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解码惠东县平山街道村小组管理“123工作法”
平山街道碧山村中心片区村容村貌。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
平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冯仕杰到碧山讲党课。
平山街道碧山村各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小组干部参加当前重点工作会议。
防御台风“山竹”碧山村党员干部清理路障。
背子头村小组文化室农家书屋。
平山街道开展水浮莲集中清理行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惠州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乡村振兴战略也进入了重要的变革发展期。
面对乡村基层工作格局发生的深刻转变,如何顺应乡村工作新形势,探索新时期乡村治理的办法,进一步深化乡村社会改革,加快乡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内动力,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
在这片讨论声中,惠东平山街道立足街道实际,勇于打破“迈小步”的保守意识,紧紧抓牢加强村小组管理这一工作载体,探索创新了村小组管理“123工作法”。
围绕一个中心目标,落实两项激励机制和三项规范措施,该工作法通过进一步健全和拓展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规范和提升村小组执行党的政策的能力,巩固和加强党在基层的核心领导地位,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逐步构建起了一个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为“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
一个中心
优化和巩固基层党组织力量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之一。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具体要求,为振兴乡村指明了方向。
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清楚明晰,如何形成具体工作机制,将治理落到实处?平山街道在深入“三治融合”的实施路径中,逐渐有了答案。
平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冯仕杰认为,随着街道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加快,村民小组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是村级组织开展工作的基层力量。村民小组的治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村级治理,进而影响到乡镇的治理,甚至整个乡村社会治理。加强村民小组管理,是激活农村发展潜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的重要抓手,“但是当前还没有管理村民小组的具体法律法规,对村民小组的管理仍然存在问题。”
基于这些认识,平山街道在惠东县委、县政府的部署领导下,以问题为导向,以加强村小组管理为载体,进行了村小组管理“123工作法”的有益探索。
据悉,平山街道下辖16个社区和11个村,11个村共有村小组101个。为强化村小组管理,平山街道在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优化和巩固基层党组织力量,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核心领导地位,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中心目标的基础上,创新了“政治上提高村小组长和党支部书记的上升空间,经济上直接提高他们的补贴”的两项激励机制,同时落实了“规范村小组财务开支、事务决策和依法治村”的三项规范措施,打造了一个“三治融合”的基层样本。
其中,围绕中心目标,平山街道以实施“强村固组”工程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架构,把符合条件的村党支部升格为村级党委或党总支,把党支部建在村小组上,以党支部为基础,凝聚村民力量,进一步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上级各项政令在平山畅通无阻,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目前,平山街道已经完成村党组织升格和村小组党支部建设,11个村的党支部有1个升格为党委、10个升格为党总支。101个村小组成立党支部86个,其中,单独建立党支部74个、联合党支部12个。
两项激励
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众所周知,村小组长是连接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是社会管理的神经末梢。但过去一些基层干部主要忙活家庭经营,而村小组的事则当作“副业”。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村小组长普遍感到工资低、没奔头、没保障。
针对这一客观现实,平山街道将调动党支部书记和村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作为“123工作法”的重要内容,通过制订两项激励机制,在政治上拓宽了党支部书记和村小组长的上升空间,在经济上提高他们的补贴待遇。
以平山街道碧山村为例,为树立党支部书记和村小组长的政治威望,该村“两委”会主动邀请他们参与本村各项工作,特别是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实施、重要财物支出等事项,确保他们对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参与权,合理保障他们对村级其它各项工作的参与权。同时,在党员发展、后备干部选拔、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等工作中,村“两委”也会认真听取村小组长和党支部书记的意见建议。
该村党委书记陈桂荣告诉记者,为拓宽党支部书记和村小组长的上升空间,村“两委”还把村小组长和党支部书记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的主要来源,通过压担子、交任务“以练代训”的方式,不断提高他们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村“两委”换届时,推荐优秀的村小组长和党支部书记参加村“两委”干部选举,在村经济合作社班子、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的配备中,优先考虑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据悉,自今年4月起,平山街道辖区内的所有村小组长每月补贴由原来的300元提高至500元,各村小组党支部(含联合党支部)书记同样给予每月500元的补贴。根据年度考核,被评为“称职”及以上等次的,一次性下拨到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专用资金账户,由村小组长和党支部书记自主统筹安排;“不称职”的不发放。
