯,并非故意所为。”
还有受访者认为很多有多年驾龄的老司机明知故犯,“这种情节恶劣,除了处罚还要让其体验远光灯的刺眼。”有受访者则建议,“先宣传教育并记录在档,下次发现再犯才进行惩罚。”
还有受访者认为,管理部门应完善市区部分路段的路灯。网友“青蛙”说:“冷水坑市场附近有段约一公里的路没有路灯,还经常有行人横穿马路,不开远光灯不方便行车。”
本组文字(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冯丽均 骆国红 刘建威 统筹 本报记者廖桂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欧阳成)12月8日至9日,广东省第十一届攀岩锦标赛在惠州欢笑庄园攀岩基地举行。本次比赛分专业组、业余组和少年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