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使命四十载 信合巨变谱新章 惠州农商银行不断探索金融改革创新之路
2012年9月28日,惠州农商银行挂牌开业。 本组图片均为本报采集
惠州农商银行办公大楼。
从一椽破屋,几张木桌到如今宽敞明亮的银行大堂;从一把算盘、一本账簿到如今高效的电子化办公;从1952年惠州第一家农信社到如今遍地开花,成为惠州地区服务范围最广、营业网点和从业队伍最庞大的金融机构,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助推着惠州农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农商银行”)由弱变强,由小变大。
一代代惠州农商银行人,走村入户、攻坚克难、艰苦创业,从农信社到农商行,回溯惠州农商银行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奋斗者筚路蓝缕,始终与惠州父老乡亲相依相伴,与惠州这片沃土血脉相连,践行着推动惠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抒写着服务惠州改革开放的辉煌篇章。四十年流金岁月,四十年沧桑巨变,惠州农商银行乘着改革的东风,砥砺前行,在支持“三农”、支持惠州经济发展的改革画卷上,留下了一笔笔浓墨重彩的美丽图景。
与“信”结缘探索“三农”改革创新路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信用社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197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恢复农业银行的通知》,随后,惠州农村信用社由人民银行惠州支行划归农业银行惠州分行管理。在农业银行领导下,信用合作社大力组织农村资金,放宽贷款范围,有效解决农民合理的资金需要,逐步把农村借贷纳入到信用合作社的信用渠道。
1996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当年年底,惠州农信社与农业银行惠州分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 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民主管理的企业法人,标志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跨出了关键的一步。行社脱钩后,随着惠州经济发展,农信社逐步确立了“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长期涉农贷款余额占当地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总额的80%以上,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进入21世纪,由于体制和历史原因,农信社一度遭遇发展瓶颈,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差距渐渐拉大。体制管理上几度变更,更是一度让农信社被同业戏称为金融队伍的“游击队”。
转眼进入2004年,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农信社参加第二批改革试点。次年8月,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对全省农信社履行管理职责,惠州各家农村信用社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2007年开始,惠州各农村信用社陆续兑付央行票据7.8亿元,央行票据资金的注入,进一步减轻了农信社的历史包袱,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增添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2008年12月,以县(区)为单位统一法人的惠州市惠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惠州市惠阳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挂牌开业。产权模式的重大升级,标志着农信社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彻底破解了农信社二级法人体制下的发展瓶颈,具备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金融企业雏形渐现。
脱胎换骨实现商业化经营“华丽转身”
2011年9月13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惠州市正式启动由原惠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惠阳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
2012年9月28日,全省首家由城区联社合并组建、并以地市名冠名的农村商业银行——— 惠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开业。从草根金融涅槃重生为现代金融企业,几代农信人辛勤耕耘,千余农信儿女砥砺奋进,终于梦圆今朝,梦想绽放。
成立后的惠州农商银行,产权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管理架构实现转型,经营模式更是发生了根本转变。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标准,科学规范了“三会一层”法人治理结构,在总行优化设立17个职能部门,在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四个区设立了10家直管支行、3家小微企业金融部与2家三农金融服务部,112个营业网点覆盖四个区所有城乡区域,服务近110万惠州父老乡亲。
改制六年来,惠州农商银行人砥砺奋进,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优化经营机制,践行普惠金融,以一组组漂亮的数据书写出农商银行发展的“惠州速度”,用一件件铭刻的事件诠释了农商银行发展的“惠州模式”。
首先,存贷规模实现翻番。截至9月末,各项存款余额403.6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57.54亿元,均比挂牌前的2012年增长160%左右,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存贷款规模均居全市同业的第5位,位居全省农合机构第9位。
同时,经营质效持续提升。连续6年经营利润均保持2位数的增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经营利润9.79亿元,同比增加1.36亿元,增幅为16.14%,是改制当年全年利润的2.6倍。股票分红率每年保持在20%左右。监管评级从改制时的3A提升至2B水平,呈现两年一提升良好态势,为粤东地区首家达到2B水平的农村金融合作机构。
探索业务发展始终是惠州农商银行的工作重点,在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中,惠州农商银行积极在业务方面推陈出新,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创新发展“卡贷宝”“易贷宝”“乡村贷”“教师贷”“增享贷”等系列信贷产品;中间业务上不断创新业务种类,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社保IC卡、鲜特汇移动缴费平台等先后推出,国际业务、住房公积金业务、自营理财业务相继开办,业务服务更加全面。
改制六年,普惠金融作为惠州农商银行的一大工作核心,在发展中不断夯实。本着“改制不改项、更名不改姓”的宗旨,始终服务“三农”、情系小微,坚持做三农领域的“发展助推器”与小微企业的“资金加油站”。改制6年来,惠州农商银行累计向当地投放各项贷款近650亿元,连续6年实现了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和小微企业贷款 “三个不低于”的目标;同时,通过设立小微企业金融部、三农金融服务部、农村金融服务站等方式,把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践行金融使命的同时,惠州农商银行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改制6年来,累计向当地缴纳各种税费近17亿元,连续6年为惠州市纳税金额最大的银行,有力地助推惠州经济发展;大力支持惠州文体事业发展,先后赞助支持了2016、2017年中华龙舟大赛(惠州站)、2013-2016年西湖灯会及36、37届“省港杯”足球赛等大型活动,助力文化强市、体育强市建设;热心教育医疗公益项目。先后无偿投入近180万支持惠州工程技术学院搭建 “校园一卡通”项目与小金口医院“互联网+医院”项目。结对帮扶良井镇围龙二村,捐赠30万元改善该村老人活动中心基础设施及资助贫困大学生。2018年起每年赞助50万元用于举办惠州教职员工(学生)文艺汇演。
春华秋实农商行人继续阔步前进
优异的业绩反映了惠州农商银行发展的累累硕果,也为该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改制成立以来,惠州农商银行先后获得 “惠州市体育发展杰出贡献单位”“农村普惠金融拓展突出贡献奖”“支持惠州体育公益事业热心单位”“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读者信赖的银行”“惠州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评为“惠州纳税百强企业”。
不忘初心,支农支小一路砥砺奋进;继往开来,转型发展方能续写新篇。2017年底,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惠州农商银行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力争3-5年实现各项业务指标翻一番,再造一个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惠州农商银行,从发展定位、突破方向、实施路径、措施支持等方面,描绘了三至五年的发展蓝图。未来的惠州农商银行,将进一步提高战略定位,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诚,坚守“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初心,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深化金融服务创新,全力助推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继续谱写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新篇章。本报记者赵学敏 通讯员彭宏伟 赖敬文
新闻推荐
惠州2人候选第三季度“广东好人” 高四宇候选助人为乐类 周天来候选敬业奉献类
高四宇。周天来。《东江时报》记者骆国红通讯员谭芸摄东江时报讯记者骆国红通讯员谭芸昨日,东时记者从省文明办获悉,2018年...