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石化产值预计达1600亿元 省人大代表视察惠州市加快推进石化中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石化产业是惠州的支柱产业,如何发挥现有优势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一直以来备受关注。12月5~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惠州市选出的省人大代表视察惠州市加快推进石化中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记者从昨日上午召开的座谈会上了解到,惠州市着力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将根据炼油、乙烯原料供应和市场需求,加快发展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为主的中下游产业。“十三五”末,石化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投资规模将达到250亿元,达产项目将实现年均销售收入750亿元。
发展现状:
去年石化产业中下游工业增加值占石化区的52.4%
惠州市的石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亚湾石化区。该区2001年开发建设,已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平时有多少人值班?”“有没有处理过应急事件?”“反应速度有多快?”代表们围绕相关问题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
在提升生产能力的同时,惠州还加强了石化区的安全保障建设,于2014年建成了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代表们来到该基地时,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脑和技术手段查看部分区域的安全情况,中控电子屏右上角实时显示着相关监测项目的浓度等信息。
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大亚湾石化区实现产值1018亿元,增长26.4%。今年1~9月份,园区实现产值1175.6亿元,增长61.7%,预计今年的石化产值将达到1600亿元。
园区坚持“园区规模化、产业集群化、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产品高端化”发展理念,按照“一核心、三集群”产业发展路径,发展壮大大乙烯大化工“核心”,加快发展石化中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为石化产业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三集群”,已实现炼油2200万吨/年、乙烯2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落户项目86宗,总投资1726亿元,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烃、碳九等较完整产业链。化工产品就地转化率达71%,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85%。2017年,中下游工业增加值占石化区的52.4%。
在GDP持续增长的同时,大亚湾石化区始终保持天蓝地绿水清,今年1~10月空气质量优良率94.1%,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满足功能区要求。
发展目标:
惠炼二期明年全面达产
该负责人在座谈会上作相关情况报告时说,根据产业规划并结合实际,初步拟定了发展目标,依照近期规划目标(2019~2023年)、中期(2024~2028年)和远期(2029~2033年)三个时间节点规划发展。
近期规划目标(2019~2023年)是石化产业规模达炼油2200万吨/年、乙烯340万吨/年、芳烃250万吨/年,石化区综合实力国内领先,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的框架形成。惠炼二期明年将全面达产,埃克森美孚项目一期2023年建成,完成石化区南侧已取得海域使用证的48.5公顷填海工程,以及埃克森美孚项目83公顷待填海区域、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南侧284.5公顷待填海区域的用海报批手续及填海工程。
中期目标是2028年石化产业规模达炼油3200万吨/年、乙烯610万吨/年、芳烃310万吨/年,初步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埃克森美孚一期全面达产,并完成10平方公里远期拟填海区域的用海报批手续,启动填海工程。
加快发展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为主的中下游产业
远期目标是到2033年,石化产业规模达炼油4200万吨/年、乙烯760万吨/年、芳烃310万吨/年,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方面,新增炼油1000万吨/年、乙烯150万吨/年项目及下游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学品项目建成投产。空间配套方面,远期10平方公里拟填海区域完成填海。
石化中下游产业发展方面,以中海石油二期项目为核心,结合园区目前富余的石化原料加快产业链延伸,使产品多次利用,深度加工、变废为宝,提高附加值,使石化区基本形成上下游一体化、资源合理配置、多种系列产品并重的石化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为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提供原料和中间体。
该负责人说,根据炼油、乙烯原料供应和市场需求,惠州市将加快发展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为主的中下游产业,优先发展乙烯、丙烯、碳四产业链,壮大芳烃、PTA、PET产业链,突破碳五、碳九产业链,推进高端专用产品纵向延伸,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
“要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亟须解决发展空间、环境容量指标等问题。”该负责人说,惠州市将坚持高质量发展,围绕“大乙烯、大化工”核心,继续做强石化中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石化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等三个集群。近期重点全力争取埃克森美孚项目落户(一期乙烯120万吨/年),科学谋划炼化三期项目,争取早日实现炼油4200万吨/年、乙烯760万吨/年、芳烃310万吨/年的规模。同时,加快实施已批填海工程,重点锁定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先企业精准招商。
代表建议:
通过技术升级等途径解决环境容量受限问题
省人大代表刘勇辉说,按照国家、省生态保护部门有关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的规定及实施方案的精神,大亚湾石化区也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环境容量受限一定程度上制约石化区炼油、乙烯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建议通过技术升级、省内市内协调等多种途径解决。同时,石化区现有可利用土地资源较为紧张,从长远来看,建议通过腾挪低效能土地及填海造地来解决石化区发展用地问题。
“石化区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从视察的情况看,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省人大代表吴炳菊说,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石化区内运输车辆的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顿行动,发现一宗查处一宗。切实加强园区封闭管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高安全监管实效。
本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朱勇波
新闻推荐
东江时报讯记者匡湘鄂为进一步扩大“大亚湾社会服务”APP的社会效应,日前,大亚湾区委政法委分别在西区世纪城商业广场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