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冷蚊虫减 仍需警惕登革热

南方日报 2018-12-11 07:01

近日,惠州的天气逐渐转凉。不少市民留意到,家中的蚊虫变少了。那么,作为以伊蚊为传播媒介的登革热,其传播风险是否也随之降低?日前,惠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疾控科发布了“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评估情况”(以下简称“评估情况”),据发布内容,随着天气转冷,蚊媒密度有所下降,但登革热传播风险仍然存在,防控不可松懈。

●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

一登革热患者在惠州治愈

今年9月19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曾收治了一例在广州确诊的登革热患者,经过一周多的治疗后痊愈出院。

截至目前,惠州未出现输入性和本地疫情,但不排除因输入性疫情引发本地疫情的可能。

根据评估情况,10月下半月,惠州全市共设置99个监测点,不符合防控要求的有18个点,约占20%。其中,蚊媒低密度有16个点,占16.16%;蚊媒中密度有2个点,占2.02%,分别为为淡水街道办事处石桥熊屋街和秋长街道办事处白石学校;没有出现高密度点。

到了11月份上半月,全市共设置96个监测点,符合防控要求的有86个点,占89.58%;蚊媒低密度有10个点,占10.42%;没有出现中、高密度点。

市卫计局疾控科表示,监测发现媒介伊蚊孳生地主要是闲置容器、水生盆栽和贮水容器。蚊媒密度有所下降,但登革热传入风险仍然存在,但防控不可松懈,对上述容器应重点管理:闲置容器需及时清理或倒扣放置避免积水;水生盆栽和贮水容器需定期换水和清洗内壁;倡导采用防蚊装置瓶水培植物或砂土盆栽植物;贮水容器需加盖,防蚊产卵。此外,为防止蚊媒带毒过冬,需继续做好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各县(区)要加强督导,提高监测质量。

登革热不会人传人

记者检索资料了解到,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典型登革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重型登革热发病初起时类似典型登革热,3天至5天后突然加重并迅速进展,常并发脑膜炎、消化道出血和出血性休克,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在24小时内死亡。

专家表示,登革热不会“人传人”,但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据了解,2016年初,首个登革热疫苗研制成功,但这种疫苗只适合在感染过登革热的个体身上使用,“将这种登革热疫苗注射到以前从未感染该传染病的人体内后,如果他们随后被登革热感染,则会导致其出现非常严重的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4月如是宣布。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登革热呢?惠州市疾控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防控登革热的最主要措施是防蚊和灭蚊,切断传染登革热病毒的源头。在登革热流行区,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使用驱蚊液,预防蚊子叮咬;在房间内,床上尤其是婴儿床和婴儿车要设置蚊帐;在家中使用杀虫剂灭蚊时,要按照产品的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对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废弃盘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或倒置于防雨场所。

新闻推荐

省第十一届攀岩锦标赛在惠落幕

本报讯(记者欧阳成)12月8日至9日,广东省第十一届攀岩锦标赛在惠州欢笑庄园攀岩基地举行。本次比赛分专业组、业余组和少年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