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城人文旅”融合 实现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专家学者支招大亚湾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惠州日报 2018-11-30 08:18

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在大亚湾绿道骑行。

妈祖诞民俗表演。

今年,大亚湾区以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动全区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互融共赢,全区旅游产业实现加速增长、提质增效。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惠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的。会上,广东省旅游协会副秘书长周志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陈南江、广东省全域旅游实施方案专家组组长吴志才等专家以及业内人士,对大亚湾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出谋划策。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小慧出席会议并讲话,大亚湾区旅游局对过去一年多的创建工作进行了总结。

优势

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

“红树林、海岛……惠州大亚湾旅游资源好丰富!”在今年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大亚湾丰富的旅游资源广受青睐。毗邻深圳坪山区的大亚湾,距离惠州市区和深圳市中心40多公里,距离香港市区60公里,距离东莞中心约120公里。绝佳的地理位置,让大亚湾成为周边珠三角城市很多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

大亚湾深受客家文化、疍家民俗文化和海洋文化影响,地方文化民俗鲜活。杨包庙会、“大王爷节”和渔家婚俗等文化民俗活动逐渐成为大亚湾旅游业发展的一张名片。今年以来截至10月,全区共接待游客295.07万人次,同比增长27.1%;实现旅游收入13.18亿元,同比增长29.8%。

为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大亚湾区委、区管委会成立了以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目前,全区已建立“党政统筹、部门联合、街道办推动实施”的网格化管理机制,逐项分解任务,层层夯实责任,形成了“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格局。此外,还聘请国内知名旅游专家学者担任大亚湾区全域旅游发展顾问;区旅游局牵头,聘请专家规划团队负责《大亚湾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部署

争取明年底前建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数据显示,大亚湾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247万人次,是2013年(91.6万人次)的2.7倍,过去5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2%;2017年旅游收入为10.69亿元,是2013年(1.1亿元)的9.7倍,过去5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58%;2017年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约433元,是2013年(120元)的3.6倍,过去5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9%。

虽然近年来大亚湾旅游人数以及收入逐渐增加,但旅游收入增长的幅度远低于旅游人数增长的幅度。对此,专家学者建议,大亚湾区抓住“一个核心任务、四个重点领域”,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以“产城人文旅”融合为特色的大亚湾全域旅游落地路径。

其中,一个核心任务是根据国家和省市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有关要求,争取在2019年底前,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四个重点领域是在空间格局上,整合“山、海、城、村、岛”等旅游资源,以滨海旅游为龙头,以山海统筹、城乡统筹为手段,积极培育新兴目的地,形成全域覆盖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在产业体系上,推动文化、农业、渔业、商贸、体育、大健康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全面打通“旅游+”全产业链;在公共服务上,以游客满意度为标尺,完善公共沙滩、公共绿道、公共码头等六类十大综合服务;在体制机制上,逐步建立健全“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区街合力”的全域旅游行政模式。

打造“一核四区三廊道”发展格局

大亚湾滨海资源丰富,也由此衍生了多个旅游聚集区,从黄金海岸、碧海湾到三门岛、东升岛,海岸、海岛、海洋等一级资源率先得到投资与消费市场垂青。山地旅游、乡村旅游、城市休闲、工业旅游、休闲农业等资源则基本处于待开发状态。对此,专家学者建议,大亚湾区旅游应承接上位规划,基于 “点—线—面”联动的空间策略,推进山海统筹、城乡统筹、产业统筹,打造“一核、四区、三廊道”发展格局:一个旅游发展核为黄金海岸滨海旅游发展核;四个特色旅游片区分别是山地康养片区、海岛观光片区、城乡休闲片区、港区科教片区;三条旅游风情廊道为山海风情廊道、城乡风情廊道、海岛风情廊道。

为加快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今年该区在“9·27”世界旅游日活动上首次推出1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清泉花海——— 清泉古寺——— 清泉葡萄园——— 陶源·圆岭岗民宿村。此外,大亚湾区已选定澳头妈庙村、西区樟浦村、霞涌新村3个村为新农村示范村,创建一个新农村示范片,希望以点带面做好示范作用,并以面连线,构造一条农村生态旅游观光的精品路线。

同时,全力推进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黄金海岸公共泳场及滨海栈道等重点旅游项目和各类公园建设。今年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已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金海岸项目主体建筑和沙滩配套设施已建成并开放试运营,地下车库、架空绿道、礁石栈道等剩余部分工程正在推进建设之中。待大亚湾儿童公园、森林公园、“一村一公园”等项目建设完成,该区将初步形成 “处处是景、处处可游”的全域旅游格局。

本组文/图 (除署名外)本报记者姚亚超 欧阳德辉通讯员冯加昌 林美菊

新闻推荐

双雄争锋群星闪耀闹鹅城 惠州家居建材商圈变迁演绎竞争新格局

家居建材品牌不断升级完善。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周楠摄江北一家居卖场的活动现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微观的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