在此基础上,平山街道还结合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工作目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等项目,按照“四议两公开”、《村民小组议事规则》、“四民主工作法”等要求,每年年终对各村小组长和党支部书记年度工作进行量化考评,由街道挂点领导牵头,驻点工作组和村党组织共同组织实施,对考核等次为“优秀”的村小组长和党支部书记,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的奖励。
三项规范
村小组长吃下“定心丸”
“有了财权事权的规范制度,我们干起工作来没有了后顾之忧,踏实多了。”多位村小组长坦言。
财务管理不规范、组务管理有漏洞、基层治理不遵法,是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为构建管理制度公开透明、财务资金规范高效、乡风民俗依法管理的良好局面,平山街道在推行“123工作法”中,重点落实了规范财务开支、组务管理和依法治村等三项规范措施。
在规范财务开支方面,平山街道实行组账街道代记,统一为各村小组开设对公账户,村小组集体资金全部纳入对公账户,严格执行村小组账目由街道代记制度,成立了村小组理事会,与村小组党支部共同监督村小组经济开支。同时,实行离任经济审计。由街道对党支部书记、村小组长实行离任审计,审计结果向党员、群众公开,作为党支部书记、村小组长奖惩、去留和追究责任的重要依据。
在组务管理方面,平山街道规范村小组事务决策,规范印章管理和使用,规范组务公开制度。其中,在规范印章管理和使用上,村小组印章由街道统一保管并按规定程序审批使用。使用印章须经村小组长签名同意,报村党组织备案,并由村党组织书记签名、加盖村党组织公章后方可用章。按照组务公开的原则,村小组所有集体财产的出租、出让,集体资金投放、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包等,都严格按照《广东省农村集体财务公开制度》《村民小组议事规则》和“四民主工作法”的规定进行操作和实施,党支部书记、村小组长不得自行决定。
而在规范依法治村方面,平山街道进一步明确了村小组和党支部工作职责,建立约束机制。为进一步规范村小组依法治村行为,由街道统一聘请2名专业律师组成村小组法律服务团队,按碧山片、谭公片2个片区分别安排1名律师担任片区法律顾问,每周每村安排律师坐班不少于1天,为党支部、村小组依法开展工作提供法律意见,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讲座等服务。
成效篇
四大转变构建乡村有效治理新格局
从被动推进,到主动开展;从工作阻力,到沟通桥梁;从工作随意,到规范运作;从任务式工作,到服务式工作,平山街道村小组管理工作经历了一场美丽的蝶变。
这场蝶变背后的“推手”,正是村小组管理“123工作法”。该工作法激活了平山街道有效治理的一池春水。自实施以来,社会管理能力、公共服务水平跃上了新台阶,为平山街道乡村振兴发展积蓄起新动能,村村之间互相追赶谋发展蔚然成风,一个崭新的乡村有效治理格局已然形成。
冯仕杰介绍,“123工作法”充分调动起村小组长和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原来的被动推进转变为主动开展,各村小组党员自觉亮出党员身份,主动认领工作任务,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同时也激活了村小组干部主动参与村小组事务的积极性,起到了互促互进的作用。
如在“8·30”洪灾和“9·16”台风抢险救灾过程中,村小组长和党支部书记由原来需要别人动员转移,转变为自觉向村委认领工作任务,主动做好村民转移安置工作,积极参与灾后清理和复产等善后工作,充分彰显出“123工作法”的工作成效。
实行“123工作法”以来,随着村小组长和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的进一步明确,原来的一些工作阻力转变成为了沟通的桥梁。如在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乡村振兴等工作过程中,村小组长和党支部书记积极发挥在村民中的号召力和工作优势,主动向村民做好政策宣传和动员工作,及时将群众诉求反馈给党委政府,架起了党委政府与村民群众沟通的桥梁,为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筑牢了群众基础。
而随着规范财务管理、组务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的出台,平山街道各村小组和党支部的管理工作也由随意转变为规范,原来随意决定事项、随意开支、随意盖章等现象消失了,村小组运作越来越规范。尤其在出现一个村小组因为没有将集体资金存入村小组账户,而导致村小组长违法被判刑而无法使用集体资金的“前车之鉴”后,各村小组都引以为戒,主动通过村小组账户管理集体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 “123工作法”的过程中,由于把党支部建在村小组上,党支部书记和村小组长相互制衡、相互激励,村小组长积极转变角色,由原来任务式完成工作转变了主动服务群众,牵头做好集体公益事业,主动为村民服务。在平山街道教育强镇复评迎检过程中,各党支部书记和村小组长主动联系、发动外出乡贤和村民捐资助学,力所能及地为村中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冯仕杰表示,尽管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123工作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党的建设力度明显增强,社会化、法治化水平大幅提高,城乡管理、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办事难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身处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平山街道的乡村治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破除"迈小步"的保守意识,打破思想"枷锁",摆脱旧思维,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上,通过强化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为争创国内一流城市贡献我们的力量!”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卢振侠通讯员温华东
新闻推荐
相关新闻如今,在稔山乡村已能感受到一派岭南特色的乡村风貌。惠东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选址稔山镇范和、长排、大墩和芙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